03.06 小孩积食怎么办?

鸡汤真有毒


小儿积食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由于孩子过小,不懂得自己控制食量,造成饮食过量,形成孩子不消化、积食等,小儿积食不可忽视,会引起其他疾病。

例子

我家宝现在不到两岁,之前小的时候,特别能吃,结果造成饮食过量,形成了积食。

结果就是睡觉来回滚(肚子不舒服)、腹胀、手脚发热、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发烧一次,后来知道是积食,只能给孩子减少饭量,现在积食好了,其它症状都没了,基本也不感冒发烧了。

积食症状

小儿积食常见症状有食欲不振、腹胀、睡觉不踏实、大便干燥、口臭、厌食、发烧、手脚发热、舌苔发白等等一些症状。

1、减少饮食量,多吃易消化食物,尽量控制宝宝食量。

2、适当做一些运动,通过运动增加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3、补充含锌食物,锌可以帮助肠道吸收减少宝宝积食症状。

4、通过食疗,食用山楂、山药、小米等促进消化的食物,来降低积食的几率。

5、饭后百步走,饭后半小时可以外出散步,促进消化。

6、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推拿、针灸、药物等方法来治疗积食。

积食的危害

1、造成宝宝脾胃差,消化不良。

2、容易感冒、发烧、抵抗力减弱。

3、头发变黄,发育不良、容易出汗。

积食是非常常见疾病,主要靠预防来防止积食,明代医书《万密斋》说过“若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是有道理的

积食会造成婴幼儿内热,并且容易被风邪侵袭。

所以不要让宝宝没有节制的吃,家长管控,并且让宝宝多跑跑、多爬爬,不要担心宝宝磕着、碰着的。

我是不吃水果的同学,欢迎评论区留言、点赞、关注,让我们与宝宝共同成长!

不吃水果的同学


积食是孩子吃蛋糕、肉类等吃多了,堵在胃里以至于脾胃没法正常工作,死机了。

最常见的积食表现是:

1、舌苔厚腻,有的是全部变厚、有的只有中间变厚(如下图)

2、口臭,口气难闻,难闻程度由积食的程度决定

3、嗳气,也就是打饱嗝、打嗝

3、严重的会呕吐,一吃东西就吐

4、大便特别臭,有酸腐的味道,像臭鸡蛋一样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积食表现。积食积在胃里还好办,基本上稍微治疗一下就能扭转。但是不改变饮食习惯的话,积食就会伤到脾,或者说脾虚+积食的类型。这就是因为长期积食已经伤害到脾胃的运化功能了,虽然胃里残留的食物已经不多,但是脾胃功能已经受到了伤害,消化功能大大减弱了。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虚以后人的正气(抵抗力)会变弱,就很容易生病。如果是孩子,就特别爱感冒、发烧。

倘若这时候再不调理调理,脾虚进一步发展,积食继续加重,就变成了“疳积”,将会严重地影响营养吸收,即便吃补品也很难补进去了。是成人的话就会面色萎黄、消瘦,孩子则会发育迟缓、面黄肌瘦,不爱吃饭,经常烦躁啼哭,晚上睡觉不安稳。

快速消除积食的方法:四缝穴刺血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四缝穴刺破,积食严重,挤出来的可能不是血,而是“粘液”(如图)。如刺一次后还有残余积食症状,第二天再刺一次。

刺血虽好,但很多人下不去手。怎么办?

不想刺血你可以选择焦三仙+炒鸡内金

焦三仙其实是3种中药: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所以二号方案其实是4种药: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炒鸡内金;也可以是5种药,再加一味调理脾胃之气的中药:陈皮。

方子:焦麦芽15克、焦山楂15克、焦神曲15克、炒鸡内金15克、陈皮15克

煮法:所有药用一大碗凉水先泡30分钟,然后大火烧开,烧开后改成小火煎煮20分钟,过滤出药汁;第二次再加一碗水,同样煮开后再煮20分钟关火,过滤出药汁;把2次的药汁合并,混匀后分成2份,早上和晚上各喝一次。一般喝3天即可。

以上是成人的用量,儿童每样药用6-10克,具体多少根据孩子年龄和积食程度自行决定。都是常用药,一般卖中药的药店都能买到。

如果前两个方案你都不采纳,还有大山楂丸,还有保和丸王氏保赤丸可供选择。

【小儿推拿调理积食方案】

清大肠5分钟通大便

揉板门5分钟

推四横纹10分钟

清天河水10分钟

捏脊9遍清积滞

假如你以为积食的人都没胃口、消化能力差,那就错了。还有一种特殊的积食:人特别能吃,总有饥饿感,而且吃不胖,其实也是脾太虚了,吃下去的食物没法被消化吸收就排出去了,身体吸收不到营养,所以会发出求助信息,要求吃更多的东西。

切记:积食预防为主,尤其是幼儿一定要少吃肉!一定要少吃肉!一定要少吃肉!如果妈妈奶奶喜欢小儿推拿,但不会操作手法,可以私信我输入针刺或积食或捏脊手法,看视频供参考哦~喜欢就关注我,张家纲老师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


张家纲小儿推拿


老话常说:“小儿百病,积食为先”。婴幼儿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食物需求量较大,但因其脾胃脆弱的生理特点,特别容易出现积食。小儿一旦积食,会出现肚子胀,肚子疼,不消化,晚上睡觉翻来覆去,常食积消化吸收功能会变差,甚至引起腹泻。

五大症状,警惕你的孩子已经积食了↓

▪ 宝宝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

▪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 宝宝常说肚子涨或肚子疼;

▪ 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 宝宝大便发黑且很臭,常放屁。

小儿积食,重在预防。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且要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一旦遇到宝宝积食,家长不妨动手试试这三招,若孩子不见好转,要尽早就医治疗。

◈ 推拿消食:三法可常做

退六俯:沿左上肢下方,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泻大肠:沿食指,从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清天河水:沿左上肢正中线(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间部位),从腕关节向肘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以上三种方法,前两种消食退积,最后一法清热安神,对于发热的积食患儿可三法联用,每天每种分别推拿10分钟。

◈ 理气消食:陈皮蜂蜜水

孩子积食前有腹胀的情况,家长不妨给孩子来碗陈皮蜂蜜水。

做法:放入陈皮,加水,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15分钟,最后加蜂蜜当饮料喝。在外面不方面煎熬也可以直接用开水泡。

用法用量:1岁以下,陈皮5克;1岁以上10克;2岁20克;3岁以上30克。

◈ 揉腹消食:按揉中脘穴

肚子上有个穴位可“消食导滞”,即中脘穴,家长不妨试着给孩子揉揉此穴,有积消积,无积健脾。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以孩子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为1寸)。

按揉时,家长用拇指或中指指端点揉按压此穴,力度稍轻,每次按压3分钟左右。最后,再顺时针按摩腹部5分钟,大人以手掌盘旋绕揉孩子的腹部,哪里胀得厉害就重点推哪里,要注意手法不要太硬,毕竟孩子肚子里还积着食呢。


①《健康时报》2017-03-14《防积食中医有妙招》

②《健康时报》2012-12-13《消灭积食保胃战》

③《健康时报》2016-06-24《把积食揉下去》


健康时报客户端



什么是积食?

  孩子后天脾胃尚未发育完善的阶段,未充分消化的秽物积聚、堵塞在肠道,称为“积食”。


  肠道上接脾胃,下连肛肠,是个中间枢纽环节,肠道堵塞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 在中,秽物充满导致腹胀如鼓;

  • 在上,由于下方枢纽失灵而出现不思饮食;

  • 在下,由于秽物阻碍而出现大便不通。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


  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皮色发黄、精神萎靡、大便干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引起孩子发烧,咳嗽等,长期积食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积食的危害


  积食常发生在婴幼儿,因为孩子还小并不知道饥饱,家长监管上有所放松,导致孩子在饮食上没有自控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


  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对于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小肚子常常吃得鼓了起来。


  如果积食不及时荡涤,在肠胃系统上就会向纵深发展,导致孩子脾胃发育受到抑制,形成顽固性消化不良---“疳积”。


  很多非洲的孩子瘦骨如柴却肚子很大,就属于这个情况。



消 除 积 食 的 方 法

  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因此用中医的办法来解决是最有效的,而最管用的非推拿莫属。

  温馨提示:小儿推拿的门派比较多,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各门派一样,心法不同结果相同。大家要关注的是整套手法而不是单一的一个手法,不要在做一个症状推拿中混用不同门派的手法!

01

清大肠经(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02

揉板门(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03

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04

推小横纹(3分钟)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橫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05

掐揉四横缝(5分钟)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06

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07

分腹阴阳(5分钟)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08

顺摩腹(5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09

揉足三里(5分钟)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推拿找不准穴位,作用不大,那可以试试下面这些有效的食疗方法:


  总之,孩子积食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可能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这种积食造成的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家长如果只是一味的怀疑,而不去努力做出改善的话,那么孩子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长久下去就会降低自身免疫力,容易生病,阻碍身体发育。所以当您的孩子出现积食症状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汝州宝妈联盟


很多宝宝都经历过积食,我们先来看看怎么判断宝宝是否积食了呢?

--1--掌握体温

每天宝宝睡觉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为积食发烧和感冒发烧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热起来。

--看大便--

每天观察小孩一天几次大便,是稀还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如果正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那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计就拉起肚子来,正常的大便是条状的的,忽然性状改变了都不正常。

--看舌苔--

每天观察宝宝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者一块红一块白,还有黄苔,也是脾胃出问题了。

--看鼻梁--

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积食也很近了。

--看下眼皮--

如果下眼皮忽然肿胀,发青,那也是脾胃出问题了,积食了。

--看食欲--

宝宝本来每天吃东西很香,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这也是积食的征兆。

--看睫毛--

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翘,哪天睫毛几根几根的粘在一起了,就是积食了。

--看睡眠--

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这两天忽然夜里翻来翻去,老是醒来,那也要注意,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而卧不宁。

--看症状--

口气重,咳嗽,腹胀,反复呼吸道感染,吃点东西就呕吐,是比较严重的积食程度。

缓解宝宝积食的4种方法

一、按摩法


从中医上讲,经过肚子的是脾经、肝经和肾经,通过摩腹可以达到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的作用,让身体里的“痰、水、湿、淤”的集聚自行散开。

具体操作:把四个手指并拢,放在孩子的肚子上。然后轻轻盘旋状揉动,顺时针36次,逆时针9次。顺揉为清,逆揉为补。

连续揉上30分钟即可,对孩子的肠胃非常好。如果揉的时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说明出现了肠鸣音,或者孩子在排气,家长不用紧张,这是正常现象。

具体操作:先让孩子趴在床上,然后从大椎穴(正坐低头,脖子正中最高椎突处)开始,用双手食指和拇指将脊柱两旁皮肤捏起,两手不放松(即捏住皮肤不能掉),交替向前推动,一直推到孩子臀沟的长强穴。

一般沿着脊柱,由上向下推捏4遍,再由下向上推捏6-8遍。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5天后可以开始下一个疗程。

注意:捏脊法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这个方法没有副作用,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要注意,孩子皮肤娇嫩,推捏前,要在局部抹一些爽身粉或香油。

二、食疗法

1、熬山楂水

将新鲜山楂洗净,切成小块,用小火炖煮3~4个小时,煮出汤色后,把山楂过滤掉,在汤中加冰糖喂宝宝喝。

2、薏米山药粥

将薏米、山药、小米适量一起熬粥食用,能祛湿健脾、滋阴养液,尤其适用于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的孩子。

3、萝卜粥

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即可。

ps.白萝卜解毒生津、清肺化痰,平时加于肉汤或骨汤中也很合适。

三、运动调节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消化。过年吃多了,不妨带宝宝户外活动一下,既有利于健康,又能促进亲子感情!

1、户外活动。坚持让宝宝做户外活动,可以带宝宝到公园跑跑步、打打球,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骑骑自行车。在冬天里,选择阳光明媚的时候,带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

2、饭后散步。宝宝吃饱了,要让宝宝活动活动,不要一吃饱就坐着或睡着,最好饭后去散散步,这样也有助于宝宝的消化。

四、日常生活护理法

宝宝积食,需要注意少吃多餐,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食用刺激性食物,让肠胃可以休息;

注意多喝水,饭后运动,睡前家长给孩子顺时针揉小肚子,帮助促进消化;

吃的太快,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不良后果。要让养成孩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营造好的饮食气氛,宝宝自然会吃的很开心;

不要边吃边玩。宝宝慢慢的长大,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吸引大家都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宝宝很容易会被电视节目吸引,张口不吞咽、吃饭吃太快、边吃边玩同样对消化不好。


医本正经


「传承国医精髓」—宝宝积食调理方

不同的小儿推拿流派在穴位和方向上都会存在差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非专业推拿师(各位爸爸妈妈)在家就能为宝宝推拿的积食调理方。

组方:

清胃 → 清大肠 → 揉板门 → 顺八卦 → 摩腹 → 揉中脘 → 揉天枢 → 捏脊

穴位介绍:

清胃

部位:大鱼际赤白肉际处

操作手法:直推

具体操作:大鱼际和拇指外侧赤白肉际处,从腕横纹至拇指第一指节侧缘

功效:去胃火、清胃积热、降气和胃

适用范围:牙龈肿痛、扁桃体发炎、伤食呕吐、食积、腹胀、口臭等

清大肠

部位:食指桡侧由指端至虎口呈直线。

操作手法:直推

具体操作:由指端推至虎口为补大肠;由虎口推至指端为清大肠

功效:清热、利湿、通便

适用范围: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

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手法:揉

具体操作:用拇指揉大鱼际平面中点,称揉板门;用拇指桡侧从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功效:止呕、降逆

适用范围:上吐下泻、消化不良、厌食、腹痛等

顺八卦

部位:以掌心为圆心,掌面2/3大小的圆圈

操作手法:旋推

具体操作:顺时针方向,周而复始,旋揉摩擦

功效:顺气化痰、消宿食、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适用范围:一切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疾病

摩腹

部位:腹部

操作手法:环摩

具体操作:以肚脐为中心,手掌或四指并拢顺时针方向在小孩肚子上缓缓转圈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适用范围: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揉中脘

部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

操作手法:点揉

具体操作:指拇腹揉此穴

功效:健脾和胃

适用范围:积食、腹胀、呕吐、泄泻

揉天枢

部位:肚脐左右旁开两寸

操作手法:按揉

具体操作:指腹按揉

功效: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

适用范围:便秘、腹胀、腹泻、肠鸣、痛经、肾炎等

捏脊

部位:背部脊柱中线,以及两侧平行线

操作手法:捏提

具体操作:操作者两手沿着小儿脊柱两侧,捏起脊背上的皮肉,从尾骨开始沿着脊柱向上滚捏,一直到颈项部

功效: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滋阴补血、健益脾胃

适用范围:调理积食、厌食、呕吐、便秘、泄泻等

温馨提示:为宝宝推拿一定要配合使用小儿专用推拿精油或者使用小儿专用橄榄油等;避免伤害宝宝皮肤噢。


众道妙方


我们是羊爸爸,是一家由中医、推拿师、营养师、漫画家、作家以及志愿者家长们组建的中医育儿自媒体,致力于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中医育儿,培养家长健康育儿技能。


0-2岁的小朋友一定程度的脾虚是正常的,需要给他们发育的时间

因为不知道你的孩子几岁。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拆开来看,低月龄比如几个月的孩子或者1-2岁的孩子,一定程度上都是脾虚的,这个不是说孩子先天不足,而是一个正常的生长规律,孩子的各项生长机能还在发育完善,是偏虚弱的,就像一颗才发芽的小种子,是经不起大风雨和过多养分的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需要注意给孩子的饮食的量,不要过量。这样就能很好的预防积食,让孩子的脾胃不受伤害,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蓬勃的生长,逐渐的孩子就能消化更多的食物,包括量和种类 ,积食也就不会反复发生了。


反复积食,要注意孩子每天吃了哪些食物,总共吃了多少东西

再大一些的孩子, 如果是老是积食,首先依然还是要注意饮食的问题 。并不是说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随意吃 。其实我们大人也偶尔有吃撑的时候,也会积食。所以,注意饮食不过量,以一个合理的结构来给孩子安排饮食就显得很重要 。

举个例子: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有的会在学校吃了晚饭回家,有的学校还会在放学的时候为孩子准备点心。接孩子回家后,家长就需要考虑,孩子这一整天的食物摄入是不是已经足够了 ,是否晚饭孩子不愿意吃就不强迫了 ,或者是有的孩子很大了还会在晚上喝一杯夜奶,这个是不是合适的,家长也需要去总结。


如何预防孩子积食,妈妈一定要及时的觉察孩子积食的常见表现

1、闻口气。小儿口气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必定是积食。除了闻口气,家长还要留意孩子打嗝儿时候的味道,孩子打嗝时候立即凑近闻闻,有的孩子虽然平时闻没有口气,但是打嗝反出的味道具有呕吐酸臭味,这个状况比平日也有口气出现的更早,此时处理会更容易。2、观大便。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积食。积食大便不正常(不顺畅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刚开始拉稀臭,拉几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别臭;大便颜色也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3、摸温度。看手心脚心是否比平时热。如果发烧是手心手背、肚子后背温差很大(嘴唇碰来检查),比如肚子很烫背不烫、并且手心很烫手背不烫则必定积食

4、看舌苔。看是否厚腻,有些孩子舌苔虽然不厚,但是舌尖红。积食几天后舌苔会偏厚,逐渐变黄腻;舌苔黄厚一般就是已经积食至少几天了;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必定是有积食。
5、看脸蛋。有没出现脸蛋发红,一边(一般是右边)偏烫;有的是在两侧出现红血丝或者白斑。
6、看食欲。食欲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东西,也可能总是吃不饱的样子,或挑食喜肉;如果出现吐泻发热咳嗽鼻涕等症状,想想是不是吃多吃杂后出现的。
7、看睡眠。晚上睡觉不安,不停扳,爱趴睡,子时过后满床翻滚,这头翻那头,哭闹(积食必然会睡觉不安,所谓胃不和卧不安),还有磨牙的。
8、严重的嗓子、扁桃体、咽喉发炎,一般开始都是发红,有化脓了变白
9、喊肚子痛,大便后就不痛了,可能还要痛


长期反复积食导致脾胃虚弱

有的家长可能前期没有注意,孩子反复积食很多次了,或者是反复生病很多次了,去看医生,医生诊断说脾虚,脾虚的孩子会更容易反复积食,好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走到这一步,一是需要给孩子配合医生的用药调理,如果身边有信任的小儿推拿的地方,也可以尝试去推拿。二是给孩子的生活要开启到健脾模式,三分治七分养。


对脾胃好的生活模式,需要有节奏的生活作息 ,早睡早起 ,减少孩子晚睡;三餐均衡;合理运动,减少孩子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 。


以上对现在很多家庭来说其实都挺难去做到的,我们尽量为孩子做到一部分,如果能从生活着手就从生活着手,尽量减少孩子的药物摄入,为健康打一个好底子。


关注我,在主页查看更多积食的内容和妈妈们应对积食的育儿经验~


羊爸爸育儿


现代社会,小孩积食,一般城市大于农村。因为城市里的孩子往往食甘厚味,经常吃一些烧烤,汉堡,薯条,肯德基,麦当劳等,且缺乏运动。而乡下孩子,每天在田野间奔跑,玩耍,即使吃的多些,也都运动消化了。

积食可以引起多种小儿常见疾病,如积食发烧,积食咳嗽,积食便秘,积食腹泻等。如果长期饮食不调,还会引起厌食,面黄肌瘦,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如何避免积食?积食后如何调理呢?

避免积食很简单,小孩要保证三分饥与寒,饮食注意吃的简单一点,清淡一点,少一点,还有就是要软一点。尽量让孩子定点定量定时吃饭,少吃零食。

当然,有时候孩子不是那么“听话”的,见到喜欢吃的东西往往很难停下来,而孩子的脾胃功能又较成人弱,所以很容易积食。积食处理起来其实并不难,可以参考下面几点方法:

1、药茶调理

去药店买焦三仙各10克(小宝量减半),冰糖适量,煮茶喝。

2、食疗调理

小米山药陈皮粥,萝卜汤,凉拌萝卜丝,这些都是促进孩子消化的食物。平时可以给孩子吃点山楂片。

3、小儿推拿

穴位:揉板门,运内八卦,清补脾经,清大肠各200次,顺时针摩腹100次,捏脊5分钟。


米儿妈


我家宝宝也积食过,他一积食就会发烧,我一般会多让孩子喝水,在食物方面,零食和不易消化的东西不会给他吃,就给他喝些粥,如果他不愿意吃东西也不会强迫他。一般他拉拉便便几天就好了。

平时注意不要给孩子吃太多零食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注意不要一次性吃太杂的东西,生冷食物少吃,吃饭的时候,孩子已经表现出不愿意吃的样子,就不要再喂孩子了,孩子知道饥饱。


Panda麻麻


我妹妹的孩子曾经积食,睡觉不安,食欲下降,舌苔白厚,有口气,不明原因发烧,送医院检查孩子积食了,开了三盒活菌一号,并叮嘱小朋友晚饭不宜吃得太多,可吃山药米粥调补脾胃。按照医生的叮嘱,每天一袋活菌一号,调理一下饮食结构,没多久,宝宝又爱吃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