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什么样的人可以吃阿司匹林,吃多了会不会脑出血?

多年以后7777777


阿司匹林是一个伟大的药物,这绝非王医生的观点,因为阿司匹林和青霉素及安定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药物。



临床上阿司匹林500mg,也有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左右。


作用机理一样,但剂量大小不同,主要目的不同。

用于感冒、发热及抗风湿治疗,这是100多年前,阿司匹林最主要的用途,目前也会用到。

但目前更多的阿司匹林使用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其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我们国家,每11秒就有一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每16秒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残疾。

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卒中而言,它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作用,被医学界称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1/3。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获益更多,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51%。

哪些人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第一、明确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梗塞、周围血管狭窄的。

第二、 高血压患者(日常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50岁以上;靶器官损害;糖尿病。

第三、2型糖尿病,40岁以上,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肥胖、白蛋白尿、血脂异常。

第四、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65岁,女性<55岁)。

到底阿司匹林会不会引起脑出血呢?

当然会,不但会引起脑出血,而且最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

因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起作用了,那肯定会增加出血的风险,要不就说明阿司匹林没有用处。

但服用任何药物都要权衡风险和获益比,看好处多还是风险多。对于绝大多数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来说,阿司匹林肯定是能够给大多数人带来好处更多,上面提到过了,可以明显降低脑梗塞,心肌梗死。

我们在服药前一定好控制好血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因为发了了几例脑出血就不敢服用阿司匹林,就好比出门可能有车祸,我们都不敢坐车一样。






心血管王医生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什么情况下应用阿司匹林?

一、抗血小板聚集——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预防

①一级预防:对于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 50 岁者。推荐剂量每天100mg,长期服用

②二级预防: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防复发。推荐剂量每天100~300mg,长期服用。


二、解热——感冒引起的发热。推荐剂量每天300mg以上,短期服用。

三、镇痛——用于轻中度疼痛,包括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推荐剂量每天300mg以上,短期服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重要,但是仍有很多的副作用。

一、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罕见的有胃肠道穿孔或出血。

二、出血风险:因其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增加出血风险,常见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罕见的脑出血。

三、过敏反应

四、其他罕见:一过性肝损害、肾损害、眩晕。

总之,过量应用阿司匹林可发生脑出血风险,比较罕见,多发生在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或与抗凝血药合用时。

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应用阿司匹林。不可过量服用或超说明书超适应症服用。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在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吃的阿司匹林时对症的,但也有不少滥用滥服的情况,因此,了解到底什么样的人应该吃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有什么风险,是很重要的。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用药科普知识与您分享!

到底什么人应该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主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在于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此,只有具有血管栓塞风险的人群,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对于已经发作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或心脏做过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患者,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药物,是需要长期服用的,按医嘱长期服用即可。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中老年人,主要考虑各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经医生评估风险后确认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脂;

2. 高血压;

3. 糖尿病;

4. 肥胖;

5. 早发性家族性冠心病史;

6. 吸烟;

7. 慢性肾病;

8. 年龄: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

上述风险因素,综合评估,在无出血风险的前提下,可根据医嘱选择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阿司匹林吃多了会不会脑出血?

阿司匹林是个好药,性价比高,作用明确,但其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是把双刃剑,同时,其最大的风险也是导致出血。

相比于脑出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风险是导致消化道的内出血,这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有关,因此有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消化道溃疡特别是溃疡活动期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都应慎服阿司匹林,如果确需服用,可以考虑加服拉唑类制酸剂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最大风险期是服药的前12个月,一般在3个月时达到高峰,因此,应特别注意。

在实际临床上,确有少数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血、脑出血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定期检查凝血功能或注意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诊察。


李药师谈健康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桃酸,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或固体,溶于乙醇,微溶水,易吸收,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止痛的效果,已有百年历史,现代主要应用到治疗心脑血管的最佳药品。对于抑制血小板凝聚有一定效果,防止血栓形成,随着年纪增大,血液中会含有脂类物质,毒素,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等维持血管正常运行,人体自身都有免疫系统,当皮肤血管外表发生破裂个小口时,这时候会流出血液,但是血液还不能一直流下去,这时我们自身免疫系统就开始识别了,把信号给大脑大脑发出指令,让血小板来把血液凝结阻止大量血液外流,刚才说到血液里垃圾毒素也沉积到一起正好被血小板都凝结在一起堵在血管破口这这样血管里血液就不能正常流动,如果这个位置在头部就会发生脑梗,如果部位在腿部就会出现静脉曲张,在心脏位置就是心梗,这时阿司匹林就能帮上忙了,因为它可以溶解血栓,促进血液流通,这样血液就不能凝聚一起了。如有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包炎,脑血栓,脑栓塞,脑供血不足。也有很多患者得了类风湿,阿司匹林可以对类风湿因子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在服用同时也有很大副作用,对肠胃粘膜刺激,引起肠道不适。通过肝肾代谢,对肝肾刺激性很大,不宜长时间服用,既有利又有弊。



“阿司匹林”可以说是个神奇的药物,与其它药物更新的很快不同,这个药物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并且科学家不断的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并应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当下阿司匹林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很多医学指南中都明确的建议应用此药物来进行预防和治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服用阿司匹林没有任何副作用,所有的人都需要服用进行预防性治疗,本问题也是就此而提出,以下精灵医生就进一步分析解答。

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上来讲,其最主要的功能是降低血小板聚集的能力,而血小板是阻塞血管的主要物质之一,因此其可以预防缺血性疾病的发生。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阿司匹林相同的作用就可能带来相反的作用,即如果出现血管的破损,血液也不容易凝固,以至于会延长出血的时间,增加出血的量。具体到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细说起来要讲很多,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人,比如本身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已经患有冠心病、脑梗死的人,同时伴有平常吸烟、少动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等等。

最后再来谈谈问题中提到的“吃多了阿司匹林会不会脑出血?”,其实目前建议的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剂量是相对固定的(每日80~100mg),因此单次服用是不会超量的,而且长期服用其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是稳定的。从前面的药理作用而言,阿司匹林本身主动性造成脑出血的可能是非常低的。在临床上多数见到的脑出血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例是由于合并有高血压或本身存在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脑出血的风险很低,如果合并有高血压精灵医生建议一定要对其严格的控制,如果既往出现过脑出血,则最好对脑血管进行详细的检查并由专科医生评价后再考虑是否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性治疗。


精灵医生


在预防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方面,阿司匹林和他汀是最为重要的两类药物。无论心梗还是脑梗,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就是供应心脏或脑血液的动脉血管内形成了血栓,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动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因此只要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和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增高,就应该考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那么,都有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一般来讲可以参照以下原则:

1. 所有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外周动脉如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均应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所谓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心脏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防止其再次复发);

2.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3. 无心血管病与慢性肾病,但具有以下≥3种危险因素者,应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所谓一级预防是指没有发生心脏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防止其发生这类疾病):1)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2)得到初步控制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150/90 mmHg);3) 糖尿病;4)高胆固醇血症;5)肥胖(体质量指数≥28);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7)吸烟。

当然,吃阿司匹林的确可以增加脑出血风险,这时候需要权衡利弊。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100次脑梗,但会诱发一次脑出血,你说是该吃呢还是不该吃呢?

能否服用阿司匹林还要看患者是否存在禁忌证,所以用药与否以及如何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阿司匹林的最佳治疗剂量是每天100毫克,有的人因为担心副作用而擅自减小剂量或者用其他药物替代,这是不合理的。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不仅有效、而且很安全的。


郭艺芳心前沿


阿司匹林原来用于解热镇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服用,用来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一、什么样的人可以吃阿司匹林?

从两个方面来说。

哪些人可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已经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冠脉或颈动脉支架术后的人是需要长期服用的;

另外,有些人还没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但是有危险因素,在以下情况也需要长期服用(以下来自我的问答:人到了多大年龄需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

1.心脑血管病10年风险>10%(如何计算10年风险,链接如下: www.cvriskcalculator.com)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3.糖尿病伴有一个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蛋白尿)

4.高血压,控制良好(150/90mmHg以下),同时有以下危险因素中的2项:吸烟、低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5.没有以上情况,但具有以下5项中的任何4项: 吸烟,男性≥45或女性≥55岁,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女<65岁发病史),肥胖(BMI≥28kg/m2),血脂异常。

此外,如果有发热疼痛,为解热镇痛服用阿司匹林也是可以的,通常一次500mg,短期服用。

什么情况下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1.阿司匹林过敏;

2.胃肠道溃疡出血史;

3.凝血功能障碍;

4.大量饮酒的人、哮喘和痛风也要慎用;

5.要做某些外科手术时;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哪些人可以服用阿司匹林。

二、吃多了会不会脑出血?

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是让血液不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它的一个重要的副作用就是出血,包括胃肠道、泌尿道、脑、皮下、牙龈等各个部位都可能有出血风险。

不过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每天服用还是安全的,出血的风险很低,不过对于有些人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风险的确高一点,这些情况包括:

年龄大于75岁;

脑内有多发微出血;

高血压控制不良。

至于一次大量口服阿司匹林达到多大剂量会导致脑出血,没有相关文献资料,恐怕也没人这么吃。

总之,小剂量阿司匹林还是相对安全的,不过是否需要长期服用,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服用期间要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如皮肤容易出现淤点、刷牙容易牙龈出血、大便发黑等等,可以和医生探讨,权衡利弊,决定是否继续服用,如无特殊情况,不要突然停用正在服用的阿司匹林。

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了脑出血,脑出血吸收后,大多数研究结果还是建议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不过再出血风险和以上说的: 年龄>75岁,脑内多发微出血、高血压控制不良,另外一个是出血部位在脑叶 有关,有这些因素再出血风险大,是否继续服用也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充分权衡利弊。

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如果你喜欢李博士的问答,请多多转发的点赞!


李博士和你谈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