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活期存款也能有定期收益,發生了啥事?

活期存款也能有定期收益,發生了啥事?

每逢季度末,銀行人血拼存款的日子就到了……

為了完成攬儲任務,銀行吸收存款的招數是花樣百出。存款送禮,上浮大額存單的利率,力推結構性存款……這樣的招數我們都司空見慣了。

這兩天,七七就經常看到這樣一張海報。


活期存款也能有定期收益,發生了啥事?


簽約後,就能升級活期賬戶,利率從0.3%最高可以提升到3.7125%,而且隨用隨取,不限額。拿著定期的收益,享受著活期的便利,這回跟貨幣基金有得一拼了。

不過門檻還是有的,除了要求籤約賬戶日均活期存款達到一定的金額,還要滿足最低留存金額留存期限等條件,才可以按定期存款上浮30%-35%利率計息。

七七查了一下,上面這款產品就要求賬戶內留存資金5萬元,2個月的留存期限,也就是說5萬元需要凍結在賬戶裡2個月,滿足條件後可以享受活期存款最高按照一年定期利率計息。

若簽約賬戶日均活期存款達到30萬元,按活期利率一天的利息是2.46元,簽約後一天的利息可達到30.5元,一年可得利息11137.5元,接近於活期利息的12.4倍!

這類創新型存款屬於一般性存款,不是理財產品,是納入到50萬存款保險範圍內的,資金安全性上自然不用多說。

但並非毫無風險,其主要的風險就來自於產品的合規性。目前監管部門沒有明文說明這類產品合不合規,所以創新性存款實際上是在打政策的擦邊球,萬一產品不合規被叫停了,這筆資金就有可能變成定期存款。

目前,國有銀行,中小商業銀行都相繼推出創新性存款,像工行的“節節高”,農行的“活利豐”,建行的“聚財通”都屬於這一類產品,主要針對對資金的流動性和收益有一定要求的客戶,有需要的帶上身份證、銀行卡去櫃檯簽約辦理就可以了。

還有一類產品,是將存款人的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機構,從而獲得高於普通定期存款的收益。

以京東金融上面的“

眾邦寶”來說,這款產品是眾邦銀行與國通信託公司合作推出的,相當於把存款收益權轉讓給了國通信託公司。起存金額為100元,180天利率高達5.2%,提前支取利率4.10%,這樣的收益非常可觀了。

富民銀行的“富民寶”,網商銀行的“定活寶”也是一樣的道理。這類產品收益會高一些,風險也相對高一些,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

工商銀行的“存管通”,是專門針對證券投資客群體提供的存款產品,客戶簽訂“存管通”協議後,從證券資金賬戶轉回簽約借記卡的活期資金,達到指定標準後,每季度可按定期存款利率水平進行結息,30天期限的就可以比普通活期存款高出5倍。一方面,利於吸收證券類客戶存款,另一方面,幫助客戶有效利用閒置資金。

話說回來,過去銀行存款只有定期和活期之分,活期利率低,定期流動性差,兩種存款方式都有不少詬病。現在相繼推出了創新型存款,在貨基寶寶們的收益率在不斷走低的形勢下,吸引力相比之前是大大提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