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邏各斯”概念簡介

“邏各斯”概念簡介



我曾經撰文寫過赫拉克利特(請點擊文末鏈接),他是一位古希臘哲學家,今天想再聊聊關於他的另一些事。

赫拉克利特作為哲學家,最大的特點就是晦澀,他老是喜歡用隱喻、打啞謎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使得本來深奧難懂的哲學更加費解。

為此他還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這位生性孤傲的哲學家,因為大家都聽不懂他說的微言大義,所以他轉而隱居山林,過上了避世生活。山裡的日子不好過,能吃的只有草根和樹葉,沒過多久,他就患上水腫病,只好下山看醫生。沒想到他描述病情也打啞謎,問醫生“能否讓陰雨天變得乾燥?”(其實是想問:體內的水太多了,怎樣排出來?),醫生聽不懂,他只好回去。最後自作主張,想借助牛糞的熱量把體內的水分蒸發掉,於是鑽進牛糞裡,被活活悶死,享年60歲。

“邏各斯”概念簡介

我們之前介紹他的那篇文章主要提及的是他的“火本原說”和“萬物皆流”的辯證法思想。

今天我聊一聊由他正式提出來的一個哲學概念——“邏各斯(logos)”

還記得他的火本原說吧,它來自於這段話:

“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樣的,他不是任何神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創造的;它們過去是、現在還是,將來也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分寸(尺度)上燃燒,在一定分寸(尺度)上熄滅”——赫拉克利特

他說世界的本原是火,但重點是這把火在“一定分寸(尺度)”上燃燒,在“一定分寸(尺度)”上熄滅。這裡的“尺度”或者“分寸”就是邏各斯。

邏各斯這個概念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地位太重要了,一直有人不斷地就它展開發問和論述。

它是使火這個本原得以作世界本原的“幕後黑手”,它比火更本原。火只是世界質料層面的本原,但邏各斯這個尺度才是世界得以運行的最根本的規律。

那麼這個邏各斯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希臘語中,這個詞語的本意有兩個:尺度和語言。

我們先來理解“尺度”這層意思。赫拉克利特實際上通過這個概念將“量變”的概念引進了變化中。

之前的哲學家們也發現世界中存在生滅變化,但他們對運動現象的認識是粗糙的。從赫拉克利特開始,他發現事物之間不同形態甚至不同性質的變化,都是以量變的形式完成的。當量變發展到一定尺度或分寸時,質變自然就會發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形成一個錯覺,即有些事物是運動的,有些事物是靜止的。但是赫拉克利特告訴我們邏各斯蘊含在每個事物身上,我們都在發生變化,只是有些變化發生在量的層面,是隱形的、緩慢的;而有的變化發生在質的層面,是顯性的、急速的。

邏各斯作為尺度不僅僅指的是運動變化中的量變,還指的是事物在程度和量的區別。赫拉克利特認為,世間萬物之所以呈現形形色色的不同樣態,正是因為他們各自在不同程度和角度分享了邏各斯,所以才會各具特色。

“邏各斯”概念簡介

邏各斯的第二個意思是“語言”。

尺度和語言有什麼關係呢?世界的本原又和語言有什麼關係呢?

赫拉克利特或許是第一個提出語言問題的哲學家,(他當然沒有想到兩千多年後,這類問題會成為哲學界的核心問題),他認為人類的思想固然高貴,但是如果沒有語言來表達,思想就成了無本之木,正是語言讓思維得以顯現。如果沒有語言,思想就只能是一團混沌的、模糊的情緒和難以捉摸的感受,它甚至無從生成,更遑論傳播和交流。

所以語言並不僅僅是思想的載體,而就是思想的另一種具體化的形態。

我們都承認人類在用思想把握世界,但是最後落腳到實踐上,其實是在用語言把握世界。

我們認識世界最初始的行動就是為事物命名,命名活動看似很簡單:就是用一個語音或文字符號與一個事物一一對應。但是命名活動本身的意味卻不止於此,它至少還能說明人類用自己的思維將命名對象從混沌的、模糊一團的世界中分離了出來,將它作為一個單獨的認識和言說對象來對待。

所以,可以說我們在用邏輯與思想在梳理這個世界,但是也可以說,我們在用語言梳理這個世界。我們通過語言來命名世界,來整理世界,讓模糊的世界在我們眼中越來越清晰,讓很多原本不存在事物逐漸浮現出來。

這不就是語言創造了世界了嗎?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