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结束后,上海外牌车数量会不会激增?

蛋总说车


外牌车辆激增分两块讲:1.由于疫情不利于坐公共交通,迫切希望买车的上海本地人由于资金不够或者苦于拍不到牌,只能选择外牌或者无奈选择油电车(可送沪绿牌)!2.疫情期间,上海的稳定面对让外地居民比较向往,迫切的想到上海来居住和发展!把现有的车开来!我感觉会有这两种激增的情况!


彭家班左手执扇右手提壶说书人


今天是上海正式复工后的第三个周一,市区多数高架已基本恢复高峰期的常年拥堵状态,引发了对疫情和汽车消费关系的思考,正好看到这个提问,就来回答一番。

小巴律师的答案是:不会。可能外牌车数量可能会明显增加但不会激增。

小巴律师的观点大致可解析为:疫情会导致个体出行方式的增加,但对汽车市场,特别是上海这种一线特大城市的促进作用有限。

01 疫情会导致个体出行方式的激增

1月23日恰逢小巴离沪返乡的日子,一早听说武汉封城,立马决定退掉高铁票改自驾。尽管当时有自驾时间远长于高铁、可能的堵车、交通事故风险、甚至车子年份较高而不太适合高速跑长途的担心,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增加了很多便利。不仅自由且隔离地在上海和家乡之间来回,而且在家乡期间有了基本的出行保障而不用向亲朋借车。

相反,从各地案例看,封闭的高铁、地铁、公交车甚至出租车成了疫情传播渠道,导致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整天提心吊胆,手机上刷着各种确诊者行踪,生怕自己和某个患者同行。

小巴律师供职的单位,直至今日仍不允许乘坐公共交通的同事来办公室上班,允许的交通方式包括:步行、骑行、自驾,最底线是同事顺路拼车。

所以,以私家车为代表的的个体出行方式,由于其相对安全,在疫情尾声以及疫情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激增。

02 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拥有机动车负担重,且外牌限制多

个体出行方式激增就一定代表私家车数量会激增了?要看情况。

决定怎样的出行方式,要看性价比,人大都是理性的,在作出交通方式的决定前会考虑各种因素。有些决定在外人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比如沪苏边界的安亭和花桥,距离上海市区那么遥远,地铁11号线进市区通勤时间要超过1小时,但其出行占比依然较高。

机动车密度较低、家庭和单位停车条件相对较好的三四线城市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迎来一波汽车消费高峰,但一二线特别是上海这种特大城市就难说了。主要原因是负担重,表现在多个方面:

(1)养车贵

车辆4S店正常保养、燃油这类价格,基本是全国统一的,各地区别不大。但这范围之外的养车费用就高了。就算是皮实省心的日系车,不碰不撞,车要洗吧,上海洗个车30算良心底价了,北京50-60算正常的。正常保养以外的工时费,北上广深也比其他地方高不少。

(2)停车难且贵

特大城市地皮贵,汽车保有量大,导致停车难且贵。

具体表现为:一是家难停,老式小区停车位少,即便新式小区也难以落实一户一车位。小巴现住某老式小区,想把车停进去,物业臭脸一摆:不可能!自己去物业交材料排队!进来就按外部车辆收30元/天!所以只能无奈地花较高的代价停在附近的公共停车场,而数年过去了到现在也没有排上队的消息。疫情以来,连进都不让进了,心寒。

二是单位难停。生产类单位,或者独门独栋的单位停车条件相对好,一般都有自己的场子,让内部员工免费停车;非中心区的园区(例如张江、漕河泾的各类园区)也还凑合,虽然来晚了不保证有,至少一般还让你进,而且费用很低或免费;最差的就是写字楼里的单位,除非楼是单位自己的,或财大气粗给员工租大量内部车位的,你不是老板就不给你车位,普通员工想停就忍受1000+/月停车费吧。所以,很多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即便买了车,也就周末开开,平时还是挤地铁。

还没买私家车的人一定要三思,停车方不方便!两头至少有一头方便,否则停车就是心头一大负担。

(3)堵车严重,通勤时间成本高

上海这类一线城市,高峰期不仅市中心堵,而且随着城市规划的外扩,一些郊区都开始堵了。打个比方,上海两大近郊区,闵行和宝山,也以堵车严重闻名,前者因为导入人口太多,企业学校院所密集;后者则是因为物流业发达,集卡横行。堵车的时候,还得一直盯着前方,也不好长时间做其他事情,所以多数人从郊区进城通勤的第一选择还是轨道交通。

而外牌车由于高峰期(工作日7:00--10:00,15:00-20:00)不能上市区高架,更增加了自驾通勤的时间(相当一部分路段高架还是比地面快些),这无疑又增加了时间成本。在靠钱就可以拍到沪牌的那段时光,好多人哪怕买车预算减少也要上沪牌,就是出于省心考虑。

所以结论在此就很明显了,疫情不会导致上海外牌私家车的激增。

03 疫情可能会导致电动自行车(助动车)消费的激增

相比私家车,电动自行车,也就是助动车的通勤方式,不仅拥有个体出行方式的绝大多数优点(恶劣天气除外),而且几乎不存在停车的问题,也不大会堵车,这也是为什么上海的非机动车道是非常热闹的,而且几乎都是助动车。

当然,这也不是说助动车毫无缺点,小巴在此罗列如下:

(1)上面说过了,恶劣天气会相对痛苦,毕竟汽车是铁包人,助动车是人包铁;

(2)市中心部分路段不允许非机动车(包括助动车)行驶,主要有延安路全线、南京路全线、北京路全线、淮海路全线,福州路全线、中环线绝大多数路段、西藏中路、河南中路、华山路靠近静安寺路段等等。看出来了,静安寺和人民广场区域是禁行非机动车的集中地段,骑手慎入!另外部分主干路的跨苏州河、铁路桥也对非机动车有限制,如恒丰路桥全面禁止、共和新路跨苏州河及铁路桥只有人行楼梯桥。所以,如果对路况不熟,出门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当然,据小巴所知,上海为数不多的仅供非机动车通行的苏州河桥就是普济路桥了,也算个福利了吧。

04 总结

本次疫情会导致包括私家车、助动车等个体出行方式的增加,而以上海为代表的的一线特大城市因各类痛点而导致私家车负担过高,还不是都能靠钱解决的问题,上海私家车特别是上外牌的数量不会激增。另外,助动车可能会因疫情受益,迎来一股消费热潮。


小巴律师


最好加快汽车保有量,也好尽快出台政策,全天候把外牌车辆封杀不许进外环内


蓝颜家族


车子是人开的,上海为什么外牌多?是因为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所以很多人为了生活便利就会要买车,上海牌难拍,很大比例的可以拍上海牌子的人都选择了外牌甚至暂时上了沪C牌照!当然外来的车子的确不少。

这次过后外牌车激增应该不会,可能有一点点增长,都是具体的说,经济发展这么多年,该买车的都差不多已经买了,买不起或者条件不允许买车的照样不买,疫情过后经济必受影响,甚至一些原本打算购车的都会思考要不要暂缓购车!


在路上3226269039713


不会的。感觉可能会减少一些。理由如下:

第一,严格的防控与隔离措施,造成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索性放弃了来沪的想法,他们可能选择就近就业或创业。

第二,虽然很多外来人员为了防止群体感染而选择自驾去务工地,但上海市区本来就停车难、行车难,忽然增加很多车辆,根本就没有吸纳消化的空间。

第三,疫情防控2个月,对经济影响巨大,车企首当其冲,销售为零,其他财务数字都是负数。疫情结束后,新能源在内,汽车销售肯定会出台刺激措施,包括本地牌照的放宽、车价本身的下调……所以,上本地牌的车会适度增加。


姚耀1188


个人认为外牌增加的概率不高,但是本地牌照增加的概率却很高,经过这次疫情好多潜在的人会加快购买的速度,不管车好不好至少不用挤公共交通了!


流氓六哥136


确切地说路上的肯定会比原来多,原来可开可不开会有一部分选择开车去!测绘更堵了!希望对外牌增加限制,减少拥堵


独自沧桑608


激增个屁,你看看拍牌人数就知道了,拍牌人数一直在下跌。我从去年开始拍牌,到上个月拍中车牌,参与拍牌的人数可以说一直在跌跌不休。


Ann87931806


吃饱了撑的没消化,弄这些问题什么目的?能够得到什么呢?我看你就是心态有问题,在这找平衡感!好好的,踏踏实实的,把力气用在工作上,多做对上海,对国家,对民族团结有意义的事!实在闲了,疫情当前,做做公益!


彩云间e


返工大军都陆续复工返回上海,这几天车子明显多了起来,肉眼可见的拥堵,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复工,所以还达不到平时的高峰车流,再者这次疫情会增加汽车🚘的销量,今年公共出行可能会有点影响。也会增加拍牌照的人数,毕竟外地车限行。总之大家开车出行注意安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cbcadb26a984b678f40a64ec44a72c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