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用五彩斑斓的画卷,

重新早已消失不见的福州记忆。


六月六犬洗汤?

夹夹糖换玻璃破布?

三坊七巷里如何泡温泉?

老年月里的老故事,

画图讲述!


快看看这些老福州的生活百景

哪一幅你最熟悉?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时令民俗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做尾牙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旧时福州地区工商业者每逢初二、十六日要以牲畜、金纸祭祀土地公,之后要以祭神的东西款待伙计,俗称“做牙”。农历二月初二首度做牙称“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是最后一次做牙,称“尾牙”。


食芥菜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芥菜是冬熟蔬菜,深受福州人喜爱。中医说芥菜性暖,坐月子的妇女,别的蔬菜不能吃,只能吃芥菜。


到了隆冬,经过霜降的芥菜品质更佳。


芥菜煮切面称芥菜面,放点虾米、虾油,其味绝佳,即可做菜配饭,也可单独当饭或点心。


筅堂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入腊大扫除俗称“筅堂”(筅即帚),就是旧时福州人为迎接春节而进行的一年一度卫生大扫除,又称“扫火炎煤”、“筅尘”等,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后。


筅堂所用的筅帚一定要用新鲜竹叶做成,扫除屋梁、墙壁上的积尘,象征着秋冬的活力。全家大小齐上阵,搬梯子,搭架子,把房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彻底地清洗一遍。有辞旧迎新之意。


摆水仙迎新岁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郑丽生《福州风土诗》曰:“矾弟梅兄不等闲,灵根佳种出漳南。排当盆供迎新岁,双叶寒香色更酣。”


水仙花有“南国花王”之称,是福建省省花,最适合“排当盆供迎新岁”。


烧火炮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旧时福州除夕有搭细松木条柴塔燃烧的习俗,当火焰上升时,要撒些食盐在柴塔上,以发出轻微的类似爆竹的声音,所谓“烧火炮”。


吃过年夜饭,村里的青壮年便在厝外的空地搭起火堆,待家人聚齐就点燃篝火,一起辞旧迎新。


等柴火成了一堆红炭,每家每户拿出火钳夹几块回家,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寓意把温暖带回家,希望来年生活红红火火。


供岁饭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旧例除夕这一天,家家要炊米饭装入专用的饭甑与其它供品一起摆在厅堂上供,俗称“供岁饭”或“供晦饭”。


供岁饭前,先将饭甑装好饭后,在饭的周围插十双红色筷子,筷子上顶着“金银元宝锭”和一对“丁富”(先用纸箔折成小元宝并排成圆形后,外用剪成的红纸花粘着做成)。然后在饭甑的左右各插一枝柏枝于饭中,在饭甑的中央放一颗福橘,上插一束四季花,最后在饭甑的饭上撒满“四子”(红枣、花生、桂圆、栗子)。


元宵节舞龙灯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元宵节有舞龙灯的习俗。


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长达数丈。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腾空跃起,舞龙开始了,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


茉莉花赶头水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茉莉花是福州名花,盛产于郊县,一年两度开花,花色雪白,素雅幽香。四月初苞,孩童于未开之时就带露摘下,提筐入城,数蕊而卖,因茉莉花入晚香浓,妇女们最喜欢将其簪于发髻、衣间。


清明前后是采茶的好时光,茶商们早已把茶备好,为尽早赶制茉莉花应市,对茉莉花都翘首以待,所以花农都争着赶头水,正如谚曰“茉莉花开赶水头”,因为越早赶到的茉莉花就越值钱。此谚后来用以喻指凡事赶前莫落后。


卖横三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石首鱼,闽语谓之“黄花鱼”,俗称“黄瓜鱼”。


冬时尤肥美,曰“冬瓜”;春夏之交最多,别名为“横三”。


每年立夏,鱼群都集于宁德、霞浦交界内江之官井洋及外海之樊山洋产卵,“横三”即得名于地名“樊山”的俗读音。


发大水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春夏之交,闽江上游溪洪暴涨,泛滥市郊,谓之“大水”,又曰“溪水”。


郑丽生《福州风土诗》曰:“初三十八怕冲潮,节近端阳水更愁。关帝磨刀还苦雨,挨过夏至便无忧。”


“初三”、“十八”是朔望后二日,如果此时冲潮,“势尤凶凶,为之冲涨”。


端午节前后,曰“五月节水”,五月中旬称“关老爷磨刀水”,此时会下倾盆大雨,据说是给关公磨刀用的。夏至以后的雨水则不足以成灾。


端午节台江夺鸭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旧时的福州端午节,台江龙舟竞赛“夺鸭”,场面尤为热烈壮观。


端午这一天,台江码头边搭起彩棚,挂上锦旗,摆上奖品,一些商家富人则掏钱买了鸭子,待龙舟竞赛进入夺冠高潮时,便把鸭子放入江中,让游泳高手下舟夺鸭,看哪个村子的龙舟争先,所夺到的鸭子最多。最多者为冠军,要授予锦旗、奖品。


当时位于台江大桥头边、青年会后面的广裕楼菜馆中,常有一些富人邀请朋友,在酒楼临江露台上设宴,边开怀畅饮,边观看龙舟竞赛、赋诗作对,从中取乐。


香包肚爿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的端午歌谣唱道:“端午龙舟竞,香囊挂衣襟。”


福州民谣曰:“端午鼓当当,肚爿替春装。”进入农历五月,天气开始转热。五月初一吃过粽子,孩子们就脱下春装,赤膊穿上红绿绣花肚爿,到处跑玩,成为端午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肚爿,又叫肚兜,由妇女用五彩丝线,在红绿颜色布料上,以手工刺绣各种图案,并饰以花边制成,或护肚保暖,或遮胸护乳,老少皆宜。


六月六犬洗汤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农历六月初六是天贶节。古代天贶节是赶庙会、避暑游玩和探亲访友的日子。


清代以来,闽俗这一天逐渐演变为晒衣、晒书以及为狗、猫洗浴的日子。


民谚曰:“六月六,犬洗汤。”说这一天猫狗到河里洗澡,可避免长虱子。


大暑荔枝小暑鲎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谚语云:“大暑荔枝小暑鲎”。每到小暑节气(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鲎会大量上市,而到了大暑节气(每年公历7月23日左右),荔枝又大面积成熟,于是人们就形成了大暑吃荔枝小暑吃鲎的习惯。


鲎是旧时福州人夏季餐桌上的美食,但如今鲎已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早已退出餐桌。


画眉胜会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画眉属鸟类,以眉白而美得名。鸣声清脆,婉转动听,且好勇善斗。


养画眉的人往往以珍品饲养,并商定在每年十月至来年三月止逢二、五、七等日斗画眉。


届时,他们放置雌鸟于旁,以激两雄鸟怒而斗,“嗟彼山禽,不惜为爱情而牺牲”,彼此决出胜负,或掷财物为注,“以为博戏”。


福州老行当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的大部分老行当,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还有一些老行当随着时代变迁已经更新工艺。


这些老行当中,有几种与温泉有关。当时福州有许多人吃“温泉饭”,比如凿温泉井抽汤这种行当。


“旧时汤门郊外(今五四路、温泉路一带)的澡堂,都是人工凿井引出温泉,用竹筒引泉。这些温泉被引出来后,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很远的地方。以前台江解放大桥头有一家南星澡堂,据说用的温泉就是从汤门一带输送过去的。”


另一种由“温泉产业链”催生的老行当是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等处的大户人家挑担送温泉的“送汤工”。陈友荣也用画笔再现了他们的工作场景,希望流传给后辈,留住这些“福州记忆”。


修脚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地热资源丰富,澡堂历史悠久,上澡堂洗温泉曾是老福州人生活中的温馨记忆扯一条龙头布作为浴巾,趿一双“笃笃作响的木屐屐”,到“汤头”烫泡,直至浑身冒汗,遍体通泰。


爬上池来,全身酥软地躺在竹卧椅上一边抽烟休息或饮啜热茶,一边请修脚师傅修剪指甲,修去脚掌下的死皮,捏捏脚气,既祛除病痛又消除疲劳,很是惬意。


温泉打井抽汤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地热资源丰富,泡温泉可以说是福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最早“凿井抽汤”的澡堂,是民国元年(1912)左右,福州新店人林木发有凿井抽汤的技术,他从台湾携工具回来,在后井菜园处首先用人工凿井引出温泉,设立澡堂,名为“天生泉”这是福州最早“凿井抽汤”的澡堂。


给三坊七巷大户送汤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洗温泉澡既能治百病,又能让人身心惬意、心情舒畅。三坊七巷中的达官贵人自然热爱洗温泉澡,因此旧时福州出现各大汤池店给三坊七巷官宦富商大户送汤的普遍现象。


裱画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常言道:“三分画,七分裱。”裱画又称裱褙,是中国书画的一种装潢艺术。为书画配上合适的衬纸卷轴,不仅便于张贴和收藏,而且能为书画增色不少。


好的裱画店将严格按照多年形成并逐渐完善的操作程序来装裱字画,如其基本步骤包括托底、修补、大托、晒干;需经调浆、托背、上墙、加条、裱绫、上轴、加签等数十道工序,同时对每一个操作过程,都要有严格的质量要求。


写真画像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写真,即画人物的肖像,它是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因绘画人像要求形神肖似,所以叫做写真。


肖像画追求形神兼备,重视对传达人物神情的五官的刻画。在没有照相机,摄影技术尚未发达的时代,人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影像,一般通过写真画像来实现,因此写真画像发展成为一度热门流行的行业。


刻印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一方红印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小到借条、签合同,或在书画上留下名号;大到政府法规、法院判决,都要用到印,功能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因此,刻印必然发展成为了一种行业。


竹器店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做竹制品的竹材以不弯曲、无虫眼、长了三四年的中年竹为好。选好了竹材,接着就要削好竹篾,这是熟能生巧的技术活,竹片的厚薄完全靠眼力和手势,最后是竹匠们精编细织的编织工作。


细索修理破旧家具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过去生活不够富裕,一些破旧的家具,如箱子、柜子、橱子、棕绷床等出现破损后都不轻易舍弃,而是等专业的工匠来修补。


修补破旧家具的工匠往往要仔细观察破损家具,做到胸有成竹后才开始动手修复。一些家具上的雕刻损毁甚至丢失,得重新雕刻补上;一些榫卯松动的家具,得拆开重新加固;一些断了或缺了的部件,得重新做一个添上。


修理钟表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过去在大商铺旁或在街边路口总能看到修理钟表的店面或小摊子:一个长方形的桌子,桌子上面套着玻璃框,玻璃框上挂着一些钟表模型和配件用来招揽顾客。


另外,桌子上有两个抽屉,抽屉里装着修理工具和各种不同品牌钟表的小配件。


修理钟表,是历史悠久的老行当,特别是在三四十年前,手表是“几大件”之一,这个行当相当普及。后来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旧式钟表修理业日渐萎缩,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逝。


补缸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过去人们生活中都缺少不了缸,缸具有储水、储物、酿酒等多种功用。但缸是用砂子、陶土等原料混合烧制而成的,使用年久或受到意外碰撞后容易破碎。因此,补缸这一行业就应运而生。


补缸跟礼补碗有点相似,先用特制的钻子沿着水缸裂缝的左右两边打眼,一般五到十厘米打一个眼,然后用一种“门”字形的专门的补缸铁钉固定,最后沿裂缝凹坑用细铁砂调和盐卤把缝隙填成。


刚补好的缸不能立即使用,一般要三天后等铁砂生锈与缸体紧紧粘合不漏水时方可使用。


双杭救火会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过去福州建筑多以木构为主,极易引发火灾,而双杭经营木材、油、纸、布的商家更是隐患重重。


因此民国初期,人们将行帮性质的“水会”改为“救火会”,由“广芝林”、“咸康”的老板担任双杭、万寿救火会的会长,会员由所在地的青壮年义务担任。


每遇火警,救火会即鸣锣集合警员,进行救火活动。最初救火会设备十分简陋,后来发展为用汽车装配的“汽龙”等自动半自动灭火工具,灭火成效显著。


上杭婆奶弄请婆奶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旧时社会医疗条件差,产妇大部分不能去医院分娩,只有请婆奶来接生,从而产生了婆奶这一职业。婆奶接生经常发生因消毒不严、胎位不正等造成感染或难产而导致母婴死亡的惨剧,福州俗语“女人生囝棺材边”,反映了当时妇女生育的危险性。因此,有经验的老接生婆奶,很受人尊敬,被誉为接人顺利来到世界的第一人。


旧时福州比较有名的婆奶集中居住在上杭路婆奶弄,婆奶弄长仅43米,宽两人通过,原是无名小弄,因弄内住有多家以接生为业、世代相传的婆奶而得名。


福州老地方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百合澡堂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百合明园澡堂,简称“百合澡堂”,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福建省第二警察署署长施泰桢等六人筹资,于1932年建成。


百合澡堂位于福州澡堂密集之地(今温泉路上),是利用旧城墙废地建成的,为三层建筑,在这当时福州还不多见,面积、规模、设备及服务均首屈一指。


百合澡堂后半部空地上是园林式花园,大鱼池、假山雪洞、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供澡客散步休息观赏,另建有小戏台,可供小型演出,经常演唱京剧、闽剧小戏,热闹非凡。


福州仓前山跑马场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清末,在福州被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后,欧美各国外交使节、传教士、商人纷至沓来,留居仓前山。他们酷爱赛马活动。


清光绪初年,由英国驻福州领事向清政府申请租借地皮修建跑马场。在跑马场建成后,英国驻福州领事馆管理,禁止中国人出入。跑马场每年春冬两季举行赛马活动,赛马场面甚为壮观。


万寿桥之临时栈桥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万寿桥横跨闽江两岸,是旧时福州南北往来的唯一桥梁。


抗日战争期间,万寿桥数受轰炸。1944年被日寇炸断后,往来行旅皆需借舟过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方便往来,当时政府在断桥上用三角钢铁板临时塔起栈桥。临时栈桥分为来与往两半搭建,桥面非常狭窄,桥基又极不稳当,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再加上来往的人流量大,桥面拥挤不堪。


直至抗战胜利厂口,万寿桥才得以修复。1949年以后,为了纪念解放大军英勇冲过大桥,追击南逃国民党军队,将此桥改名为“解放大桥”。


上下杭美食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过去,为适应双杭商帮巨贾的应酬活动,其周围开设了不少顶级饭店、菜馆、酒楼。同时也有许多平民百姓所需的美味小食摊点、老店。


延平路海防前的光饼、葱肉饼、鼎边糊、海蛎饼、虾酥、葛粉包、千层糕、依海肉燕、龙岭炒米粉,青年会的鱼丸、卤味、饭包等等,原料地道,风味独特,物美价廉,是平民百姓的美食。


闽北地区船到苍霞洲,都要到三保海防前光顾,还带回光饼、肉燕。海外华侨游子回乡,也都要到这里尝一尝家乡风味小食,并带回食品送给乡亲,同忆家乡之念。现在还有些小店、摊点,仍保留传统小食美味,生意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