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允許考研二戰是否對應屆不公平?

x819969731


不管是高考還是研究生考試都沒有限制不準二戰,之前限制高考復讀的說法也是非常多,現在一些人又想通過傳播考研二戰不公平的言論來限制研究生考試,但是這些要求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1.考研二戰是個人教育的投資,為什麼不允許二戰?

高中、大學、研究生都是每個人對自身的教育投資本來就應該過多的干涉,可能一些人又要說為什麼中考不準二戰!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初中是義務教育,其本身的公益性不允許學生一直佔著這個位置去謀求自己的私利,比如為了考更好的高中來提升自己去更好大學的機會,但是反過來高中、大學、研究生本身就是個人的選擇,那麼有什麼理由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束縛別人呢?

2.如果選擇考研二戰,這些考生付出的也非常多,我認為是相對公平的。

選擇考研二戰的學生付出最多的恐怕就是自己的一年光陰,不管怎麼說,這一年同一屆的朋友一戰成功的就是比你少用一年時間畢業,這是一筆不小的機會成本;同時現在一些學校都不允許二戰的考生繼續留在學校,這就導致了一些金錢投入去租房子等等;最後就算付出了這麼多二戰的學生仍然有考不上的幾率,畢竟現在一些學生三戰及以上得也不在少數了!

一些一戰的學生可能因為別人二戰考的分數高而認為不公平,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知識就是這樣積累的過程,從整體來看,二戰的考生初試分數顯然是比一戰的要高,這不僅是更多的付出也是在第一次上面總結的經驗教訓!

3.公平哪裡有那麼絕對。

寫保研的時候,有人留言說保研不公平應該取消;寫考研複試的時候,有人留言說考研複試不公平應該取消;寫考研初試壓分的時候,有人留言說考研初試應該全國一張卷子;寫高考的話估計也是一樣。其實,公平哪有那麼簡單,哪有那麼絕對呢。


高校研究生


允許考研二戰對應屆生沒有不公平。

我作為一個二戰過來的研究生,我深深感受到我們這些掙扎在二本院校的學生想要改變命運的迫切願望。

如果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話,那麼考研相當於二次過獨木橋。

作為應屆生參加考研我們班當時40多人考研,一次就考上的就寥寥幾個人。很多選擇二戰甚至三戰。

我覺得允許二戰反而是對應屆生們的一種激勵。這個社會的競爭真的十分激烈,早早適應這種環境也是好的。

當然,優秀的應屆生是沒有任何壓力的。我在讀研期間學會了一件事情,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想要比別人強,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

無論是考研還是工作,都會有淘汰。我們要學會戰勝對手,而不是去抱怨不公平。

希望每一個位考研人都能順利上岸,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學習小紅書


作為一個考研的過來人,來回答一下你的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考研是我們人生中除了高考以外的另一個很重要的考試,而且考研不像高考那樣,考研的淘汰率其實很高的,所以第一年考上的不多,有很多人選擇二戰甚至三戰等。

考研和高考一樣的地方就是,你覺得自己考的不好,可以選擇再戰,這都是可以的,完全不存在什麼公平不公平的事情,還有就是中考也是,很多人選擇復讀,這都是可以的,而且考上嘛,是很公平的,你複習的好就可以考高分,複習的不好就考不到好的分數。


所以我覺得考研二戰對於應屆考生沒什麼不公平的,而且大家是公平競爭的關係,也沒有說二戰的就有什麼優惠的政策,二戰和應屆的考生都是一樣的,大家一視同仁,可能多的就是二戰的同學有了複習的基礎,但是這並不是不公平。


同樣的道理,你如果覺得今年考的不好,完全也可以選擇再考一年,所以大家放好心態,安心複習就好了,大家都是同樣的競爭,主要看自己付出多少努力。

最後跟大家說一下,考研不易,堅持很重要,加油!


研路有我


我是四眼學長,我來回答。

眾所周知,考研熱度逐年上升,上岸率逐年下降。19年的全國報考人數達290萬,其中二戰考生接近一半,據瞭解他們的上岸率接近70%,遠遠大於應屆考生的20%

因此,有人提出質疑,允許二戰是否對應屆考生不公平?

這種想法明顯不對。二戰考生之所以能在考研過程當中佔據優勢,根本原因在於考研是以實力論英雄,絕不是論資排輩

二戰考生相比於應屆考生,最好的一方面在於動機更加明確。

很多應屆考生在本科前3年“嗨玩逛吃”,大四迷茫之際,受考研大浪潮的影響,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做出跟風考研的決定。而二戰考生不管一戰是否屬於跟風,但在失敗的情況下還願意去艱苦二戰,一定是慎重做出的決定,動機自然有保證。

動機是考研成功的關鍵,會讓人變得更加的踏實,也更加能從容面對隨時都可能出現的挫折。

再說了,二戰考生備考時間更長,更有經驗,更加清楚自己的優劣勢以及各種考研信息。比如我一個朋友一戰數學86分,二戰75分,三戰終於開竅考了121分,這就是靠時間積累的成功案例。

考研給每個考生的機會都不是一次性的,這跟高考是一樣的

應屆考生如果失敗,也可以二戰,二戰考生如果再失敗,也可以三戰,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

這種機會分配機制是非常好的,不僅減輕了一戰的心理壓力,更是給了發現成功秘訣的機會,考生之間的最大差距往往不在智商,也不在努力程度,而在成功開竅的能力

機會再次分配以後,同樣也是公平的

以前有很多人認為二戰考生在複試的時候,可能會受到所謂的“歧視”,這是完全不對的。再資源配置、報考、招錄等方面二戰考生和應屆考生完全一致。甚至由於很多二戰生擁有工作經歷,在複試當中會顯得更加如魚得水。說白了,最終拼的還是個人能力。

雖然允許二戰沒有問題,但不得不承認隨著二戰考生逐年增多,對應屆考生的威脅確實大,應屆考生在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

但還是那句話,考研是公平的,拼的只有能力。得到多少,付出就得多少,二戰考生付出得多,得到相應的回報是合情合理的。

不管應屆考生的考研動機是否明確,只要認真踏實,專心準備,也不用懼怕二戰考生。 如果你一戰都能取得高分,並且複試表現優異,豈不是更讓導師高看一眼?這也是優勢噻。您覺得呢?歡迎關注四眼學長!


四眼學長


允許考研二戰是否對應屆生產生不公平?老吳覺得考研就像高考一樣,完全是允許進行二戰,何況現在進行考研二戰的人還是大有人在,人各有志,追求自己的理想大學或者專業是人的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自己想要的才是最好的選擇。考研也就是一場無硝煙的戰場,優勝劣汰自然法則,只要你優秀,不管應屆還是往屆都受導師歡迎 ,靠的是實力說話,這個也是社會所期望的人才。


當然在研究生招生人數一定的情況下,考研二戰的人越多,對現有的應屆生當然會產生競爭,但是在考研面前人人平等。不一定考研二戰的人就一定比應屆更強,我們經常看到新聞,有的考研好幾年均未考上還在堅持每年繼續在考研。研招網將1994年-2020年考研的報名人數、報名增長率以及錄取人數、錄取比例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統計,具體如下:


從上表,我們不難看出,研究生報考人數從1994年的11.4萬上升到了2020年的340萬,從錄取比例來看基本是3:1的平均水平,今年預計研究生招生人數將超過110萬人。再來看看歷年報名的增長率,從表中看出,每年的增長率均比較高,像最近四個均超過了13%,最高到了21.8%。由此可見,考研競爭越來越大。


個人覺得二戰的人並不一定佔據優勢,像應屆考研的,天天泡圖書館,能夠在一種共同奮鬥的環境中學習,有什麼問題可以與人交流、探討,而且是第一次複試,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果選擇二戰,複習的激情完全不如應屆,心理壓力更大,如果這次考砸了,還不知道下一步做什麼,如果再考,顧慮就比較多了,如果選擇就業,心理有不甘心,且在就業方面還不如應屆生,畢竟大部分均是全職考研,沒有相關工作經驗。


因此老吳覺得,考研二戰的人並不會對應屆生產生不公平現象,再則選擇二戰考研的人在報考比例還是相對較少,產生不了多大沖擊。更何況考研無法跟高考相提並論,現在全國高考復讀培訓學校那麼多,並沒有說給高考應屆生帶來不公平一說。因此考研二戰對應屆生會產生一定的競爭,但是影響有限,這也是自然規律法制,公平競爭,看的是實力,跟考研一戰還是二戰無多大關係。


老吳認為,不管人家是二戰還是應屆考研,是金子總會發光,考試論的是實力,評判標準均一致,只看誰更勤奮,誰悟性更高,誰考上了誰才是最終贏家。


老吳跟你談教育


允許考研二戰對應屆生不公平嗎?那允許復讀是不是對高三應屆生不公平呢?那企業招聘有經驗的員工是否也對應屆生不公平呢?真經要說,允許復讀、二戰,非但不是不公平,反倒是對應屆生更公平的做法。



考研是一項競爭性很強的選拔性考試,難度超過高考。高考每年的本科錄取率是40%左右,但研究生考試,最近幾年的錄取率都在30%左右,今年如果沒有擴招,比例會更低。在這樣的競爭下,失手是很難避免的。


而且,考研並不是大學的培養目標,大學也不會專門安排一年的時間供學生複習考研,甚至大三大四期間還會安排比較繁重的實習實訓等。所有應屆考研學生都是自己抽時間複習準備,每個人投入的時間並不相同,這裡面本來就存在不公平,很多優秀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名校的學生,學校安排了大量課程,造成學生複習時間被擠壓,最後考得並不好,反倒是一些三流大學,學校鼓勵學生考研,甚至為考研讓行,這些學生反倒能考高分。

如果我們只允許考一次,那麼很多優秀的學生就會失去上研究生的機會。這樣就會出現兩種導向:

第一,學校增加推免指標,先把優秀的留下來,這樣留給統考的指標就少了。

第二,所有學校都給考研讓步,考研那一年,學校不安排或少安排課,這樣大學立馬變高三。

看到了吧,如果真的不允許二戰,那最後吃虧的仍然是大多數應屆生。如果題主你自己一戰沒上岸,恐怕你就不這麼想了。


高校人才真經


研究生招生考試不是論資排輩,而是國家選拔人才,不管你考研幾次,只要是金子,最終會讓你發光的!這恰恰是對所有人最大的公平!


首先,考研二戰也是從一戰過來的,每一個參加首次考研的人,也都有可能會面臨失敗,那麼失敗後,你該如何選擇?我相信很多人還會選擇繼續二戰,要知道選擇二戰的人並非他們一無是處,他們調整一下目標,在努力一把,或許就是一個成功的榜樣。我就有一個同學考本校研究生失敗了,然後一氣之下繼續二戰,直接考了985高校的研究生。如果他沒有二戰的機會,那是誰的損失呢?是學生本人,是學校還是國家?機會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其次,如果考研不能二戰,那是不是意味著高考也不能復讀?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不管是中學,還是大學,都必須要給他們公平的機會,讓他們去參與競爭,這樣社會才能進步。


最後,你知道這次研究生為什麼會擴招18.9萬人嗎?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壓力真的很大,如果此次大學畢業生不能分流一部分繼續去讀研,將會給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就憑藉這一點,考研也應該是面向所有符合條件的人,並非就是應屆生的專利。

所以不要覺得不公平,真正的不公平,要等到你研究生畢業之後才能看到,現在的一切都還是美好的。


美蛙英語


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有這種想法,考研不易,何必互相為難,誰能保證自己考研一次就能成功?如果不允許考研二戰,那麼一戰沒有成功的同學,豈不是把自己的後路都斷了。高考尚且可以選擇復讀,為什麼考研就不可以二戰呢?

考研的人數逐漸變多,和我們當前的就業形勢有關係。從研招網的統計數據來看,近幾年往屆生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以2019年為例,其中往屆生佔到考研總人數的48.23%,應屆生的51.77%,這就意味著往屆生和應屆生幾乎各佔一半了。



當問到這些考研的學生,如果今年沒有考上,接下來打算怎麼辦的時候?有41.03%的同學表示明年再考,有29.14%的同學表示找工作,還有19.81%的同學沒有想好。


就目前的情況,我認為不鼓勵所有學生都去考研,但是也絕對不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來限制二戰考研的學生,是否考研,考幾次都是學生的自由。允許學生考研二戰,三戰,對於應屆生來說不存在公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只要你願意,任何人都可以去考研,而且想考幾次考幾次,這一點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考研小秘書


這個問題不適合簡單回答。

一方面,高復學生,二戰學生,入學之後普遍表現會更差一點,反彈想象明顯。因為同樣的內容別人一年學會,你卻要幾年。

另一方面,教育資源不平,極端情況缺考,給了一部分人重新找回夢想的機會。

再學一年,學生畢竟付出了時間代價,沒有太大不公平,只是用人單位應當審慎考慮。比較好的出路就像俞敏洪,不必給別人打工。


好多很多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無論對於一戰還是二戰大家做的題目都一樣,並不會因為二戰就能提很高的分,當然個別除外,很多二戰考的還不如一戰的分數高。所以我覺得對於一戰和二戰公平與否不要想太多,只要不是作弊,只要不是拼背景,就是最大的公平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請理智討論[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