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語文忘寫名字、英語考試睡覺,廣西文科狀元672分進北京大學

語文忘寫名字、英語考試睡覺,廣西文科狀元672分進北京大學

“天才這個字本來含意極其暖昧,它的定義,決不是所謂生而知之,不學而能的,天地間生而知之的人沒有,不學而能的人也沒有,天才多半由於努力養成,天才多半由於細心養成。”

郭沫若的這番話,用在全天下的高考狀元身上再合適不過,旁人眼中的天才,無非是努力和細心的綜合結果。

可是在中國廣西的林麗淵卻打破了這一定律——語文考試忘寫名字、英語考試睡覺的她,不僅沒有落榜,反而還以672分的驚豔成績摘得狀元,考進了全中國的一流學府——北京大學。

“奇葩”失誤

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樣的戰場上,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細心,往往是成敗的關鍵。可是,林麗淵卻在語文考試時忘記在試卷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參加過高考的考生也許都聽說過,甚至見識過。因為沒寫名字、沒塗完卡的粗心大意而苦苦哀求監考老師的,或是心理防線崩潰,留下一生遺憾的學子。

語文忘寫名字、英語考試睡覺,廣西文科狀元672分進北京大學

林麗淵卻不是如此,在走出考場後,她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寫名字,在給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設後的她,雖然對語文成績可能作廢抱有遺憾,但仍然能夠淡然處之,儘管對於心血可能付諸東流而輾轉難眠,但她也只是遺憾,而不是歇斯底里

幸運的是,第二天她就得知,命運和她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卷面由於掃描的原因,只要填寫了准考證號就能識別身份,忘記填寫姓名的問題不大,對林麗淵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意外之喜

原本的遺憾不過是一個錯覺,林麗淵畢竟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這個驚喜來的太快太突然,讓她沒辦法靜下心來,甚至連午覺都沒有睡,加上前一天晚上的睡眠質量也並不高,最後,積累的睏意讓她在英語考試上睡著了。

在英語聽力結束後,林麗淵開始犯困,但她並沒有硬撐著答題,反而放鬆自己,在兩個小時的考試時間裡偶爾小憩一下,調整狀態,就這樣在答題和睡眠中來回切換,完整的作答了整張試卷。疲憊和粗心是考場大忌,換做旁人,也許很難平心靜氣,但這並些並不影響林麗淵的發揮,在最後的成績中,

林麗淵英語141分,語文更是拿到了136的高分。

語文忘寫名字、英語考試睡覺,廣西文科狀元672分進北京大學

和其他的學生不同,這位高考狀元淡定無比,優秀的成績和心理承受能力都讓人望塵莫及。但她的粗心並不值得我們效仿,包括林麗淵自己事後回想起來,也是心有餘悸,在這樣的傾注心血的考場上,不犯最低級的錯誤才是通往成功的正確道路。

背後心酸

也許有人會感到疑惑,這樣一個粗心大意的女生,怎麼可能考出高考狀元呢?其實,在日常的學習中,林麗淵都堅持這樣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所驚鴻一瞥的僅僅是她在高考舞臺上的身姿和事蹟,而她在背後的努力,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高考後在整理資料的時候,林麗淵才恍然發現,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早已擁擠著佔滿了她半個書架,她自己去書店買的一套又一套的試卷和習題冊——語數外分別練習了83套、65套和52套文科綜合95套,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的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積累而成。”

語文忘寫名字、英語考試睡覺,廣西文科狀元672分進北京大學

除了文科,她從頭到尾看了5遍4本數學資料書;英語的專項訓練8本;歷史5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切了滿滿一本,都被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裡的大小。在無數考生日夜煎熬的夜晚,她也是挑燈夜戰的一員。

被迫成長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當林麗淵進入高三,面對著殘酷的成績,看到一匹又一匹在考試中躍出的黑馬,她便知道自己已不再是當年的孩子,在可怕的競爭中,每個人都在超越自己。懶惰和藉口只會得來旁人的嗤笑,看到旁人的不屑。高三的學子——已是可以脫離爸媽的懷抱自己獨立行走的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有遠見有能力擔當所有的人了。她為自己定下了高考目標——復旦。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這個女孩子,在最躁動的年華里放下了一切,選擇了最苦的努力。為了這個復旦夢,林麗淵從一個性格開朗外向的女孩,硬生生地在高考面前逼迫自己沉穩鎮定,一遍又一遍告訴自己靜下心來。她曾經寫過一篇激勵了無數莘莘學子的文章——《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在這篇文章中,她說:

“一顆心,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

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必須努力,也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她就這樣不斷的說服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迎接考試的輪番轟炸,一次又一次的爬上五樓的教室,在座位上拼了命的背歷史,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

語文忘寫名字、英語考試睡覺,廣西文科狀元672分進北京大學

高考狀元在我們心中是神聖的,優秀的,甚至是一帆風順的幸運兒,可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自己的日子是怎樣的。林麗淵說:“哪怕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想哭的自己。”

她是那個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她回家的女孩;也是那個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的學生。

她和我們一樣,在高考面前嚐盡了苦頭。

但她比其他人更幸運的是,她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在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和一輪加一輪的總結中戰勝了自己,也戰勝了那個考場上的無數人。可是她最終沒有選擇復旦,命運給了她更好的安排,那是每個高三生都無法抗拒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她曾經在復旦的展位看了很久,最終還是轉身離開。許多人都說命運給了她更好的選擇。但這一切,何嘗又不是她自己的努力?我們只看見了她考場上的傳奇行為,卻忽略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

每一位高三學子都得償所願的背後,都有過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每一位成功的天才,都曾經只是一個孩子。然而,當考驗來臨,他們選擇成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外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