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存款蒸發1.3萬億,央行怒懟馬雲的餘額寶,這些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銀行存款蒸發1.3萬億不是新聞了,央行出手整頓基金、支付業務,拿馬雲的餘額寶開刀也是前段的事,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看到這些總有看神仙家裡那些事的感覺。神仙打架熱鬧是熱鬧了,但關我們什麼事呢?真以為管馬雲叫爸爸那就會是你的家事?想多了吧。

不過和調侃馬雲為爸爸不同,這些不但關我們的事,還關係切身利益。普通民眾在銀行存款年度最新的數據是去年底64萬億,佔到了銀行人民幣存款的總額差不多40%,舉足輕重的一個數字。所謂蒸發1.3萬億其實是4月居民存款降幅達到了這個數值,歷史單月最大的降幅。中資大型銀行和四大行18年一季度個人儲蓄存款均是負增長。

要說明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有什麼影響,就要先說這些錢去哪了。

從14年末開始房價在各種國家調控政策下不斷的“頑強”上漲,你調控一波我緩一波,但還是要漲。在調控的強弱和漲幅的快慢之間交替。無論是炒房的還是剛需購房,在如此強勢上漲的房價面前,再怎麼恐高,也依然前赴後繼的投入購買之中,買晚了總歸是一個後悔。小編所在的六線城市僅僅三年多房價從2000也到了現在的5000,而且以後的漲幅那是可以預見的。沒錯,很大部分錢都流入了買房這個市場。看這個對比,17年居民貸款增加了7.1萬億,居民新增存款下降到了4.6萬億。新增居民存款和居民新增貸款來比較,錢去哪了很好解釋了。

問題是為什麼房價在這幾年有政策調控的的狀況下還是如此的瘋狂?

存款蒸發1.3萬億,央行怒懟馬雲的餘額寶,這些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放一波數據。18年4月17日,央行決定自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簡單說這是“降準”,降低1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實際是這就是大規模投放的前奏。接著5月14日開始第一輪,人民銀行發放抵押補充貸款801億,擴大貨幣投放;第二輪,5月15日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1800億;5月16日第三輪,央行再次向市場投放2000億;5月17日第四輪,央行補充增加投放300億。4天4輪投放近5000億巨量資金。什麼叫通脹?這不就是麼?市場上有這麼多增投的貨幣,衝擊各行各業,刺激振奮經濟,當然也刺激房產價格。翻看歷年數據,公開的資金投放比比皆是,只不過我們不太懂,也許沒注意。而1.3萬億存款蒸發後錢一部分去買了房子,對我們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央行同意各大銀行房貸利率上浮,根據不同地域不同銀行會有稍許差別,但基本上浮在10%以上。至於不是剛需想要換房的二套房,那就直接上浮20%以上。這種上浮的理由也就是基於1.3萬億存款蒸發的另一種說法,銀行存款大量流失,存款競爭壓力導致貸款對外報價提高。

1.3萬億存款蒸發有部分錢去買了房子,還有部分去哪了?以馬雲的餘額寶為首的眾多基金事涉其中了,其中涉及的還有近些年興起的P2P投資平臺和各種理財產品。如果比方說買房子佔到了這1.3萬億的一半,這些理財投資平臺和各類基金幾乎瓜分完了剩餘另一半。P2P混合部分基金在內,在4月的第三方數據中顯示交易量累計7萬億,很能說明問題了。體量巨大用戶眾多的餘額寶首當其衝成了整頓貨幣基金的標靶。央行近日聯合證監會發布文件:貨幣市場基金T+0贖回提現,單日最高限額1萬元。多過1萬元的部分只能選擇普通提現,隔日到賬。市場譁然之際一邊瞅著餘額寶順便看看微信零錢通、理財通,一邊唱起了涼涼。被大家調侃為“央媽”的央行這次是來真的了,可以腦補一下央媽一隻腳踩在桌子上手指眾人霸氣回應眾基金平臺:我不是隻針對他(餘額寶),我是針對在場的你們每一個人……

央行這麼做肯定也有為了控制流動性風險,防範出現可怕的擠兌危險的理由,這幾年對餘額寶又是限購又是降低收益和暫停轉入。但壓制了餘額寶這個體量驚人的新金融巨人,除控制風險之外,一些有益的因素未必不會再次回到央行自己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