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1、流浪汉家族

出处:《东京教父》(导演:今敏)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由沉迷恶习自觉失格而抛弃家庭的金、痛失爱人的花和与父亲因误会而决裂的少女美由纪三人组成的“流浪汉家族”,跟“小偷家族”其实有点类似。一群因各自原因失去家的人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一起生活互相取暖。

《小偷家族》表现的是这个特殊家族的一种日常状态,小女孩作为新成员是否也必须走上偷窃之路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影片的焦点并不在于“小偷”本身,而是脱离了主流社会的人缺乏生存空间。这样的“家族”尽管有积极意义,但却是不现实的,随时可能解体。旧家、新家都不可得,多么残酷。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跟《小偷家族》不同,《东京教父》的核心是温暖的。在圣诞夜,金捡到了一个弃婴,尽管金很渴望当一个母亲,但现实的状况显然无法让金和伙伴们去养育一个婴儿。而且婴儿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家,尽管他们都是离家之人,但他们是无奈的、痛苦的,在他们心中家依然是一个理想的归宿。

他们的遭遇也让他们能够体会生活的不易,所以他们也相信抛弃孩子的人是有苦衷的,或许正后悔在寻找孩子。于是为了避免他们的不幸重演,他们为婴儿踏上了寻家路。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东京教父》用为婴儿寻家的契机,让几位自我逃避者有了一个重新审视并再次选择的机会。他们可以弥补错失,或者即便失去的终成遗憾,但心中仍重拾了希望与温暖。

2、天才家族

出处:《特伦鲍姆一家》(又名《天才一族》 导演:韦斯·安德森)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特伦鲍姆家出了三个天才:大儿子是金融天才,12岁就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二女儿是剧作天才,9岁便赢得大奖;小儿子是网球天才,17岁成为职业选手后连夺三届美国公开赛冠军。

这三个天才长大后的生活却有些不如意。大儿子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失去妻子后变得缺乏安全感,他和两个双胞胎儿子过着极度紧张的安全至上的日子。

二女儿和丈夫关系紧张,过着双面生活又多年没有新作面试了。小儿子放弃了网球事业,自我放逐,在外漂泊流浪。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究其原因,就是天才们也要面对人之常情,而他们的天才在这方面帮不上忙,甚至反而因为过去的成功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与偏见。天才和怪诞被联结,但其实天才们的状况并不复杂,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混球父亲在去世前终于为这个家庭做了一点贡献,帮助他的天才孩子们走出了心结。

明亮的色彩,怪诞的人物,黑色的故事,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是用一种浪漫来讲述“人之常情”的故事。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3、变态家族

出处:《变态家族:长兄的新娘》(导演:周防正行)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周防正行作为导演,最为人乐道的是《五个相扑的少年》和《谈谈情,跳跳舞》这样表现人生某一阶段的状态与感悟、又极具娱乐性的作品。

1997年周防正行的电影导师伊丹十三自杀身亡,这给他带来极大的冲击,之后十年周防正行都未再拍片。2006年周防正行再执导棒拍摄了《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将关注点投向了现实中的社会问题与不公。

在这里要说的《变态家族:长兄的新娘》,是周防正行的导演处女作。电影的风格和主题、家族的构成及活动,很明显是戏仿了小津安二郎的那些描写家庭的经典电影。“变态家族”有五名成员:老父亲、大儿子、二女儿、小儿子以及嫁进来的大儿媳。

儿媳进入这个家庭带来影响也面临挑战。不满足的大儿子,地位有些尬尴而独立出去的二女儿,成长中的小儿子,孤独的老父亲,儿媳不仅要处理和丈夫的关系也必须成为这个家族中的“支柱”,有很多东西要操心要照顾。

在周防正行的“家族”中,“性”作为醒目的显性元素成为了家族中成员之间情感羁绊的一个重点。这里的戏仿、变奏表现的“变态”,也不只是形容这部电影中的家庭,而是直指小津电影创作中的“原生”家庭,大概在周防正行看来,那些传统温雅的东西也只是扭曲的“表象”。这是一个新导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作态度,是致敬更是挑战。

在这个类型中还有一部更切题的电影是三池崇史的《拜访者Q》,具体内容在这就不多说了。

4、哥特家族

出处:《亚当斯一家》、《亚当斯一家的价值观》(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对亚当斯一家来说,“哥特家族”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容。这其实是一个成员有点复杂的“怪物”家族。父亲和他哥哥貌似是狼人,但很少现形;母亲外婆这一系是巫女,但又有吸血鬼特征;儿女外表正常,但也有着神秘的力量;管家是弗兰肯斯坦;还有一只灵活聪明的被称为“Thing”的手。他们的亲戚则更是稀奇古怪、五花八门。

亚当斯一家遵循古老的传统和家训,过着特立独行又团结友爱的家族生活。亚当斯一家的情感态度跟外面的世界比起来,本质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少了虚伪,就如同两个世界一般。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另外在亚当斯一家中,女性更加强势。不管是安杰丽卡·休斯顿扮演的母亲,还是克里斯蒂娜·里奇扮演的“星期三”,都更有担当,个性也更鲜明。男人则有点像狮子,平日吃喝玩乐,在遇到威胁时才挺身而出保护这个家族。

“星期三”和普格斯利表演的血腥舞台剧以及带领“边缘”儿童在感恩节上演“印第安人的逆袭”,是两部电影中非常过瘾的段落。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5、骗子家族

出处:《情圣》(导演:李力持)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这部周星驰早期电影,片名跟影片内容其实有点不搭嘎,影片中只有骗子而看不到真正的“情圣”。“情圣”取自周星驰片中角色名字“程胜”的谐音。

这也是一出极具娱乐性的小人物群戏,周星驰、毛舜筠、午马、恬妞、叶子楣等人组成了一个临时的“骗子家族”,联合起来对付凶恶的高利贷张耀扬和元华。

这群人,可怜又可怜,加上有更加可恶愚蠢的角色衬托,所以虽然是一群骗子、乌合之众,但让人恨不起来。他们在影片中也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逆袭。

6、偷情家族

出处:《偷情家族》(韩国 2003)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黄政民和文素丽主演,他们在片中扮演一对婚姻生活不和谐而各自在外偷情的夫妻。另外,婆婆在公公去世后也找了情人,不过这好像不能称之为偷情,而是压抑后的放纵。婆婆的插曲也是对夫妻俩状况的一个注解。

影片的另一个片名是“好律师的太太”,在片中,丈夫的律师身份是一个重要存在。他处理的历史案件、他本身遭遇的事故和选择的处理方式以及由此对他家庭造成的影响,形成了“大家小家”、“过去现在”的对比以及主题上的互动和强调。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在《偷情家族》中情欲其实不是重点,影片的主旨在于通过“偷情”及其背后故事,隐喻了韩国的历史政治社会状态。不过影片本身的质量普通,表达上也无法达成强烈的效果,倒是文素丽大胆的表演成了一个重要看点。

7、废男家族

出处:《废男家族》(比利时电影 “De helaasheid der dingen”2009)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跟他的父亲以及另外三个叔叔一起住在奶奶家。他们住在一起不是因为感情好,而是四个大男人都没什么出息而回家来“啃老”,他们是一群酒鬼、赌徒和花花公子。

小男孩在这个家庭中,有一定的乐趣和自由,但对他的成长来说负面的效果更多。最终在奶奶的干预下,小男孩住进了寄宿学校,离开了这个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小男孩长大后,“废男家族”留给他的阴影仍挥之不去。父亲终是没有戒掉酗酒的恶习而去世了,生前父亲对他说“我经历过的你也会经历的”。他像父亲当年一样,意外搞大了别人的肚子,而自己的写作梦想也还没有实现。他准备好面对这一切了吗,还是会像他父亲一样把一切都搞砸。

流浪汉、“变态”、骗子…电影里那些比“小偷家族”更离奇的家族

他的犹豫和忧虑是必要的,但也是积极的。至少他在意他的生活并为之在努力,船到桥头自然直。

其他还有超人家族、特工家族、精灵家族、黑帮家族、杀人狂家族……或家族,或电影,比较一目了然,就不再这里多说了。特殊家族的故事,既有非常之处,又包含了普遍意义,是电影家族中重要且相当有趣的一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