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普希金铜像及其周边地区被认为是上海的人文地标之一,其特有的那股内敛、低调的气息,与周边的岳阳路、汾阳路和东平路的知性、优雅和低调,是如此契合,看看都有哪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吧!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普希金铜像

普希金铜像位于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等交汇处的三角花园中心,1937年由上海俄侨为纪念俄国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集资建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铜像仅留纪念碑残座。1947年在苏联驻沪领事馆倡议下,再铸铜像置其上。1987年8月,第三次在原址上建造,普希金铜像安置在高约3米的基座顶上。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1937年2月,普希金纪念碑揭幕仪式隆重举行

铜像坐北面南,纪念碑用米色花岗石砌建,呈三面内弧形,底部正面凸出半圆,以中文镌刻:“俄国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普希金纪念碑,1799-1837年”;顶端砌半圆石质花盆;左侧碑座镌刻俄文,其意也是普希金纪念碑;右侧碑座用中文刻写纪念碑初建、再建、重建日期与承建单位。

昔日,这里常有中国的作家和诗人崇拜者来此聚会,故又有“诗人角”之称。

岳阳路的人文篇章

从普希金铜像出发,向南而行,便走到了岳阳路。岳阳路北起桃江路,南至肇嘉浜路,筑于1912年,是法租界越界筑路之一。这条路曾以法公董局董事祁齐的名字命名为祁齐路。1943年10月改称岳阳路。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岳阳路

岳阳路1号,也就是在普希金铜像的斜对面,是一幢独立式花园住宅。建筑共两层,坡屋顶,南向有突出的露台,中间呈半圆形。局部门窗洞圆拱券形图案,显示了北欧砖艺的影响。据说美孚大班及沙逊曾在此居住。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岳阳路1号

走到岳阳路44号,这是一幢独立式花园住宅,建筑假三层,四坡顶,有双坡形老虎窗。这里曾是上海音像资料馆,保存有不少珍贵资料,对研究上海历史和发展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岳阳路44号

再往前的岳阳路168号是上海京剧院旧址,也曾是麒派艺术创始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居住过的地方。如今,院内草坪上竖立着周信芳先生的半身铜像。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周信芳旧居

对面的岳阳路145号是宋子文的旧宅,小楼建于1928年,是幢三层法式花园洋房。其东西两头各有一个折叠式的红瓦覆盖的坡屋顶,都有两个坡度,上段平缓,下段陡峭。两个坡屋顶的中部开设一扇装有檐口的窗户,做成老虎窗,显得既庄重又不呆板。二层楼的长窗外有一个横贯到底的长方形露天大阳台,形成强烈的水平线条。门前的大花园占地30亩,呈葫芦形,里面花木森森,苍翠欲滴,生机盎然。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宋子文旧宅

岳阳路190号是霖生医院旧址,这幢三层砖混结构的花园式住宅仍保持着1920年建造时的风貌。霖生医院创始人是一对牛氏兄弟。牛氏兄弟都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哥哥远赴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深造,弟弟则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两人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骨科医生。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继续往前走,便到了岳阳路197号,这里坐落着气派的中国画院,院名是市长陈毅题写的,首任院长是丰子恺,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家、篆刻家都出自其内。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上海中国画院

岳阳路320号,建于1930年。这是一座哥特风格的建筑,由日本建筑师内田祥三设计。整体建筑体现了哥特遗风和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共同影响,建筑外形与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颇为相似。这里早年原是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抗战胜利后,改为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解放后,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使用。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岳阳路320号

汾阳路的音符之梦

从普希金铜像出发,向东北方向行走不远,便到了汾阳路。汾阳路从前叫毕勋路。与音乐有缘的汾阳路的开端就是一个华彩,充满浪漫的诗情。和叛逆的诗人一样,它注定了与当今的浮华无缘。

在这条路上行走,你会发现音乐的符号无处不在。眼前掠过一家家琴行,耳边时时传来悠扬的琴声,一不小心就会邂逅背着大提琴、小提琴或是手风琴等乐器的孩子们。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汾阳路

沿汾阳路东行五六十米便是汾阳路150号,迎面可见一幢漂亮的白色建筑,它就是“白公馆”。这幢花园住宅建造于1924年,原为法国商人斯皮门的私宅。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白公馆”

这座建筑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显得端庄雄伟,很有气势。主建筑为砖石混合结构两层半,即俗称的假三层,不过,它的假层在底层。为了显示气派,设计者将地下室设计为半地下室。入口处树荫很密,慢慢走入,逐渐可以完整地见到这座建筑的倩影。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盘旋楼梯

其外形为方形和椭圆形结合,南立面正对汾阳路,以中间突出的半圆为中轴线,两翼对称。中间为宽敞的爱奥尼克柱式的大门廊,有室外扶梯可直接通向二层正中的大客厅。二层有大阳台,由塔什干柱式支撑大阳台,东墙下建有一直蜿蜒到三楼的白色大理石螺旋形楼梯,这些楼梯都设有花瓶状护栏。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璧柱和柱头

一层至二层墙外及西部二层墙面落地长窗间均用爱奥尼克壁柱装饰,北立面部分拱券窗、楣窗上部设有浮雕花设,窗格呈几何划分。整座建筑洋溢着浓郁的法国古典主义风情。二楼的大客厅,当时主人曾作为舞厅,招待四方客人。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石雕装饰

1949年后,这座建筑先后是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越剧院的院址。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越剧院迁往复兴西路新址,整幢建筑曾被改建成对外开放的越友饭店,越剧院的一些前辈和演员以及越剧迷们都喜欢到这里来吃饭。

在静静的汾阳路上你尽可以慢慢地走,仔细地看,那一路的好景致是要用心去品味的。它们大多内敛而不张扬,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正对着太原路口有一条窄窄的弄堂,朴素的黑漆大门无言地伫立在街边,铁门上挂着一只老式的路灯,颜色有些斑驳的围墙里露出几幢古朴的房子,你定神一看,见围墙上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长方形牌子,上面写着“上海艺术研究所”7个大字。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紧挨着太原路的是汾阳路79号。高墙深处藏着一座典雅庄严的白色建筑。这里原来是法租界公董局总董的官邸,因其墙面为白色,故被称为“海上小白宫”。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海上小白宫”

它建于上世纪初,外形为18世纪欧洲城堡式,是法国文艺复兴鼎盛时期住宅的典型实例。1932年后这里曾是日本驻华大使馆。抗日战争胜利后,成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监察院江苏监察区监察使署,后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又在这里办公,作为在亚太地区第一任办公室地址。

1980年,上海市工艺品研究所在大楼内设立了工艺美术博物馆,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前首相希思、拳王阿里以及埃及总统夫人、法国总统夫人也都曾光临此地,在参观工艺品的同时,也对这幢华美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彩色镶嵌玻璃窗

再往前走,到了复兴中路口,可以看到一个用黑色铸铁栅栏围起来的大花园,里面“藏”着一幢漂亮的房子。这就是汾阳路45号。它建于1932年,是一幢两层高(局部三层)的花园洋房。一如汾阳路的低调,这幢据说是全上海最漂亮的红顶白墙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静静地掩映在1500平方米大草坪为主的花园里,浓密的雪松,森严的铁栅栏,硕大的草坪把它和汾阳路的人间烟火隔绝了开来。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丁贵堂旧居

这幢远远望去犹如欧洲风景画般美丽的建筑原系海关税务司官邸,后来由海关副总税务司丁贵堂居住。丁贵堂是担任海关税务司职务的第一个中国人,抗战爆发后,他捐款5万元慰劳抗日将士。此楼后曾改为海关专科学校办公楼。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西班牙风格的窗饰

汾阳路是注定要让亲近它的人不断产生惊喜的,对面绿树丛中的汾阳路20号就是上海音乐学院,走入校园,叮叮咚咚的钢琴声穿花拂柳而来。

目光停留在迎面一幢有着半圆形落地长窗的洋楼前,砖红色的屋顶,用罗马柱分割开的宽大的西班牙式铁窗,楼上长长的阳台,屋子里传出来的悠扬旋律,周围簇拥着绿树红花。建筑、环境、音乐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令人遐想。这是音乐学院的办公楼,上世纪20年代是犹太人的俱乐部。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上海音乐学院办公楼

东平路的华丽过往

从普希金铜像出发,向西而行,就来到了东平路。

在这条马路上行走,就像在翻读历史的长卷,一幢幢老房子悄悄地掩藏在梧桐树的绿荫之间,然而,梧桐的华盖又岂能遮掩住它们那风华绝代的往昔和依然美艳的今朝!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东平路

东平路1号就在岳阳路口,这是一座建于1931年的欧式花园别墅,当年曾是中央造币厂厂长席德柄的府邸。奶黄色墙壁衬红色屋顶,黑色雕花铁栅栏环绕周围。小楼底层原有一道内廊,望出去曾是一片草坪,拉上网子甚至可以打网球,现在都不复存在。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东平路1号

东平路7号,建于1935年,西欧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平面基本上为方形,入口处有敞开式连续券门廊。造型上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跌檐式山墙,门窗、墙角等处以红砖砌成突角隅石状。这里曾是孔祥熙的私宅,现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使用。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孔祥熙旧居

东平路9号名为“爱庐”,它和庐山上的“美庐”、杭州西湖边的“澄庐”鼎足而立,都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爱巢。其中“爱庐”的历史最悠久。它建成于1927年,是蒋宋联姻后宋子文赠送给妹妹宋美龄的陪嫁之物,以作蒋宋在上海落脚时的行宫。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爱庐”

“爱庐”为两层法式花园洋房,建筑主楼由造型不一的东、西、中三部分组成。东楼下是大客厅兼小影院,宋美龄经常在这里与亲友们一起欣赏美国电影。楼上卧室前还有条暗道通向楼外,以备不测。主楼东部是蒋宋起居会客的地方。主楼西部须从边门进入,有数条过道、暗道与中部相通,显得神秘诡异。洋房南面是一块近千平方米的花园草坪,草坪上有几株高达四五米的雪松,草坪南面是一池碧水,沿池畔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南行,不几步便见一前一后两座假山。小假山玲珑精致,大假山颇有气势。其中另有一块大假山山石上镌刻着当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个大字。解放后,“爱庐”和毗邻的孔祥熙宅邸同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使用。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门窗处水泥仿造的突角隅石

东平路11号,建于1921年。荷兰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有典型的荷兰式屋顶。这里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为宋子文私宅。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宋子文旧宅

「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