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工薪阶层为什么存不到钱?

呈新望


工薪阶级存不到钱,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收入不够高。

大家都知道,我们挣的钱首先要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

第一需要满足的就是恩格尔系数所代表的基本食品生活需要。很多人也发现了,现在食品价格也是越来越贵。当然实际上基本的粮油米面价格还是稳定的,主要是我们讲究品质生活,消费档次升高而已。

第二需要满足的就是除了食品之外的衣、住、行。服装价格是年年涨,近年来同样的服装也翻了好几倍。住宅价格这些年更是涨得飞快,如果我们有自己的房子还好,一些没有房子的人,感觉自己积攒的积蓄不如首付涨的快。

第三,工资涨的不如社会平均工资快。很多工薪阶层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过去几年,总是维持在8~10%之间增长。但是具体到自己身上,感觉好几年工资动不了。



这一点体现得很明显,北京市2018年将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由2000元上调至2120元,增长幅度6%。而北京市公布的2017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是9.8%。最低工资和社评工资之间的绝对差额由5706元拉大至6327元。青岛市也是这样,2017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8.13%,2018年最低工资增长5.5%。

我们日常的各种生活消费物价增长,总是以社会平均工资速度为参照的。所以,收入越低的人感觉越攒不下钱非常正常。

要改变这一现状,仅凭死工资是不可以的。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改变。

第一,就是自己创业。用自己的全副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真正的千万富翁有65%都是企业家,而到了亿万富翁则有80%是企业家。

第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识。这种情况需要自己刻苦学习了,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可能很难。不过国家也在推动继续教育的各种国家补贴和相应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

更高的学历和技能,能够有助于劳动者获取更高的收入以及延长工作寿命。

在我们国家,高收入的打工者~金领阶层约占千万富翁家庭数的20%,所以还是非常有前途的。

如果觉得自己存不了钱,那么就大力投资自己吧。


暖心人社


工薪阶层不是存不到钱,而是有些人缺乏了存钱的意识,始终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月光族。

以前,我也是存不着钱,每月工资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花光了。从2008年开始,那时候我的每月工资在800到1000左右,我就用自己的工资卡,以基金定投的形式每月给自己存100元,扣款日期就选在工资到账的第三天,这样,没月发工资后,都会先从工资卡上扣走100元,算是强制储蓄了,我发现少了这100块钱也不会影响到生活质量,就把每月扣款提高到300元,后来,随着工资的提高,我把每月扣款也提高到了2000元,就这样,一直坚持到2015年6月份,这几年的时间里一共在我工资卡上扣掉5万左右吧,我把基金卖掉赎回资金10多万,这都是用每月小钱积累下来的,一直到现在,还在坚持着扣款,如果不扣走的话,钱在我身上还是每月月光,扣走也不会影响到生活。所以,不是工薪阶层存不到钱,而是缺乏了存钱的意识和方法。


清风聆雨


我并不同意,提问者的看法。我就是工薪阶层,但我就能存下钱。

我来自农村,老家根本给不了我任何资金上的支持,在城里生存,必须依靠自己。我这些年,通过工资存款和理财,凑够了房子的首付,在我生活的城市,贷款买了房子,并用我的存款进行了装修。

我结婚的彩礼和婚礼费用也是我这些年工作积攒下来的存款。

现在年轻的一代人,喜欢提前消费,这就出现了月光族等存不下钱的情况。最初,我也遇见过这类问题,但幸运的是我学会了强制存款。每个月存一点儿,至少一百元,一般都是存四五百元。这样积少成多,慢慢就有了自己的存款。如果你存不下钱,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我是一个能存下钱的工薪阶层,但我不是个例。有一个统计,中国人特别爱存钱,而且存钱多数都是工薪阶层。那些有钱人是很少在银行存钱的,他们都是想方设法从银行拿更多的钱,然后去赚取更高的利润。

如果你存不下钱,那应该考虑一下为什么了?可以适度削减一部分支出,做一下强制储蓄。


红枫财侠


这问题给你问的。。啥叫工薪阶层为什么存不到钱。

我同学毕业四年,存三十万了,不过他工资挺高的,在日企,属于技术精英的那种。

但他能存到钱主要还是因为他有存钱意识,每天花多少钱都会记账,从来不乱花钱。

所以不是工薪阶层存不到钱,而是你没有存钱意识和习惯,你要想存钱,可以学他,下个记账的APP,每个月总结下自己的开销,开源节流,慢慢培养存钱意识,一年下来就能存不少了。


蓝胖说事


工薪阶层存不下钱原因非常简单,四个字就能说清,那就是入不敷出。


说的具体点,则是生活成本高,消费水平高,收入水平还不够高。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的工资水平虽然比较高,但是消费水平更高。不说别的,仅居住成本一项就不容忽视。有工厂解决食宿还好,没有的话自己租房一个月就要至少一两千元,还是住宿条件很差的情况下。


在外打工,有些消费支出是必须的,比如租房、吃饭、交通费、手机费、水电煤气费、衣服和鞋子等等。如果有孩子,还有上学的费用,幼儿园收费不便宜,小学往往也需要托管。


在一线城市中生活,工资五六千元不算高,只能满足基本的温饱,想攒下钱并不容易。


人不能只顾忙碌工作,也要适当休闲娱乐。作为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有几个朋友,偶尔聚一聚,撸个串,唱唱歌,加上人情往来,交际成本不容忽视。


有多高的收入,就会有多高的消费水平。


正如一般家庭开的车基本与家庭年收入相当一样,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消费也会提升上来。不管是吃饭穿衣,还是手机汽车,都会有所不同。


深圳工作的底薪可能比三四线城市高一两千元,但是相对于偏高的生活成本,这点差距都会被轻易抹平。


古人知道太平盛世尚且长安居大不易,如今一线城市生存同样不容易。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涨薪更容易,是提升工作能力的极佳场所。如果好好努力工作,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骨干,就有希望获得高工资,也能有更大的资本创业收获更多财富,到时候存钱就不再是问题了。


财智成功


工薪阶层分很多种,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生活压力确实很大。提问者问的在深圳,不包吃住,存不了什么钱,就算包吃住,其实不会规划的话,也存不了什么钱。我觉得有几方面原因:

1,不包吃住,租房跟吃饭成为每月支出最大的两项。

2,不包吃住的工薪族,意味着不是在工厂上班,比工厂的上班族更多时间跟机会跟外界接触,大城市有很多花红柳绿的诱惑,吃喝玩乐的诱惑。

3,每个月隐性的消费可能自己都感觉不到。

4,不懂得规划自己的收入,也没有强制储蓄的习惯,每个月的收入大都放在银行。

放在银行活期就有一个坏处,就是你的工资随时可能会因为匆忙的决定而花了。比如说你看上了很久的品牌鞋子,平时很贵,刚好今天你收到消息它在打折,你忍不住就买了;又或者你跟同事朋友约好了很久要去一个地方旅游几天,刚好发工资有点钱,马上又去旅游花了;可能每个有时候会遇到同学朋友亲戚有喜事,你要封红包喝喜酒;又可能自己有时候不注意,没照顾好自己,一个感冒发烧,小病小痛也要花一笔钱……

总之生活充满了太多的变故,太多的可能性,这些变故都是无法预知的,出现之后就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要想存住钱,计划未来的美好生活,就应该有计划,有明确目标地整理自己的收入,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每个月的收入分成多份,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

爱生活,爱旅游,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



其辉不凡


  • 工资 9500
  • 住 2500
  • 食 3000
  • 衣 1000
  • 行 600

还剩2400充实自己或者存钱。

我以前在湾区的时候那边的外国年轻人刚出来也没钱,普遍人银行存款不到1000美金,还有很多中年人没有积蓄。

主要看个人我觉得这个问题

这是我前天发的,你可以开源节流

这个世界主体有两种职业

第一种是你努力一分有一分收获,这种比较稳定,如普通销售,你卖一样东西拿一份钱,再卖一样拿一份钱。但有上限。特点是:成功人数多且稳定平均

第二种是你在单位时间努力一次就可以,收获不稳定。90%的钱是由那10%的人拿走。而成为那10%的人的关键因素里除了努力也有一大部分是运气。例子:写书的只用写一次,若成功就会走量。炒股的只用做一次决定若分析对了就赚钱,10万或者100万所进行的脑力分析劳动是一样的。特点是:成功人数少且不稳定收入差距大。

个人建议: 无论选择哪一种,第一步都是客观分析自己,找你过去的线索和长处先,然后培养一套完整的逻辑。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轻易受到意见影响,因为大部分人给出的对于你自身发展的建议和未来规划不一定是基于事实给出的结论,所以就当参考,有用就吸收,没用就丢弃,不要只凭着一时的感觉或冲动,当然你对一件事情的主观感受喜好是可以考虑进去你设立的目标当中的。

用金融观念去看的话有:风险与回报,时间成本

  • 假如你现在的事情有价值就继续做
  • 假如你在单位时间内能多一样事情且同时不会影响原事情效率或者收益的话,可以同时做。例如:空闲时间可以考虑赚点passive income
  • 选择判断因素:收益更高,风险更低,前景好,自身发展有好处,爱好....

金融小马


工薪阶层可以保持温饱,如果好一点,那么可以实现较为富裕,达到中产阶层,但是离成为富豪差得远,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组成的。

一,消费水平高

在大城市,消费是普遍高,即使你不买一些衣服等商品,也会受到吃饭以及房租等方面的支出,这些都是硬性的支出,以楼主为例,深圳的房价也非常高,房租也高,所以每个月光是在租房以及吃饭的开销都不小。

二,消费习惯大

在大城市,普遍会感觉到“想买的东西多”,可惜自己的钱比较少,但是只要一有了资金,那么就会进行消费,这就是长期的消费习惯进行的积累。

三,工资可能高,但是在这样的城市依然相对低

毕竟深圳也算是一个一线城市,即使月入过万,但是在这样一个高消费快节奏的城市,也不得不面临强大的生活压力,很难存到资金。

工薪阶层普遍不能使用工作来真正富裕,想要真正富裕需要使用资本的手段,用钱来赚钱,更加可能成为富裕的一类人,完全依靠工薪来成为富豪的人实现少之又少,除非是“打工皇帝”这样级别的人物。


财道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存不住钱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说,通货膨胀影响,房贷、车贷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开支(甚至有些人仅仅是人情费每年都是上万元)。此外,很多普通工薪阶层缺乏理财意识或者说,不会选择较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一般情况下,要想多存钱,只有开源节流。但是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薪水上涨速度并不比物价上涨快的。换句话说,在开源无法保障的前提下,只能过分节流。

可是,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支付需求,谁又能省下多少钱呢?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里的高消费环境之下,能够用于消费的部分原本就已经被挤压的所剩无几。


那么,对于仅剩余的部分闲钱来说,如果你在继续存入银行,面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根本无法跑赢。这种情况下,存款本身就是亏本,且越存越亏。几年下来,你的100万元购买力甚至还不到50万了。

所以说,如果你还有闲钱就需要投资理财,而且需要养成一个固定投资理财的习惯。尽量不要做“月光族”甚至“月欠族”。比如说,每月赚一万左右,可以分为三部分:用于消费的一部分、强制储蓄的一部分、留下机动调节一部分。只要坚持下去,会有意外惊喜的!有一天,可以像赵薇那样加杠杠投资时,就可以“钱生钱”。


东震木


5000 元是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门槛,但残酷的现实是:很多人的工资水平都达不到这一标准,即便是首都北京的最低工资也不过才 2100 元。



收入过低是存不下积蓄的关键

甚至有专家认为月收入 2000 即可以称之为“中等收入群体”,即便是如此,根据他们的措辞,这一群体的数量不过才 4 亿。除以 13 亿的总人口,占比也就 30.77% 。。。


我国仍旧有 9 亿人口的收入在 2000 元以下,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儿童、老人,但是这一数据也能够非常直观地揭露出:我国居民总体上的收入水平还是非常之低的。即便是按照 13 亿人每人月薪 2000 进行计算,

全国人口一个月的总收入:13亿 * 2000 = 26000 亿

全国人口一年的总收入:2.6 万亿 * 12 = 31.2 万亿


而我国房地产的总市值却高达 400 万亿,全国人民不吃不喝需要将近 10 年的时间才能够攒足积蓄买下我国当前所有的房产。。。




这样进行简单的对比,就能够看出居民收入存在的巨大问题。而其中贫富差距的矛盾激化也是阻挡大家收入增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社会财富分配的天平正在朝着富人们倾斜,一个亿的存款,即便是依照 3% 的利率进行计算,一年的利息都能达到 300 万,通过资本获利远比出卖劳动力来的高效




过高的生活成本

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话进行表述就是:生不起,死不起


当今社会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十分之高,不仅需要给予他足够的艺术熏陶,学钢琴、美术、唱歌,课余时间还需要报名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在“起跑线”理论的助推之下,中国的家长普遍都非常焦虑,但是也非常无奈,白花花的钞票一摞摞堆起了孩子的童年。


人到暮年,百病缠身。孝道之下,我们会倾尽家财为父母、长辈进行医治,重症监护室一天的医疗费用都需要 5000 元起步,一场手术动辄就需要数十万,在医院病床趟一个月或许十几万、二十万就没有了。即便是去世了,在大城市一块墓地也需要上万元。。。


活着需要大笔的开支去维持,死了也不能省心。钱钱钱,一切都是钱惹的祸。要是能多赚一点钱就好了,我们总是会这样感叹。对于很多人来说,钱已经成为了一生的追求。





在生老病死之外,结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开支项目

对于很多工薪家庭而言,单单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就足够掏空祖孙三代所有的积蓄,更别提越来越风靡的铺张型婚礼。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一场婚姻而返回“赤贫”,一场浪漫的婚礼过后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甚至结婚的礼金、排场都已经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热衷于攀比的从众心态在刺激他人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为此承压。


原本幸福美满的婚姻已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不再纯粹,充满了难闻的“铜臭味”





浮云微语

工资阶层存不下积蓄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悲哀。我们既是受害者,也是推波助澜的加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