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IMF總裁:中國復工復產對世界是好消息;上海學者:有利於全球產業鏈穩定

IMF總裁:中國復工復產對世界是好消息;上海學者:有利於全球產業鏈穩定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4日出席發佈會。新華社

“中國部分工廠復工復產讓IMF備受鼓舞,目前中國約60%的企業已恢復了生產,預計未來幾周將達到9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4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正在鼓勵企業復工復產,這對中國來說是好消息,對世界也是好消息。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對世界經濟的衝擊也開始顯現。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受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低於2019年的2.9%。此前IMF發佈的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為3.3%。

“中國的復工復產對全球產業鏈的穩定、抗疫物資的生產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等都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對記者表示。

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不會改變

疫情暴發後,有輿論擔心這會影響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甚至加速全球產業鏈“脫鉤”。對此,部分美英商界人士和專家學者反對這種看法。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杜大偉日前表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聲稱生產線將從中國大量轉移的觀點站不住腳。他說,產業鏈是動態的,隨勞動密集型生產逐步向東南亞或墨西哥等地轉移,中國製造業正向產業鏈上游轉移,生產更復雜的產品。杜大偉表示,外部因素可能會加速中國的經濟轉型,而這一轉型從長遠來看是可取的。

專注於跨境投資和戰略諮詢的英國漢普集團投資經理喬爾·魯本說:“我不認為疫情會讓全球產業鏈輕易‘脫鉤’,而且任何一家真正全球化的公司,想要割斷跟中國的聯繫都是不可能的。”

中國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5日在網上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也表示,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完整產業鏈優勢無可替代。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也不會改變。

IMF总裁:中国复工复产对世界是好消息;上海学者:有利于全球产业链稳定

中國電腦製造企業產能快速恢復。新華社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毛小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全球化分工對一個國家提升經濟生產潛能是有益的。生產的國際化以及相關的國際分工,顯著提升了國民經濟的效率和效益,技術轉讓和知識共享又不斷挖掘出企業的生產潛能。短期來看,全球產業鏈受到疫情影響,跨國企業可能會考慮增加備選供應方案、分散投資和生產以規避風險,但全球化分工有其內在邏輯,各國相互依存度高,並不會因為短期的疫情影響發生結構性的變化。

毛小紅還表示,中國經濟要抓住機遇“練內功”,提升中國製造水平,向全球產業鏈的高端區域發展。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有些國家將疫情“政治化”,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阻止國際貿易合作,試圖用政治的手段干預產業分工,這可能比疫情本身帶給全球經濟的危害更大,影響更長期。

對全球金融市場有“穩定軍心”作用

事實上,由於具有完備的製造業體系,中國復工復產對世界經濟和防控疫情至關重要。丁純認為,各國從未像今天這樣意識到世界經濟、全球民生乃至防控疫情與中國密切相關。

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引用供應鏈分析公司智模軟件的數據表明,由於中國擁有發達的電信設備製造業、全球先進的芯片製造工廠,全球高科技企業非常依賴中國;同時,汽車製造業、製藥業在中國以外地區可替代供應商的數量非常少。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抗生素、糖尿病藥物、止痛藥和治療HIV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全球供應鏈中,關鍵藥物成分的生產者在中國。德國《明鏡》週刊近日也在報道指出,中國是德國製藥原料的重要來源國,一項新調查顯示,有19種藥物的原料源自中國武漢的一家活性成分生產商。

毛小紅表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高比重,決定了對全球經濟關鍵性的地位。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佔比已經從2002年的4%上升到現在的16%,工業領域的佔比甚至高達28%,這印證了“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那句話。

IMF总裁:中国复工复产对世界是好消息;上海学者:有利于全球产业链稳定

工人在上汽臨港工廠總裝車間生產線上作業。新華社

“中國汽車業、零配件行業、製藥業等行業的復工復產,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全球這些行業企業停產停工時間,對恢復和維繫全球產業鏈意義重大。”丁純說,“ 近期全球多個國家急需醫療物資,中國製造業的復工復產還對全球尤其是相關國家防疫物資的供給有實際作用。”

此外,連日來多國金融市場遭受震盪,丁純認為,中國的復工復產對全球金融市場也有“穩定軍心”的作用,“對世界的積極影響正在隨著中國復工復產而日益展現出來”。

作者:文匯報駐華盛頓記者張松 文匯報記者 陸益峰 吳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