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导言:

清代为历代以来中央集权的最高峰,康熙朝奏折制度的创行跟雍正军机处的设立都是典型的表现,在这个政治环境下,上行下效,各级官僚另组私人智囊团及助手组成“内衙”达到个人集权的目的,清代的幕僚便扮演着这种既是师爷又是幕僚的角色。


一、何为幕僚?何为师爷?拥有这两张面孔的清代幕僚的与众不同之处。

1.何为幕僚:幕僚其实很早便出现在古代中国的政治舞台,“幕者,帷幄之通称。”古代军旅出征,无固定住所,将帅以账幕(营帐)为府署(指挥所),称为“幕府”;在幕府中办事的参谋、记室等佐理人员被称为幕僚、幕宾、幕客、幕友。也即是说幕僚是替幕主办事且出谋划策的人的称呼。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2.何为师爷以及独特之处:师爷的萌芽在明朝开始,一开始是广泛存在于政府官员幕府中类似书吏之类的人,其与幕僚最大的区别就是老板不一样。幕僚的老板是皇帝而师爷的老板则是直接聘用他的官员,由于幕僚是管理制度之内的所以享有官品职责个俸禄,师爷除了工资外就不享受其他福利。

如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幕僚”是公务员,“师爷”则是外包的人,师爷做的事在某部分与公务员相似但享受的待遇则比公务员差得多。

在清代“师爷”所做的事几乎与幕僚做的事重合所以极容易被认为师爷就是幕僚。这在笔者看来只是一个误解,比如“军机处”的皇帝顾问可以看作即是幕僚又是师爷但为某县官的出谋划策的人只能看作是师爷并非幕僚,虽然两者所做的事大多相似但不能等同,正由于存在细微的不同因此两者还是不同的。但“师爷”出现后又怎样逐渐发展成一种官僚式的幕僚呢?这得先从师爷的出现跟师爷的职责跟种类说起。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二、师爷出现的原因跟师爷的分类和职能。

1.师爷的出现原因:

1)清代的许多官员的文化素质很差,无法治理好国家。满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几乎可以说除了打仗外在政治上可以说是文盲。许多满族官员、八旗子弟,不懂汉人风俗因此容易产生民族矛盾,不谙各种民族的情况因此容易导致政令难以施行,所以只好聘请文化素质较高,懂得文治一套办法的师爷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2)清代官员大都不懂得刑名、钱谷等一些专业的行政管理知识,所以在面对需要利用这些知识来处理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因此不得不请懂这方面知识的师爷帮助处理政务。

清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依旧是科举制,为了加强统治多数官员都是科举出身的,这些官员自身所熟习的却是八股制艺、举业文章一类只用于科举考试人才选拔的“敲门砖式”的知识

,一旦当了官,需要处理涉及比如刑名或者钱谷之类一些需要用到专业知识等行政事务时立刻难以应付,只好求助于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刑名、钱谷等师爷。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3)主管官员为了达到个人集权的目的,比如在利用职务来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时候需要有自己绝对信任的私人智囊和助手,因此为其办事的师爷便是这种工具。

4)地方衙门,特别是直接统治百姓的州县衙门,公务相当繁杂,主要官员以及一些体制内的佐官往往忙不过来,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所以必须请具有相关专业性知识的师爷来帮助。

5)清代督抚没有文职属官和专门的办事机构因此聘请师爷是对这一职位的补充。

2.师爷的分类和职能

师爷作为一个辅助性的职业,由于其所辅助的事务不同因此分为以下几类: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总的来说就是师爷的职能是为了减轻制度内官员的负担从而提高其行政效率的。但是一个在编制之外并没有权势的师爷又是如何逐步发展成一种“官僚式幕僚”的政治现象的呢?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三、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

师爷可以说是古代官员的私人顾问,原本的出现是为了弥补官员在行政上能力的缺乏以及提高行政的效率,虽然在体制之外却做着体制之内的事因此可以规避一些对体制内官员的律法制约,亦可以理解为“影子官员”,虽然没有掌握着实权但可以为掌握着实权的背后官员行一些不轨之事。这种缺陷给师爷这种特殊的群体带来很大的便利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

1)本来协管行政事务的师爷本来应遵循“幕友之道,尽宾之义,贵在以公事为重”,应秉承“立心要正”“尽心”“尽言”“勤事”“慎事”“公事不宜迁就”等幕道要求,注重“才、识、品”修养。但是这种不受体制约束的“便利性”让师爷与幕主形成共荣共损的腐败共同体。为了谋求生计而受聘于幕主的师爷只对幕主而非朝廷负责,也即是说当幕主是体制内的蛀虫那么师爷便成了与幕主一同啃食体制栋梁的帮凶。

2)由于师业这一群体的选任并非如传统官员那般需要经过机制那般规范,师爷大多靠攀先生、地域以及亲属等关系来获得幕主的青睐,

这种地域性、专业性群体在这种关系下得到不断地繁衍与巩固的环境。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除了攀关系之外还有一种叫“勒荐”的选任方式,“勒荐”就是某上级官员为下属官员或者上级官员的师爷为该官员的下属官员推荐幕友,这种选任方式存在着裙带关系的弊端,如果该师爷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向自己幕主的下属官员推荐那些与自己蛇鼠一窝的人,那么便会导致“任人唯亲”的弊端。

在后期,师爷的选任裙带关系日益严重,并且利用此关系,构建裙带网络,互通声气、朋比为奸,把持政务、操控财务、攫取司法权等。碍于师爷背后的幕主地位或者碍于师爷从中作梗挑拨其幕主与自己的离间,甚至连田文镜、曾国藩、李鸿章等封疆大吏也不敢轻易得罪师爷,而且这种入幕方式并不能保证师爷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因此那种庸庸碌碌的无能师爷不在少数。

3)各种类别师爷之间的待遇皆不相同,虽然刑名、钱粮、书启等师爷虽然都是受官吏的私人聘用,但是,待遇却差距巨大、少则如书启师爷几十两白银,多则如钱粮师爷可达上千两或者更多。而清朝的正七品知县的俸禄为每年45两白银,还不够请一个师爷的。那么,聘请师爷的白银便多为贪污受贿、陋规钻营而来。由于师爷本身没有官品而且不受体制的约束所以更加剧了师爷舞权弄术、鱼肉百姓、腐败堕落的程度。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4)师爷比幕僚更自由,清朝政府为了防范师爷干政、败坏吏治,也采取多种限制、惩罚措施,如“包括回避、交往、任职条件和官员稽查等”。“幕僚”如果越轨,处罚有开除、驱除出省及交由幕僚原籍的地方官管束等。但是由于师爷属于官吏私人聘请的顾问并没有官职,因此其违规犯纪也仅限于“开除、驱逐、管束”,落得“劣幕”之名而已,无法依照大清律等官制之法治其罪。

正是因为存在师爷不受律法的限制却能像幕僚那样为自己的幕主效劳的缺陷,师爷虽无体制内幕僚权力之名却有权力之实,当权力不受制约,那么师爷这种原本只是顾问之类的职业逐步变成了不用向体制履行受制约的义务却能享受体制带来便利的“官僚式幕僚。”


四、清代的幕僚既是职业性师爷又是官僚式幕僚的深层次原因:


1. 体制内人才选拔的严苛导致汉族考生不得不另谋出路:

满族是在马背上打天下的,因此在政事或者一些管理国家的细节方面并不及汉族的官员而且汉族人数依旧占当时各民族人数中的大多数,因此清朝统治者无论在维护自身统治还是维持社会的稳定上对于汉族都是处于谨慎利用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科举考试时汉族考生的成功率往往比其他族考生的成功率要低,那些胸怀治国之才的汉族考生在落榜后不得不通过“师爷”这一职业来实现自身“幕僚”的本领;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2. 裙带关系让师爷不得不成为官员的“幕僚”:

师爷并非都靠自身才干而谋到吃饭的饭碗的,有些官员在利用自身师爷去做一些中饱私囊的事后为了掩盖这种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因此通过裙带关系来选任那些既能为自己保密又能为自己办事的人;这些师爷在替代自己主人去接待其他官员或者处理一些政务的时候都以主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为此便发展成那种类似于幕僚那样掌握着权力的“工具”,虽然没有幕僚的权力但因为背后有主人的撑腰所以通过狐假虎威的方式也能在既当作师爷的同时又扮演着私人“幕僚”的身份;


3. 官员间相互行贿的官场环境让师爷不得不成为幕僚:

清代官员除了体制内的俸禄外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力或者地位来谋求一些隐性利益,这些隐性利益往往包括灰色收入和隐性特权这两个方面。

当时清代的大小官员往往会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来牟取一些“灰色收入”或者“办事好处”。

比如夏天的“冰敬”(夏天消暑的费用)或者“炭敬”(冬天取暖费用)等巧立名目的“贿赂”在当时官场成为一种常态;在施行政令的时候也会“假公济私”来为自己牟取一些“隐性特权”而作为官员权力的执行工具师爷深谙此道,因此为了让自身摆脱律法上潜在的隐患,官员们纷纷利用“师爷”这一既不用受到体制约束又能替自己办成体制禁止的事这一“便利”来为自己掠取各种私利,为此与主人休戚与共利益一致的师爷在这种环境下只能充当雇主的私人“幕僚”才能得以生存。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总结:

正因为清朝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孕育出既是“职业性师爷”又是“官僚式幕僚”的畸形制度产物。但清朝师爷作为从先秦演变至清朝盛行官场的政治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性,由于某些团体的确能为其雇主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服务来弥补雇主自身存在的缺陷所以并没有因为清朝末年的没落而烟消云散。

这种存在植根于群体力量大于个体能力的自然优势法则,这种存在以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智库、顾问、研究员、秘书等各种形式而印证其功能。精英团队治理模式已经在当今世界各国各领域被普遍认同,典型的如欧美国家的智库制度、企业里边的董事会制度等。本文倡导的顾问团制度既是对清朝师爷制度的批判继承,也是对西方智库制度的有机借鉴,更是对我国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精英团队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

为什么清代师爷会逐渐发展成为“官僚式幕僚”?与当时背景有关

师爷的出现是在清初统治者对汉族及明朝旧官不信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任用多数为游牧出身既不懂为官理政之道又不晓得文墨的满族人为官这种政治大环境之下的,因此也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和平乱稳定社会的需求,正因为在压缩汉人科举考试的催化下,因此导致入幕便成为汉族知识分子谋生从政的主要途径。尽管这种制度产生于封建的政治体制之中但对于现如今亦有其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清朝师爷制度借鉴研究》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中国师爷小史 》李乔

《当师爷还是当官》何兆龙

《清代幕僚的“两张面孔”: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石学远

《师爷古代“私人顾问”》刘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