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文|橘昭 砍柴书院特邀作者


一代理学大家周敦颐,曾写下过著名的《爱莲说》,一生亦如他自己所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评价周敦颐说:“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于茕嫠。陋于希世,而友尚千古。”

一句话道尽了文人应有的风骨,只是古今皆如此,乱世豪杰总易出,盛世文人寂无声。

生于太平盛世,耽于物质生活享受,许多人早已忘了真正的文人应该是什么模样。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陈道明更多时候被定义为一个有气节的演员,而在他的大半生,演戏占据的时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没有什么代表作。”

其实在演戏之外,陈道明更像是一个文人。

国学大师季羡林评价陈道明说:“饱读诗书,大可胜任北大研究生导师。”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今年的央视元宵节晚会,和往年的元宵节晚会大不一样。

因新冠疫情,晚会取消了现场观众设置,在场的主持人,表演艺术家们都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参加了这次节目的录制。

陈道明、徐帆、濮存昕、宋春丽、吴京安、史可等老一辈的艺术家,倾情朗诵了一首《相信》,听得人热泪盈眶,在各大网站传播。

“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你看到了什么,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从陈道明沉静的眼神里,很难分辨出他的情绪,甚至有人因为在捐款名单上没看到他的名字,而大肆写文攻击说,一个老戏骨,赚了那么多钱,也不想着给武汉捐款。

人生下半场,见过了多少风雨,陈道明也不过是任他们由雨打风吹去,流言蜚语于他,不过青烟一缕,无足挂怀。

但知道的人终究都知道,早在二月初,陈道明就联系了一些公司,于各地采购口罩、隔离衣等医疗防护物资,送往了驰援抗疫的一线。

在慰问信中,他写道:“我们向奋战在一线的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真挚的慰问,你们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除了调集物质外,陈道明还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协和医院捐了100万。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而这一切,陈道明做得悄无声息,可能于他而言,他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他所热爱的这个国家,做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他为他身为中国人而骄傲,所以会在谭咏麟不屑于用中文签名的时候,毫不留情面地大声斥责后,拂袖而去。

他为祖国的兴盛而开心,但看到文化方向的乱象也毫不留情地纠正,正如他看到自己同胞受难时,也会义不容辞的挺身而出。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建筑师林徽因》里写过一件小事:

抗日战争时期,梁从诫问母亲说:“若是日军攻入四川,没有退路时怎么办?”

林徽因笑泰然自若地回答说:“我们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骚客们,除了有铮铮傲骨,还具有忧国忧民的大情怀,而陈道明本质上,其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文人。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在记者看来,陈道明是难打交道,难采访的。

拍完《手机》接受采访,记者问陈道明说:“你能用一句话来推荐一下这部吗?”

陈道明毫不犹豫地拒绝说:

“我从来不做这样的广告。”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演艺圈中的人都知道,陈道明除了不爱曝光,更是眼神犀利不媚俗,脾气倔强起来,硬得像是一块石头。

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的时候,陈道明就是个不爱搭理人的年轻人,有过整整一年多没跟老师说过话的经历,虽然老师人特别好,但是陈道明很不满戏剧学院总抱着发黄教材教学生的行为,觉得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陈道明有他自己喜欢的状态:

“我特别希望,这部片子播了,或者是你们看了这个片子,你们再带着鲜花和板砖来找我。”

陈道明也会向大众承认自己的不足,就像他曾主演的《卧薪尝胆》并没有被大众所接受或熟知,陈道明将其归结为:

“这是我在表演上一种尝试性的失败。剧本是我接的,戏也是我演的,所以不是谁的问题,也不是导演的问题,就是我演员的问题,我的责任。”

陈道明对于演戏的认知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他认为现在文化的方向需要纠正,不能只靠政府的政策去规范,必须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这些都是作为执行文化的人,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某主持人曾犀利地指出说:“你这么说,是因为你是陈道明,你有知名度,你不愁片约,你可以很悠闲地过着符合自己想象的日子,没有必要去操那些心。”

陈道明并不认同,回道:“为什么不操心啊,我还是希望这个国家有一个好的生存状态,不止是物质状态,还有精神的状态,所以我有责任。”

都说陈道明不拍戏的时候,看书、弹琴、做手工艺,过得是文人的生活。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写下《人间词话》的王国维先生自沉之后,陈寅恪先生痛心疾首,为他写下了挽诗中有一句: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那个时代的文人致力于做学问,探知天地间的真理,但其研究的内容虽举世皆知,但又往往不能被主流认可。

真正的文人傲骨,并非是只是表面的傲气十足,陈道明的骄傲在他对文化的执着,那是文人的坚持。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陈道明的世界很宽广,可他只愿为自己画地为牢,活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挺着笔直地脊梁,甘之如饴地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陈道明女儿陈格留学英国时,因为年纪小,受到一些外界的干扰,也像许多小姑娘一样有了虚荣心,喜欢上名牌。

陈道明没有正面批评过,只是趁着工作之便,不动声色地在法国买了一块上好的皮革,仿造LV的样式,做了个一模一样的一个包包送给女儿,女儿表示不满。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陈道明问道:“你为什么喜欢名牌?”

陈格说:“质量好,款式新,还是手工做的。”

陈道明不留情面地拆穿女儿:“其实我做出来的是一样的东西,你不喜欢,只是因为我做的少了象征名牌的标志罢了。”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不愿给女儿买LV的陈道明,在做公益上是不留余力。

十多年来,陈道明都在许多公益上都有所贡献,但从不敲锣打鼓。

印度洋大地震,陈道明亲自策划,让明星们一起参与进来,5个小时募捐10万。

放弃“北大教授”跑去演戏,陈道明的文人风骨,藏的可真深​

2010年西南大区大旱灾,张国立、冯小刚夫妇又和陈道明夫妇一起联合发起了捐款倡议,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约100万。

冯小刚坦言说,他和张国立、陈道明有一个约定:“我们三个中任何一个,只要任何一个看到严重的灾难,都会打电话给对方商量捐款的事,从印尼海啸开始,到后来的雪灾、地震,除非我们死了,否则会这么延续下去。”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拍《围城》时,陈道明受到钱钟书先生的影响颇深,对于真正的文人也有了独特的领悟。

林则徐禁烟运动后,清朝廷迫于压力,将其遣戍于新疆,于家人告别时,他以诗明志:“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文人的责任与担当在于为国为民,不需虚衔扬名立万,不求世人皆明晰。正如陈道明曾出演的《少年包青天》的主题曲所言:

只为头上青天,心中信念,无愧于心,世间难得陈道明,为文人正名,荡正道清明,纵千万人吾往矣。


【排版 | 沐漪】

【每日话题】关于陈道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柴叔爱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