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能力和影響力-親子共讀論語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篇》

【題解】

本則孔子闡述了君臣之禮內容,國君以禮用臣,臣子盡忠與國君。

【譯文】

魯定公問:“國君使喚臣子,臣子服侍國君,各應該怎麼做?”

孔子說:“君主應該按照禮節使喚臣子,臣子應該用忠心來服侍君主。”

【精讀論語】

魯定公,姬姓,名宋,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五任君主。是魯昭公的弟弟,承襲魯昭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5年,兒子為魯哀公。

魯定公在位時,大權被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三家控制,定公成為一個傀儡,他聽說孔子開壇講學,主張“君君臣臣”及“仁政”,召見孔子,與孔子分析魯國的內憂外患。

孔子此處講的侍君事臣,是與定公闡述正確的君臣關係處理。孔子的政治主張是以禮治國,他認為君臣都應該遵循禮節,有禮有節,“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 用禮來約束,才能做到不離經叛道。

同時,君主使臣以禮節,臣以忠心對待君主,這樣才能互相取得信任。

再是,作為君主,因為處在權威、領導、強者地位,應率先做出禮待下屬的表率作用;因為懂得以禮使下,所以“譬如北辰,眾星拱之。”

使臣以禮

如我們上面說的以禮使人,待人以禮是自我涵養的外在展現。懂的以禮約束自己為人處事者,自身就是自律者,所以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其追隨者之所以居其左右,恰恰是因為他的君子為人。

現在組織中人人都說要提高自己的領導力,而領導了說到底還是人與人的交流交往問題,交流交往問題背後還是對禮,怎麼處理的問題。

事君以忠

而事君以忠,是要有前提的。如孔子說的,前提是君主這樣做表率,以仁換仁、以心換心的過程,也有人喜歡說“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的過程。忠於職守,是一個職場人應盡的底層邏輯,梁啟超有句話說“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堅守底層邏輯,做一個靠譜指數高的人,事事有迴音;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這就是最起碼的忠。

間歇性自律者

孔子的思想在當今仍有很重大的價值,仍然是處理上下級關係的重要準則。凡“但求諸己”者為領導者、下屬者,會有一段美好的相處關係。也有身為領導者,心情好是一種態度,心情不好是另一種態度。其實,也跟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一樣,心情好是一個樣,心情不好對孩子是另一個樣子。

陳海賢老師的《自我發展心理學》中一段話說:“如果你對一個人有期待,不要在語言上要求他,而像你期待他的樣子那樣對他。當然前提是,你要真誠地相信他有你所期待的那一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凡事但求諸己。之所以你能領導別人,比拼的就是誰的人際容納度高,誰的兼容度高。有時後被孩子氣的要爆時,自己勸自己的話就是,誰讓你是家長呢,沒有點包容度,容納度和心智,憑什麼孩子要孩子完全聽你的?

所以,治癒間歇性自律,最好的辦法是自省+迅速改進。避免活在未來,如有人說:等我有了時間,我要去旅行,等我有了錢,我要去幹嘛幹嘛;還有人自我合理化,說如果我當年沒有把時間花在A上,我就可以把B做好了。而值得我們思考的該是,當下我做好什麼,就可以去幹嘛了;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我要哪些事情,從黃金圈的最裡層來思考問題。

遵禮而為

莎士比亞的“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上下級關係,其實也是管理的問題。對管理一詞,一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重要的是禮歸序位,一以貫之的遵禮而為,規範既有序,有序既管理。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能力 ,也就有什麼樣的影響力。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能力和影響力-親子共讀論語

美好未來,取決於現在正在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