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漸行漸遠!那些知名的製造業工廠正在逐步撤離大陸……

繼2018年年初日東電工和尼康公司撤離蘇州後,不斷有世界知名製造業企業逐步撤離中國。鼎鼎大名的三星、奧林巴斯集團、全球第三大、臺灣第一大液晶顯示面板製造商友達光電......一家家曾經在中國擁有成千上萬員工的企業如今紛紛關廠撤離,有很多人都開心的認為,這些原先的製造業強國都衰落了,所以都倒閉走人了。然而筆者覺得,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這些企業撤離大陸,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漸行漸遠!那些知名的製造業工廠正在逐步撤離大陸……

地方稅收減少 社會發展減速

對於地方發展來說,一家世界級製造業工廠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在國內,很多大型製造業工廠都是外企建設的。在廣州,外企的數量達到了2萬家以上,外企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在央企雲集的上海,外資貢獻了全市2/3的進出口總額與工業總產值;在長三角的工業重鎮蘇州,外資工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為67.8%;在臺資較多的廈門,外資貢獻70%的工業產值。更不用提深圳這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外資產值已達到70%以上。

漸行漸遠!那些知名的製造業工廠正在逐步撤離大陸……

每一個大型製造業工廠,都會給地方帶去稅收、就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的提升,甚至很多地方都將製造業工廠視作經濟支柱。一旦這些工廠撤離,首當其衝的就是地方財政受到影響,而財政受到影響,隨著而來的便是社會福利降低、地方發展速度減緩等一系列問題。

上下游產業受到波及 企業發展面臨困境

製造業工廠往往都佈局在上下游產業鏈相對較密集的位置,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更好的發揮集群效應,周邊自然而然地會延伸出許多上下游產業。

隨著一些大型製造業工廠撤離大陸,與之相關的上下游產業勢必會受到較大沖擊。2018年5月,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將被撤銷,除6位韓籍高層外,所有員工於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數約320人左右。與此同時,三星在中國的供應鏈也出現劇烈振盪。首先是其一級供應商蘇州普光、東莞普光、東莞鎢珍、及艾迪斯等曾在中國僱傭成千上萬名員工的大廠先後倒閉。緊接著,前不久友達光電員工們在工廠打出了“友達贏利十餘年,一朝關廠見血淚,奸滑工廠討公道”的橫幅,以表達對工廠突襲式關廠的不滿。三星作為友達光電的重要客戶之一,要說此次友達光電關閉上海工廠與其撤離大陸毫無關係,似乎怎麼也說不通。

漸行漸遠!那些知名的製造業工廠正在逐步撤離大陸……

不僅如此,三星的撤離還使得為三星及三星供應商提供電子、包材、塑膠等材料的供應商也受到強烈衝擊。以龍頭企業裕同集團為例,因為三星的撤離,公司的三星訂單由2013年的3.4億猛跌到2015年的不足一億,2016年、2017年還在繼續減少......以三星為首的這些世界級企業的撤離,讓我國為數眾多的上下游企業深陷困境。可以想象,如果後續更多製造業工廠撤離中國,會造成多麼巨大的損失。

工作崗位流失 大面積工人失業

每一個製造業工廠,都會給社會帶來為數眾多的就業崗位。以蘋果係為例,僅富士康工廠,就解決了近百萬人的就業問題,更不用說其在中國高達萬億產值的產業鏈所帶來的其他就業崗位。

漸行漸遠!那些知名的製造業工廠正在逐步撤離大陸……

建於1991年12月的奧林巴斯深圳工廠,有非常輝煌的歷史,在其鼎盛時期,有員工1.5萬人,而且由於廠區很漂亮,被譽為“花園工廠”。但在宣佈停工前,工廠只剩下1400名員工,而且很多年已經沒有新招工人。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紅利消失、生產成本不斷提升等因素,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企業開始逐漸撤離大陸,並將眼光投向東南亞等地區,這一舉動帶來的是數以百萬計甚至更多的工作崗位流失和大面積的工人失業。

97金融危機以前,眾多國外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把生產工廠紛紛從東南亞遷移到成本更低的大陸,當年泰國人收入是我們的三倍。過了二十年,如今可謂是風水輪流轉,因為高房價、高人工成本和稅務成本,這些外資企業又慌手慌腳的逃離大陸,比當年逃離東南亞更甚。而這些流失的,正是我國40年改革開放沉澱的精華部分。目前,我國製造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而很多高端製造業核心技術,其實依舊被歐美日等國家的企業牢牢握在手裡。外資的撤離,讓我們失去了重要的學習機會,從而只能閉門造車。

言而總之,製造業工廠的撤離,對於我國財政稅收、企業發展、人員就業等多方面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