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魯錦是魯西南民間織錦的簡稱,是山東獨有的一種純棉手工提花紡織品,具有悠久的織造歷史、複雜的織造技藝和絢麗的藝術圖案。

錦在紡織物中代表著最高的紡織技術,它在中國紡織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有“織採為文,其價如金”之說。山東的手工織錦歷史悠久,根據相關考古文獻記載,山東菏澤的文化遺址中曾有新石器時代的紡綸出土,商周既出現木質紡織工具-腰機。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齊魯大地就已是我國重要的產棉中心,曾有多達一千多種紡織技術,“齊紈魯鎬”號稱“冠帶衣履天下”。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元代到明代期間,隨著棉花在黃河流域的大面積種植,魯西南人民將傳統的葛、麻、絲、織繡工藝揉於棉紡,形成了魯西南棉錦。魯錦藝術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時至明清年間魯錦已成為每年重要的朝廷貢品,這種民間織物成為了統治階層面前的珍物。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究所民間工藝品標本室內,至今還有收藏著清末期的數百個魯錦品種。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在魯西南極為興盛,以菏澤、鄄城、東明、嘉祥等地最著名。據說早在明代萬曆年間,菏澤一帶紡織生產相當發達,方誌記載:“婦女織布,夜紡車之聲,比屋相聞。”當地風俗,姑娘結婚時,必須用自織花布做成的被褥、床單、門簾、枕頭、枕巾、手巾、服飾等作為嫁妝,以顯示新媳婦的靈巧和聰慧。故此項工藝代代相傳,日臻精湛。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未成人的小女孩10歲左右就跟著母親學紡線、染線、漿線、經線、上杼、做綜、上梭,用手工操作土織布機子,織出各色各樣的花棉布。這種布經緯結構能反覆循環變化,再加上著色經緯線的錯綜交叉,即產生了變化無窮的幾何紋樣,形成長短、寬窄、橫豎、傾斜、交叉不同的點線面,各色相間,豐富多變,結構細密,織紋緊湊,形成對比鮮明、實用美觀的富有濃厚鄉土色彩的花布。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這些花紋的名稱當地稱十字聯、十樣景、漢花、大錦花、小錦花、狗牙梅、龜背錦、字拐等,品種繁多。而且婦女們還有自己的叫法,如,“內羅城,外羅城,裡頭坐了個老朝廷”;“八個盤子八個碗,滿天的星星亂擠眼”;“窗戶欞子掛紗燈,清起的太陽,哼黑的星”等,更富有生活氣息,使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些鄉婦村姑們對抽象的紋樣和色彩的敏銳悟性和理解。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魯錦”的原料是純棉材料。從採棉到上機織布要經大小七十二道工序全部採用純手工,手紡、手織、天然植物染色棉織物(俗稱老粗布),由於工藝條件其花紋主要是方形幾何紋,又被稱為“花格子布”。主要有“提花斗紋”、“核桃紋”等,又有“四格繒”、“八格繒”等之區別。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因為純手工七十二道工序打造,產量很難提高。從紡線到織布,原始風格的製作工藝給了魯錦純手工的吸睛定位,隨之而生的就是生產量很難提升的問題。“一個人一整天也就織一個床單,跟工業化生產的效率差太遠了。”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目前魯錦的從業者很少,“魯錦織造技藝”傳承人梁平表示,“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魯錦製作技藝的傳承,是一所中學的實踐基地,也通過政府對接扶貧村落,從村落中尋找到幾位心靈手巧有織布手藝的人,我負責製作出花樣,她們負責手工織布。但這些手藝人大部分已經60歲以上了。”

魯錦織造技藝: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在當今社會崇尚迴歸自然的消費潮流中,魯錦所具有的純棉質地、手工織造、民族圖案三大特點顯得尤為珍貴。魯錦產品集純天然的織造原料、傳統的製做工藝和獨特的魯錦藝術於一身,也令人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底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