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关于电子信息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

我单位深入贯彻委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服务企业这条主线,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中心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背景

1、加快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聚焦“信息走廊”产业定位,着力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去年电子信息行业全市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但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品的检验相对滞后,对高水平的检验机构的需求尤为迫切。

一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中心的建成,不仅可满足我市企业产品研发、原材料选择、产品检测测试需要,而且可以争取参与更多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占领市场竞争制高点,推动我市企业取得行业领导地位。

二是新产品研发的需要。产品研发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而检测周期一般占总周期一半的时间。我市建立质检中心,检验周期至少缩短一半,节约检验成本和检验时间,提高产品市场反应速度和资金运转速度。按照每种产品最低规模产量万元计算,研发周期缩短一半,资金利用率提高%,每年可以为我市企业增强几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出口的需要。电子信息中心提供检验数据,至少可减少%的技术壁垒带来的损失。项目的建成将填补我市电子产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尤其是欧盟两指令(ROHS、WEEE)检测技术方面的空白,为我市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做好技术上的支持。

四是招商引资的需要。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环境优势,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提高入驻企业吸引力,带动一批企业在我市落户,促进我市市电子信息产品工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化建设。

2、加快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是落实委战略决策的客观要求

《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技术机构研发、检测能力建设。

《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新一代信息产业打造为后续支柱产业。

《意见》提出,我市将承接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多照相资源的转移,我市将加大对接科技、教育、医疗、会展等功能性资源向外疏解的引进力度。

《发展规划》提出,我市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力争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成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重点建设移动通信产业和平板显示产业两大产业集群。

3、加快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是加快提升检验机构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省内的检测检验机构建设尚有一定滞后,相比于福建、广东等省份,我市电子信息产品检测中心属首个检验检测机构,电子信息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的建立将填补我省在检验检测上的空白。

二、国家信息中心建设情况

1、硬件设施初步建成。市质检局按照市政府部署,积极开展调研,全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电子信息中心电磁兼容检测、安全检测、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性能检测、有害物质检测、环保节能、数字化设备检测和校准等实验室平方米空间装修工程。

2、组织机构初步设立。 3、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坚持科学立项原则,建设包含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整机类产品检测、电子产品安全检测、信息系统工程检测、智能化工程检测、理化检测实验室,涵盖电子信息行业85%以上检测参数的实验室体系。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

1、资金不足。根据中心建设规划及电子信息产品检测实验室标准,我中心将建成性能检测、电磁兼容检测、环保节能检测、环境适应性检测、电子产品有害物质检测等个专业实验室,建设米法电波暗室、米法半电波暗室、米法全电波暗室、多个大型屏蔽室和一座半全双功能消声室配备多制式数字电视信号源系统,引进德国R/S公司接收机、德国R/S公司的抗扰度测试系统、美国安捷仑公司的无线射频产品测试系统、瑞士EM-Test汽车电子抗扰度测试系统、丹麦B&K公司的电声性能测试系统、美国QualMark公司的高加速可靠性测试系统等余套国际先进的大型检测设备。检测的产品范围覆盖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备、通信设备、网络产品、电子机电产品、电子元器件等六大类产品共计多个国内外标准。项目建成后,可以开展电工电子产品安全测试、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测试、节能环保测试、性能测试、消防和安防工程检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等专项测试,并提供检验、认证、质量技术咨询等多产品一站式服务。规划总投资预计超过万元,目前资金的巨大缺口成为我中心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人员编制不足。我中心目前在编人员仅人,加上临时聘用人员人。现有人员数量、编制配置无法满足我中心日常运行的最低标准和要求,严重影响我们开展日常工作,并制约高端人才的引进。

恳请府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支持信息中心建设;出台鼓励政策,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将电子信息中心建成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示范点和展示窗。

特此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