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在高粱田間管理方式上,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老農經驗之談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高粱的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從播種後至收穫前的田間作業為田間管理。此期間田間作業較多,延續時間也長。同時,作業的時間性和技術性較強。中國高粱的栽培,講究精耕細作,長期的栽培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田間管理經驗。通常採用的措施有間苗、定苗、中耕與除草(鏟趟)、追肥、灌溉、防治病蟲和防禦旱、澇、低溫、霜凍等。管理的中心任務是根據高粱不同生育時期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運用各項管理措施,保證和調節正常生長髮育,防禦意外災害,提高產量和品質。

在高粱田間管理方式上,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老農經驗之談

前期管理,前期係指出苗至拔節這一期間,是生根長葉形成營養器官,積累有機物質,為生殖生長奠定基礎的生育時期。此期的特點是根系生長速度快於地上部的生長。幼苗長勢和長相的好壞,對形成合理群體及最終產量均有很大影響。一般認為,豐產的前期診斷指標是髮根早,根系發達,葉片寬厚,葉色嫩綠,幼苗蹲實。欒本榮等(1966)提出過中晚熟品種熊嶽253畝產500kg的前期診斷指標。

在高粱田間管理方式上,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老農經驗之談

梁亞超等(1979)對早熟雜交種齊雜1號畝產500kg的前期診斷指標也做過研究(表10-2)。應當指出,儘管不同地區、不同主栽品種、不同產量水平,前期診斷指標不同,這需要根據試驗取得,但前期管理的中心任務卻是一致的。即促進根系發育,培養髮達的根群。同時,適當控制莖葉生長,實現苗齊苗壯。為此,前期經常採用的必要管理措施有查田補苗,間苗定苗,二、三類苗提級,蹲苗,去集與促囊,中耕、除草(鏟趟與深松)等。

在高粱田間管理方式上,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老農經驗之談

查田補苗,在大而積生產中,常因播種質量不好或種子品質低劣,或因幹早、風蝕、霜凍、蟲害等災害影響,造成缺苗斷條,減少單位面積實有株數。因此,及時查田補苗是保證全苗的一項要管理措施。補苗,一般採用催芽補種和移栽兩種方法。出苗前後,發現壞種缺苗時,應及時補種。補種所用的種子要先行催芽,待芽子露白即可播種。摘情不好時,要坐水補種。

在高粱田間管理方式上,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老農經驗之談

缺苗嚴重又未及時補種的,可選用4-6片葉齡的健壯幼苗,於雨後帶土坐水進行移栽。移栽後要保持原覆土深度,即封坦至幼苗基部的白綠相間處。過深與過淺,都不利於幼苗成活。過淺或封土不嚴易風乾死苗,過深則不易發苗。為確保全田幼苗生長整齊一致,對補種或移栽的幼苗應偏施肥水加強管理。

在高粱田間管理方式上,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老農經驗之談

間苗與定苗,在目前栽培水平下,高粱生產田的播種量仍很高,往往幾倍於實際留苗數。因此,出苗後播種行內的幼苗十分擁擠,互相爭光、爭水、爭肥,從而導致根系和莖葉生長不良,產生黃瘦細弱的幼苗。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是早間苗、早定苗。山西省流傳的"(高粱)間寸,頂上糞"的農諺,說的就是早間苗和早定苗的好處。山西省忻縣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1974)查明,苗高2寸間苗、4寸定苗(約3-4片葉)的畝產408kg,比4寸間苗、6寸定苗(約4-6片葉)的畝產392.8kg,增產3.8%。

在高粱田間管理方式上,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老農經驗之談

黑龍江省嫩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1974)證明,3-4片葉間苗的比7片葉間苗的可增產10.7%。早間苗應掌握在次生根扎入地下之前進行。這時不僅容易剔除多餘的幼苗,且又不會造成傷根。若5葉期以後間苗,根系已交錯盤繞,不但間苗費工,且易傷害留下幼苗的根系,或只將幼苗拔斷,留在土中的殘株還會重新長成幼苗。故此在幼苗生長3-4片葉時定苗為宜。

在高粱田間管理方式上,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老農經驗之談

人工手(鋤)間苗和定苗,其好處是能夠人為地進行選擇,留壯苗去弱苗,留大苗去小苗,保證留苗合理,間距整齊一致。人工手間苗的技術要求是,先除草後間苗,先間密度大的,後間密度稀的,去掉雜株和病株,等距留苗,分佈均勻。在間苗的同時,用手鋤在苗間串動鬆土,扒去根旁表土,鋤淨護根草。

在高粱田間管理方式上,要特別注意這些情況,老農經驗之談

二、三類苗提級,由於播種的深淺、覆土的厚栽以及肥水條件等不一,在同一田塊裡常會出現弱苗,晚生苗等"二、三類"苗。這類幼苗先天不足,不及時採取措施挽救,就會受到大苗的擁擠越來越弱。成熟時穗子小,產量低。因此,定苗後應及早給弱苗、小苗追施速效性氮肥,促使"二、三類"苗儘快提級,趕上整齊健壯的一類苗,實現全田苗齊苗旺。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這裡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閱讀以及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