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這是德國海軍發展系列的開篇之作,主要講述了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設計建造歷程,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建造背景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與1919年6月28日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在合約中明確規定,德國不準擁有任何一艘無畏型戰列艦,他只被允許保留了6艘老式的非無畏型戰列艦,這些戰艦除了用於訓練及海岸防禦外,並沒有任何價值。

而戰勝國們為了使德國海軍永世不得翻身,還要求只有在先前的非無畏艦下水20年後才可以建造新式戰艦。但新式戰艦也受到了極嚴格的限制:最大排水量在10160噸以內,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德國扎林根號戰列艦,屬於前無畏艦,在一戰後被允許保留

最早的一艘非無畏艦在1902年就已經下水了,所以條約簽訂後不久的1922年,德國就可以建造新式戰艦了。但是由於戰爭對德國的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再加上原先的設計局早已解散,新式戰艦在設計階段就遇到了重重阻礙。

終於在1926年,這艘新式戰艦完成了設計細節。德國海軍希望他以巡洋艦的艦體,承載下280mm的主炮,同時還擁有著25節以上的高航速。簡而言之:打得過他的跑不過他,跑得過他的打不過他。(華盛頓海軍條約中重巡洋艦主炮口徑被限制在了203mm一下,防護也較薄弱,因此打不過他)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美國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一級標準的條約型重巡洋艦

這種奇怪的設計可謂是前所未有。用1萬噸的艦體扛著280mm的火炮,跑出較高的航速。看似奇怪的組合在當時雖然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對於被限制中的德國來說,他是最適合的戰艦。

這種新式戰艦極為適合於遠洋破交戰,因此在1926年設計方案被通過以後,德國海軍決定訂購5艘這種新式戰艦,以此作為海軍復興的開始。

就像法國的福熙元帥所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代休戰!”德國人民對凡爾賽條約恨之入骨。條約中的種種條款盡顯了列強們對戰敗國(甚至弱小的戰勝國)的無理剝削與壓迫。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法國福熙元帥

此時的德國還沒有膽量明目張膽的違反條約,但是他們決定要在條約允許的範圍內,充分的與英法兩國周旋。他的出現引起了各海軍強國的廣泛關注,由於該級戰艦與之前出現的任何一個艦種都不能完美的匹配,他被人稱為了:袖珍戰列艦。

設計特點

在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設計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將戰艦的噸位控制在1萬噸附近。為此,德國海軍採用了多種手段來減輕戰艦的數量:

當時,焊接作為一種並不是很成熟的技術,並沒有被地廣泛運用在軍艦製造中。大多數戰艦都還採用了鉚接的方式。不過較鉚接相比,焊接可以節約15%的重量,因此德國還是大膽的嘗試了這項技術,效果也很不錯。(同時期日本也為了減輕戰艦重量嘗試了焊接,不過由於技術不夠強效果並不好)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日本最上級重巡洋艦,也廣泛採用了焊接技術。由於效果太差多次返廠維修

另外,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還採用了柴油機。雖然柴油機對空間及重量的要求與同類裝備蒸汽輪機的艦隻並不佔優勢,但是柴油機的耗油量更少,也就是說有了柴油機後,燃料倉可以被進一步縮小,減輕重量。

德意志級的8臺MAN柴油機每4臺機驅動一個傳動軸,轉速為250轉/分。在巡航狀態下柴油機的振動小,高功率航行時的振動非常厲害。他的輸出功率可以到達54000馬力,最大航速可以達到28節,超越了同時代的多數戰列艦。

德意志級採用了2座三聯裝279mm主炮,艦艏艦尾各一座。另外,他還有8門單管150毫米低仰角副炮,對稱地佈置在左、右兩舷的中部。後續艦又加裝了防空武器,該級艦在艦尾甲板上安裝極有標誌性的兩座4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可以清晰的看到艦尾標誌性的魚雷管

在艦型結構方面,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採用了高幹舷平甲板型艦型。再後來的服役過程中,德意志級的適航性還算不錯,美中不足的是由於他的前部缺乏舷弧,在逆浪航行時上浪嚴重。

在防護能力方面,德意志級的主舷側裝甲厚140毫米,另有40毫米的防雷裝甲在它的後面,裝甲甲板40-70毫米,水部線60毫米,主炮塔前裝甲140毫米,炮座125毫米,指揮塔150毫米。內部隔艙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戰鬥損傷。

這裡我們做一個對比:

看看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實力與同一年建成的重巡洋艦相比孰強孰弱。

這裡我選取了扎拉級重巡洋艦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畫作中的意大利海軍扎拉級重巡洋艦

  • 主炮性能

扎拉級裝備了8門安薩爾多1927式203mm主炮,分別安裝在4座雙聯裝炮塔內,而德意志級裝備了6門279mm主炮。他們的威力並不是太好判斷,所以這裡我們列舉一些他們的性能指標來看看:

德意志級的主炮射程在3萬碼,也就是不到3萬米。而扎拉級重巡洋艦的主炮射程則達到了34000米,兩者之間有著7000米的差距。而炮彈初速德意志級也不如扎拉級,僅在炮彈單重上扳回一局,在每分鐘的投射量上兩者不相上下。

所以總體上而言,德意志級的主炮性能是不如扎拉級的。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上巨大的主炮

  •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看防護能力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主舷側裝甲140mm,有40mm的防雷裝甲重疊在它的後面,裝甲甲板40-70mm,水部線60mm,主炮塔裝甲105mm,主炮面板140mm,炮塔座圈125mm,指揮塔150mm。這種防護水平是抵擋不了203mm火炮的

反觀扎拉級,上部最厚達到150mm,向下縮減至100mm。裝甲帶前後設置裝甲隔壁,在水線以上厚120mm,水線下厚90mm。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封閉的裝甲盒。在中甲板與上甲板之間是30mm的裝甲板。

上甲板鋪設20mm的防破片裝甲,中甲板則是70mm裝甲甲板。炮塔面板為150毫米,炮塔座圈150毫米,但在甲板之間的豎井部分僅10毫米,指揮塔裝甲150mm。

可見扎拉級在裝甲防護方面也是強於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線圖

在其他方面,德意志級也並沒有什麼領先的優勢。事實上,德意志級並沒有達到原先的設計目的。重巡洋艦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隻能打贏一些較為弱小的重巡洋艦。

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在大西洋上的威力,畢竟他的主要敵人:英國把重心更多的放到了輕巡洋艦身上,並沒有能與他匹敵的重巡洋艦能拿得出手。

在後期的改造方面,德意志級直到1935年才裝上一座彈射器和兩架雙翼的亨克爾He-60水上飛機,之後即換裝了單翼的阿拉道Ar-196水上飛機。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1938年,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成為第一艘配備原始雷達設備的德國戰艦,該設備探測距離僅為15km,而且用於武器控制時不能精確地指示目標,儘管如此,它還是在大戰初期表現出了其價值,但實際上出於保密原因,雷達天線經常卸下來。

性能數據

艦長:186-187.98米(斯佩) 艦寬:21.3-21.71米(斯佩) 吃水:5.79-7.25米(斯佩)

標準排水量:11700噸-12294噸(斯佩) 滿載排水量:15900噸-16460噸(斯佩)

航速:26-28節 續航能力:9100海里/20節,10000海里/18節,16000海里/15節 動力系統:燃料搭載量2900噸重油,擁有8臺MAN柴油機,功率54000-55400馬力,雙軸推進。

艦員編制:619人-1000人

武器系統:2座三聯裝279mm主炮

裝甲防護:主舷側裝甲140毫米,裝甲甲板40-70毫米,水部線60毫米,主炮塔防護罩105毫米,主炮塔前防護罩140毫米,炮座125毫米,指揮塔150毫米

小結

這就是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德國海軍復興之路的開端。儘管一戰後他們連一艘像樣的戰艦都沒能剩下,但就在這20年內,重建的德國海軍還是在二戰中給予了英國重創。

德國海軍的復興(一)——從德意志級開始

德意志號袖珍戰列艦

就像剛才所說的那樣,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並不能算作優秀的戰艦,甚至連許多條約型重巡洋艦都打不過。但是對於當時的德國來說,造船業已經荒廢了很久,德意志級這樣的戰艦是當時的德國最需要的。

正由於英國沒有強大的重巡洋艦,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才能在在開戰前期在大西洋上大顯神威,成為英國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是最適合德國海軍現狀的戰艦,因此也被賦予了象徵著國家的名字。

本期關於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設計建造的講述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在下一期中,我會為大家帶來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建造歷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