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揭祕!《鬼子來了》以後,姜文不能拍片了?後來怎麼又能拍了?


揭秘!《鬼子來了》以後,姜文不能拍片了?後來怎麼又能拍了?

《鬼子來了》沒有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核,直接送到戛納參賽,被定為違規操作,再加上另一層最根本的原因,歷史立場不正,《鬼子來了》被禁止公映。坊間還在傳,姜文本人也受到了五年內不能擔任導演的行政處罰。

被禁的消息甚至傳回了《鬼子來了》的拍攝地,潘家口水庫。一個當地男孩洞悉一切,他對前去採訪的記者說:「姜文沒有經過審查,就把電影拿去了外國,還獲了獎,所以他們禁了這部電影。」男孩沒看過成片,但他說他知道電影被禁的原因,「農民們沒有反抗。電影裡沒有紅軍,也沒有游擊隊。」

揭秘!《鬼子來了》以後,姜文不能拍片了?後來怎麼又能拍了?

轉機到來之時,姜文已經五六年沒當過導演了。那是在一個國際電影節上,姜文遇到一位國內管電影的領導,二人進行了一組效率很高的對話:

領導:姜文你怎麼不拍東西了?

領導:誰說不讓你拍了?誰能攔得住你姜文拍電影啊?你姜文拍電影肯定有市場,應該抓住機遇。

回國後,姜文就拉起隊伍,成立了一個叫「不亦樂乎」的工作室。沒導戲的這些年,一直有人在給他遞小說和劇本。2004年秋天,一個朋友給姜文推薦一個短篇小說,女作家葉彌寫的《天鵝絨》。

那陣子,姜文也弄了幾個別的劇本,想到一些精彩的東西,但沒頭緒,一團亂,《天鵝絨》一來,一下就撞順了,構思都連起來了。

2005年,分居多年的妻子桑德琳回國和姜文協議離婚。同年,姜文和周韻註冊結婚。

離婚又結婚這一年,姜文開始籌拍《天鵝絨》,電影起名《太陽照常升起》。姜文從《鬼子來了》開始,嘗試了編劇組的創作方式,嚐到甜頭後,《太陽照常升起》繼續編劇組。姜文找來過士行和述平跟他一起寫。

揭秘!《鬼子來了》以後,姜文不能拍片了?後來怎麼又能拍了?

劇本的雛形,是姜文口述的,但姜文口述的不是文字,是影像。姜文自己說過的一句話,最能貫徹《太陽》的內核:「如果是文字語言能夠表達的東西,就沒有必要再拍成電影了。」

姜文喜歡召集一群人來開劇本討論會,他自己主持會議。有參與過的人表示,想真正瞭解姜文,就得參加他的劇本討論會,他的天才、自信、意志和標準、世界觀和方法論都在裡頭。一個夏天下來,勝讀三十年書。

聊劇本時,姜文還喜歡找人朗讀,那年夏天很熱,不亦樂乎工作室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姜文喜歡自稱宮裡。

宮裡有座小假山,一幫人跑到山上,夜裡沒有燈,打著手電筒,一起讀劇本,氣氛像劇本一樣浪漫。《太陽》由四個故事組成,四個故事既彼此獨立,又閃爍交錯。劇本一遍遍地改,最終,改了27稿,姜文才心滿意足。這次的劇本,姜文沒有把所有故事都講出來:

我覺得好的作品,都是會引起人們想象的,想象得越豐富,越有意思,大家並不期待著說你告訴我,一二三四五六,完了,這不叫作品。

姜文喜歡往電影裡藏彩蛋,有的容易找到,有的打死也發現不了。他最愛的一個彩蛋是《紅色娘子軍》。《太陽》裡有,《陽燦》裡也有。其他電影裡沒有是因為年代不對。他自己說,將來他所有(年代合適)電影裡,都要有《紅色娘子軍》。

揭秘!《鬼子來了》以後,姜文不能拍片了?後來怎麼又能拍了?

建組階段,有一些人哭著喊著要進姜文的組,有一個人是寫了一首屈原體的詩發給姜文,才得以成全。

2005年秋天,《太陽照常升起》正式開機,第二年春天在雲南拍完了九成戲分。為了等新疆秋天的景,劇組停了幾個月。

8月底,姜文和周韻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取名姜太郎。電影裡最後那場小孩兒出生在鐵軌的戲,用的就是姜太郎。這也是周韻第一次演姜文的電影。關機那夜,姜文帶著大家高唱《國際歌》,從沒這麼高興過。

這次的投資,依然動盪。王朔給姜文介紹了太合影視的董事局主席王偉做投資人,太合投3000萬。但後來太合發現,花完1800萬,電影才拍了不到三分之一,太合決定撤資。姜文的導演和演員片酬都沒要,還開始往裡搭錢,搭光了自己的錢以後又找姜武借了七八百萬,周韻也出了400多萬。還是不夠。

最終,焦雄屏找來英皇的楊受成和利雅博,楊受成願意投《太陽照常升起》。姜文提前告訴他,大哥,這部可能不賺錢,因為這不是個商業片。楊受成說,沒事兒,我是一個要臉的人,我不在乎錢。英皇的錢進來以後,一舉完成影片。最終全下來,一共花了1000萬美金。

錢不夠花,是因為姜文更會花了。《太陽照常升起》劇組動用了幾百只飛禽走獸,姜文覺著其中很多毛色質感都不對,都給改了,重新上色。姜文還從千里之外運來了300多立方米的藏式房屋和數十噸鵝卵石和紅土。

任何一個環節,姜文要的都是極致。電影裡有一個重要道具,魚鞋。姜文要求,「拍攝要有透視效果,魚眼要有神,像活的」。

為了達到姜文的標準,服裝組四處輾轉奔波,前後用了近一百個人工。鞋底是請雲南劍川的能工巧匠納的,鞋面用了貴州水族的馬尾繡,魚眼是請大理的刺繡師繡的,最終,合眾匠之力,打造出了十三雙巧奪天工的魚鞋。

姜文和各工種的合作都能過得去,唯獨配樂不行,他自己聊過這事兒:

我腦子裡老有音樂,有時候能唱出來,有時候唱不出來,這就是我跟作曲特別難合作的一點,這段兒畫面出來,我腦子裡已經有一段曲兒了,我等他那個曲兒跟我這個怎麼對上,對不上就特別搓火。

姜文拍完畫面後,找了久石讓來配樂。樣片送到日本,很快,久石讓做完了一稿,返回北京。姜文不滿意,飛到日本和久石讓面聊。久石讓彈鋼琴時習慣抽菸,二人在錄音棚裡發生爭執,僵持不下,久石讓怒扔菸頭,摔門而去。那天,久石讓扔了兩次菸頭,走了三次。

爭執的原因不復雜,送樣片前,姜文按自己的感覺,找了幾段莫扎特,已經貼到了樣片上,讓久石讓就按這個感覺走,還要比莫扎特更好一點。久石讓很不高興,沒這麼玩過。中間人一直在勸架,走了三次,勸回來三次。久石讓厲聲質問:「你告訴我音樂史上有幾個莫扎特?」

最終,《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在扔甩磕絆中完成了,姜文非常滿意,覺得真比莫扎特,還好一點。

電影全部做完以後,姜文送了審。這次很順利。2007年9月,姜文帶《太陽照常升起》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參賽前辦了個壯行會,姜文意氣風發,在臺上還引了句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