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我的2019書單

薦讀者:安奇(詩人、寧夏教育廳教研室語文教研員)

1.《經典與樹人》 嶽維鵬 著 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常讀經典,回到原點,探索教育初心”是嶽維鵬校長掛在口頭的一句話,他所著《經典與樹人》正是一本力圖回到原點的著作。此書頗不同於其他教育論著。作者並不想當然,而是老老實實地研究古典文獻,字斟句酌,不妄說一句,也不隨意展開。本書共有六個部分,從“四書”追尋到“先秦”的其他典籍,從“漢唐”儒學深入到“宋明”學家,更尋跡於清學典籍探索教育智慧,最後,也從民間傳統教育的智慧中去探索教育的一些基本策略和規則意義。怪不得顧之川先生在為本書所作的序中說:“他敬畏經典,有著強烈的繼承情懷。此書是國內第一本按照此規律探尋的教育著作。”

2.《依稀識得故鄉痕:漆家山50年村史》 漆永祥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已經很多年沒有一氣呵成地讀過整本書了,此書是近些年來第一本讓我熬夜讀完的書。讀完恰是天空發白之際,絲毫沒有疲倦,心中充滿感慨,因為讀到了真實經歷,現實有情,歷史無情。漆永祥先生說,“自古僻壤皆無史,且留一冊在人間”,僅此一句就深動情懷。嚴格說起來漆家山距離我生活的地方不遠,送給我書的陳恆舒博士說,“此書一定會勾起你的故土情思”。果然如此!透過此書,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西部黃土高原上的人物風情、習俗習慣,認識了作者筆下的漆家山眾生,也就瞭解到漆永祥先生做學問的真性情。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虛構作品,而是嚴格意義上的家族史探尋,尋到了文化源流從民間上升的唯一通道。

3.《西夏史詩》 楊梓 著 黃河傳媒出版集團陽光出版社

我在2000年讀過《西夏·上卷》(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讀過《西夏史詩》(文化藝術出版社)整本。如今陽光出版社再版了這本書。詩人楊梓提筆寫下第一行有關西夏的詩句是在1995年1月20日,寫作完結是在2004年3月20日,整整十年。西夏,這個曾行走在西北土地上的隱秘王朝,通過詩歌的形式得以再次呈現,從平原到高原、從興盛到衰亡、從命運的高點下沉到歷史的低谷、從故去到再次在詩歌中鮮活起來,因為詩歌本身的敘述暗合了西夏的歷史,讀者可以從全新的視角瞭解西夏。建議讀者暫停腳步,臥看風雲滄桑變幻。如果史詩中的景象能引起內心悸動,何妨安坐於室內,品讀《西夏史詩》,只要閱讀就一定會得到“將剎那收於永恆,將遼遠隱於草芥”的感受。

4.《點亮生命燈火》 於漪 著 商務印書館

於漪先生是中學語文界的榜樣,也是全國教育界的楷模。先生的遠見著實令人欽佩,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清晰地看到了語文教學對國家未來的意義。她說,“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不是建築在零的基礎上”(P118頁),僅此一句,我們就能意識到,於漪先生40年前提出的繼承與創新的問題,在今天看來更加重要。先生不是在某個問題上糾結,而是放開眼界,既看到歷史的問題,也看到空間的問題,心中有大中國的情懷。不僅僅是具體到一節課的教案,也深入到思想精神的層面,如何教育學生,如何培養教師,都是她具體關心的內容。關心成長、關心未來,從個體到整體,都在她的心中。當創新實現之時就是教師意義的呈現之時。先生之書,時刻在點亮教師的精神世界!

5.《歷史的溫度》(1、2) 張瑋 著 中信出版集團

這兩本書主題分別是“尋找歷史背面的故事、熱血和真性情”“細節裡的故事、彷徨和信念”。張瑋從他的微信公眾號“饅頭說”推送文本開始,一直寫了下去,寫到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如此多的人物,要探索如此多的歷史細節,得閱讀多少書籍?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尤其是從歷史人物,追尋到現實生活,從一個角度,寫到諸多角度,閱讀與寫作變成了一個不斷的推進過程,過程是最有力量的。歷史的光明與黑暗、人性的探究與品讀、世界的瘋狂與平靜,每一樣,都解讀到最深處。讀張瑋,可以更好地反省自己:我們如何把自己交代給歷史?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09日第9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