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才能把家中的惠兰养的油绿光亮、雅致美观呢?

邬晴霜


蕙兰花是种比较优美的花,特别是野生的蕙兰经过人工栽培一两年后 ,叶片明显缩短,而且尖细婉约,显得格外飘逸,不说赏花,只是看叶就有无限的美感,要是叶片更加油亮的话,岂不是更加动人?

下面简单分享一下让蕙兰叶片油亮美观的方法。


一,要想叶片葱翠美观,植料必须要适合

我们知道,蕙兰喜欢疏松透气的的植料,栽培时可以使用腐熟的松针、腐熟的花生壳、火山石等配制进行栽培,这样的植料腐殖质比较丰富,透水性也比较强,而且植料还呈酸性,最适合蕙兰生长,稍微浇多一些水,还能迅速排出,这为蕙兰茁壮成长,叶片葱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要用好肥料

有了合理的土壤,就要学会施肥了,蕙兰花要想叶色浓绿油亮,可以多用腐熟的有机肥,如腐熟的油渣,腐熟的饼肥等等。这些有机肥肥效均衡,非常有利于蕙兰吸收,并能改善土壤结构,对蕙兰的生长非常有利。

蕙兰花要想叶色葱翠,除了做好根部施肥之外,还可以恰当使用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喷洒时混合少许米醋,叶片会格外迷人。

还有的朋友使用稀释的啤酒擦拭叶片,增添微量元素,以及一些氨基酸,效果也不错。


三,要多见温和阳光

兰花虽说耐阴,但也应该见见柔和的阳光,柔和的阳光,可以让蕙兰花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营养,只有这样,蕙兰花的叶片才可能葱翠油亮 。

当然夏天要遮蔽强光 ,要进行降温,冬天养护时,由于盆土较少,要及时入室,避免冻伤。冬夏这样做了,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黄叶现象,对维持叶片葱翠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合理用水

蕙兰花要想叶色美,开花艳,当然还要注意恰当浇水,蕙兰花比较耐旱,浇水不宜太多,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每周二三次都可满足需要,冬季需要的水更少,十多天浇水一次绝对没有影响,要是浇水过多,肯定会出现烂根黄叶现象,只有适量浇水蕙兰才美。(浇水时注意水质,多用雨水,可以浸盆和灌注结合,浇要浇透避免半截水现象出现)

浇水是一个方面,喷水更加重要,只有多喷水,维持空气湿度,蕙兰花才会有状态,叶片葱翠,植株润泽。(注意喷水要在花盆周围进行,避免喷到叶片上,花苞上,以免出现茎腐根腐现象。)


五,小结

当然,还要注意及时防病,防虫。蕙兰花经过细心呵护,一定会叶色浓绿油亮,姿态迷人的,到了花期还能开出芬芬的蕙兰花,让你的家更美呢!

关于让蕙兰花叶片葱翠的方法就简单说到这里吧,水平限制可能会有不当,希望大家留言指正,谢谢大家!


爱花草的农人


蕙兰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新的苗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才会长出中心的叶子,而且需要四年的时间才能够开花,要栽好蕙兰,复壮兰根是根本,平时水分要控制偏干,要比春兰略干,经常见到有些草很健壮但不开花的现象,这跟浇水不当有很大关系。


蕙兰生长期应薄肥勤施,开花前应施足肥,开花期和盛夏季节不要施肥。千万记住环境要通风,兰室要保湿,蕙兰不宜经常翻盆,不要老去搬动蕙兰盆哦。

蕙兰性喜光,除盛夏高温季节外,均可接受直射光照,光照好的蕙兰开花性明显高于光照不佳的蕙兰,当然要注意夏季遮阴。


好了先简单介绍到这,纪住以上几点就可以把你的蕙兰越养越漂亮。


茶室长草



如果题主是从兰园买的蕙兰,应该叶片是比较漂亮的,不会问这问题了。我们就说说下山蕙兰的养护吧。

野生蕙兰在下山后,通常叶片都比较长,而且野外生存的蕙兰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虫害等侵扰,叶片完美的也很少。这都需要我们在后期养护中不断地修正,让它更接近完美。

首先,叶片过长会影响叶姿的美观,野生蕙兰在家养两年以后,大多会叶片慢慢变矮。有些心急的兰友可能会通过药物(例如矮壮素),但好摄农夫不建议这样做,毕竟兰花不是一年一植物,一盆蕙兰养护得法可能会不断地繁衍下去,用药过度没什么好处。

好摄农夫是通过增加光照量、控水、增施磷钾肥这些手段,让蕙兰的叶片渐渐地矮化。油绿光亮的叶片少不了充足的叶绿素(艺草不在此例),叶绿素的合成自然少不了光照和氮肥的补充。所以我会在蕙兰出新苗期,加施一些氮肥(例如尿素)。


蕙兰需要的光照量比其他兰种要多,但也不能忽视夏天烈日对叶片的伤害,一般夏天11点以后就不建议晒太阳了,过度的烈日曝晒会使叶片黄化。

最后就是防病虫害了,兰花叶片一旦遭受病虫害,那是不可逆转的损伤。而且病虫害需要一段治疗时间,这样很可能会错过兰苗的生长旺季。平时管理时注意环境的通风,在通风良好的前提下,尽量增加环境湿度,可以让叶片更美观,同时也可以预防多种病害。

对于虫害,在上盆前就要对植料进行杀虫处理,包括种植前的清理枯枝败叶,做到不带虫入盆。后期管理以防为主,定期喷一些杀虫药。

如何把蕙兰叶片养得油绿光亮,总结下来无非是这几点:通风而有湿度的环境、避开夏天烈日的有效光照、氮磷钾均衡的肥料、预防为主的病虫害管理。

题主和兰友们可以参考借鉴。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乡村搜罗社会一一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