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區塊鏈具不具有顛覆性?

區塊鏈具不具有顛覆性?

2018無疑是令人興奮的,除了令人欣慰的技術突破,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圈外人士”開始關注和討論區塊鏈。但是大多數人在談及區塊鏈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故上海和數軟件運營小編寫下此文,讓大家對區塊鏈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

區塊鏈具不具有顛覆性?

區塊鏈從哪裡來

很多人說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但比特幣白皮書裡並沒有出現過區塊鏈一詞。在比特幣白皮書中,block一詞出現過67次,chain一詞出現過27次,但惟獨沒有連在一起(blockchain或block chain)使用的情況。區塊鏈一詞,從2013年開始出現在網絡上,隨後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主流媒的報道中。彼時比特幣雖然價格不斷上漲,但在公眾眼中絕非主流。要知道,如果你在2013年跟人提及比特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毒品交易,而想要開一家和比特幣相關的公司就更別提有多非主流了。而說自己是一家區塊鏈公司,好像一下子就高大上了不少。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吧,區塊鏈一詞就在大家默契的共識下,成了整個數字貨幣行業的門臉。

區塊鏈具不具有顛覆性?

人們眼中的區塊鏈

區塊鏈,即去中心化的分佈式網絡,工作量證明,哈希算法,密碼學等一系列技術的集合。事實上,把這些技術加起來,再加上去中心化的貨幣設計理念,至今為止最成功落地應用就是比特幣。因此很多人在談及區塊鏈技術的時候,說的其實就是數字貨幣技術。與其說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倒不如說比特幣的技術成了區塊鏈的基石。

然而在更廣大的公眾眼中,區塊鏈一詞似乎又有了新的含義。和貨幣一樣,區塊鏈是個很抽象的概念,很多東西都可以是區塊鏈。我們說比特幣是一個區塊鏈應用,也說HyperLedger是區塊鏈技術。有的區塊鏈是公有鏈,有的區塊鏈是聯盟鏈或私有鏈。似乎只要是用到了“一個塊連著一個塊”技術的東西,都可以被稱作區塊鏈。

有很多冠冕堂皇又不失準確的說法,可以用來“定義”什麼是區塊鏈。和數軟件在這裡引用央視最近對達沃斯經濟論壇的一則報道中對區塊鏈一詞的描述:

從本質上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由於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集體維護和可靠的特徵,該項技術在金融,物流,保險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發展前景。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將極大地改變跨境支付,徵信管理等業務操作方法。

區塊鏈具不具有顛覆性?

每次聽到這段話,想象第一次聽到區塊鏈一詞的人面對這樣的解釋,會作何反應。似乎知道了它是什麼,似乎又沒知道。而大多數人對於區塊鏈一詞的理解,恐怕也就僅限於“一個什麼什麼樣的數據庫”了吧。

基於這樣的理解,很多人會簡單地將區塊鏈看作一個可追蹤,不可修改的公開數據庫,因此可以用區塊鏈來做某某事,實現某某應用,解決某某問題。他們錯誤地理解了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因果關係,將區塊鏈看做了一個應用商店,而數字貨幣僅僅是這個商店裡眾多應用中的一個,在數字貨幣之外,區塊鏈還有無數種“潛力廣闊”應用場景。至於這些應用場景的顛覆性和數字貨幣相比究竟如何,似乎就很少有人關心了。

區塊鏈並不具有顛覆性

很多人會說,區塊鏈是繼蒸汽機,電,互聯網之後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但我們需要認清顛覆性技術的本質。蒸汽機和電顛覆性地提升了人類的生產效率,互聯網顛覆性地提升了人類信息傳遞的效率,區塊鏈顛覆了什麼?如果區塊鏈僅僅是一個數據庫,真的會有如此強的顛覆性嗎?

真正的顛覆性技術,都是平易近人且很好理解的。比如,使用互聯網發送文字消息比寫信快很多,發送圖片比傳真快很多,發送視頻比郵寄錄像帶快很多。儘管互聯網早期無法支持大量人同時使用,對小白用戶也不是很友好,但只要具有傳統技術永遠也無法突破的顛覆性特點,也就是突破時空限制的快,就能夠像生命體一樣頑強地存活下去並發展壯大,形成吞噬一切的力量。

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邊其實有很多顛覆性的技術。比如智能手機,儘管和傳統的功能手機相比續航和耐用性差很多,但只要能裝應用,能上網,其他的就都不是問題。比如MP3,儘管和CD相比音質奇差,但只要具有一項顛覆性特點,也就是體積小,就無人能阻止它的流行。再比如藍牙耳機,儘管音質差,需要充電,但其相對於傳統有線耳機無與倫比的便捷性,就足以成為其被蘋果認可,長期存在下去並顛覆有線耳機的理由。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區塊鏈具不具有顛覆性?

反觀如今人們所談論的區塊鏈一詞,不僅佶屈聱牙,晦澀難懂,所謂的應用場景也大多面向企業。說一個面向企業的東西具有顛覆性是站不住腳的。既然不具有顛覆性,何以成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力量?

也許你會說,區塊鏈顛覆了信任,但這樣的說法未免過於抽象而顯得有些不負責任。事實上在你使用區塊鏈的時候,你信任的東西可能比以前更多,你信任開發者開發的軟件沒有bug,你信任算法,你信任協議,所謂的去除了對中介的信任,只是將信任進行了轉移。

區塊鏈顛覆了風險投資?區塊鏈顛覆了中介?區塊鏈可以將所有資產數字化?即便所有這些有一天都成真了,在小編看來它也只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推進結果。

還有一種關於區塊鏈具有顛覆性的說法,就是“讓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這種說法認為Facebook,Google讓互聯網過度中心化了,把用戶當作產品在販賣,導致用戶失去了對自己的數據和身份控制權。的確,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但“讓用戶完全掌控自己的數據”,是一個具有顛覆性的需求麼?

區塊鏈具不具有顛覆性?

數字貨幣 更加快捷的價值轉移

相比區塊鏈,數字貨幣要好理解得多:更加快捷的價值轉移。

價值的轉移是人類最古老最原始的需求之一,且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而眼下我們轉移價值的方式卻極其落後,像極了前互聯網時代的信息轉移,不同類型的價值轉移方式相差巨大,且效率普遍很低。國內的朋友可能體會不到,但在西方國家,吃飯購物用信用卡,朋友轉賬用Venmo,買車買房寫支票,方式極其碎片化,而跨國境的價值轉移更是讓人感慨,我們真的是活在21世紀麼?

反觀數字貨幣的價值轉移,不僅沒有時間,數量和國界的限制,更對所有人一視同仁,除了錢包的使用之外,沒有任何諸如年齡,種族,工作收入的參與門檻。

仔細想想,當我們對一項技術過分狂熱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靜下心來,克服獸性,用理性的思維多想一想,區塊鏈一詞,到底是否配得上我們賦予它的一個又一個光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