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贊!五華3人被評為“好媳婦”!看看是誰家的?

第四屆梅州市“自強不息好少年”和“孝老敬親好媳婦”評選結果公佈,郭智銳等20人獲評“自強不息好少年”,

鄒靜珊等20人獲評“孝老敬親好媳婦”

今年9月至12月,市婦聯、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廣東省雁洋公益基金會聯合開展了第四屆梅州市“自強不息好少年”和“孝老敬親好媳婦”評選活動。此次評選活動通過群眾自薦、社會推薦和組織推薦等方式,深入挖掘了一批好少年、好媳婦典型,並經評審組綜合評審、入戶調查走訪、公示等程序,最終確定名單。此次評選活動旨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葉帥精神,充分發揮榜樣作用,繼承和弘揚客家傳統美德。

其中五華三人上榜!究竟是誰家的媳婦?他們有什麼故事值得我們學習呢?一起來看看吧!

梅州市“孝老敬親好媳婦”

——五華縣長布鎮太平村 廖雪花

廖雪花,五華縣長布鎮太平村人,1987年10月出生,與丈夫張天軍於2009年12月結婚。婚後,其丈夫張天軍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四處漂泊打工。婚後第4年,其丈夫不幸患上尿毒症,喪失勞動能力,需要常年做血液透析治療,現平均每週需3次到五華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

一家七口人,奶奶現88歲年老無勞動能力,女兒正在蒲江小學就讀一年級,兒子讀幼兒園,因其丈夫需要較高的治療費用,其家庭生活比較拮据,但她從不埋怨,認真相夫教子,一家人感情甚好。婚後儘管家境貧寒,但家庭和睦,她孝順奶奶,尊敬公婆,對丈夫“六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在太平村傳為佳話,是左鄰右舍公認的好媳婦。2017年,她被評為五華縣“好媳婦”。

一、孝敬公婆,婆媳關係融洽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非常理解為人父母的不易,她也堅信:“要想家庭和,一定孝公婆”。結婚十年來,她始終將婆媳關係處理得極為融洽,從沒有與公公、婆婆大聲說過話,更沒有沒有跟他們紅過臉。別人家的婆媳矛盾,在她們家沒有存在過。從她進門,公婆就把她當自家孩子一樣疼,她也把這份溫暖回饋給老人家,讓他們感受到兒媳對他們的愛是發自內心的。婆婆體弱多病,有次住院一個星期,她細心照料,又是做飯又是送湯,忙裡忙外,累得腰痠背疼,也不叫一聲苦,甚至有時都忘了自己還飢腸轆轆。鄰里鄉親都羨慕地說:“有這樣賢惠的媳婦,是前生燒高香了”。她的公公婆婆也逢人便說:“我家的媳婦知書達理,是個好媳婦,我們知足了”。

二、做好溝通,夫妻關係和諧

有效溝通,是她和丈夫愛情保鮮的秘訣所在。她們經常敞開心扉地聊天,不論在丈夫患病前還是患病後,她們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溝通習慣,不管大事小事,總是商量著進行,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每件大事雙方都能心情舒暢;她勤儉持家,丈夫患病後開支劇增,但她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從不鋪張浪費;在添置家居用品,培養孩子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上,她便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以讓他療養好身體。

三、挑起重擔,呵護家庭健康

其丈夫張天軍於2013年患上尿毒症後,就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為了讓丈夫能安心治療,她毫不猶豫地擔起了家庭重擔。雖然是貧困戶,但她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也不等靠政府。她在蒲江小學幼兒園代課,忙完教學,還要忙家務,但她始終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整潔舒適,給丈夫和孩子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讓丈夫能夠全身心的配合治療,也減輕了公公婆婆的家務勞累。為儘可能地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她還利用寒暑假到芒果加工廠兼職,但她還是一句怨言都沒有。

為愛為了家,她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並承擔起應盡的責任。她的丈夫一週需要三次化療,身體和心理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疼痛,她細心護理照料,在語言和行動上安慰和鼓勵丈夫,給予他最大的支持,增強他對生活的信心,保持樂觀的精神面貌。她還自學了關於尿毒症方面的相關知識,從飲食到生活等各方面給予丈夫無微不至的關心。飲食方面,其丈夫不宜吃生冷生硬的食物,她在做菜煮飯時便時刻注意少鹽,儘量為丈夫準備蛋清、瘦肉、魚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平日裡也經常囑託他多喝牛奶、多吃水果。服藥方面,因其丈夫需要服用的藥種類多,為避免丈夫錯過吃藥時間,她便把用藥的日期、名稱、劑量等都詳細記錄在一張紙上,讓他按量用藥;其丈夫時常會覺得皮膚髮癢,病友說是磷高的緣故,她就在家中常備適宜塗抹的藥膏。

四、以身作則,關愛孩子成長

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堅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她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經常鼓勵他們要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她的兒子跟女兒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每次買了好吃的東西,兒子總是會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裡塞;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也總比別人多。

赞!五华3人被评为“好媳妇”!看看是谁家的?

梅州市“孝老敬親好媳婦”

——五華縣橫陂鎮橫陂村 魯志芳

在五華縣橫陂鎮橫陂村有個家家戶戶都知曉的外來媳婦——辣妹子魯志芳,1976年11月,她出生四川省內江市的一個小山村,十八歲那年,她在東莞打工結識了橫陂鎮橫陂村忠厚老實的村民魏少宏,很快兩人便墜入愛河,魯志芳也隨著魏少宏回到五華縣橫陂鎮橫陂村,成為了一名外來媳婦。

複雜家庭,簡單愛

新婚不久,兩人還未享受過生活的甜蜜,便遭遇到了一而再的家庭變故:兩年時間內大哥精神失常,大嫂病死,二哥肝癌病故,二嫂改嫁。家庭鉅變,留下的不僅是傷痛,還有六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大哥3歲和1歲的兩個兒子、二哥2歲和1歲的兩個兒子以及她們夫妻生下的一對兒女,而家中還有年邁的婆婆需要照顧。面對如此變故。魯志芳拿出了辣妹子的氣勢,勇敢的承擔起了這個擔子。

從嫁入魏少宏家,她便脫下了紅妝,成為了家裡的幹事主力。當時,魯志芳不僅需要和老公一起外出打工維持家裡9個人的生活開銷,還需要兼顧家裡小孩的生活狀況。家裡成員多,房子又小,只能把客廳、廚房都變為臥室,朋友們心疼她,紛紛勸她回老家建房,就不用一大家子人住的那麼擁擠。這一想法,也漸漸地在魯志芳心裡生根發芽。打工的艱辛和家裡繁雜的事務也不能消磨掉她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生活的熱愛。為了能夠讓家裡人過得更好,魯志芳幹起活來更加賣力了,為了能夠讓孩子們少受一點的苦,她硬是扛下了所有的汗水和淚水。

一視同仁,都是愛

你報生活以微笑,它回饋你的,必將是甜蜜。撫養6個孩子成長,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魯志芳卻不怕,而且她還戰勝了生活的困苦。她對6個孩子都視如己出,不分你我,含辛茹苦地拉扯長大,如今6個孩子都已經成長,並可以為自己的未來打拼。魯志芳終於可以放鬆了,但她依然為孩子們在奮鬥,開創了兩家燒烤店,以減輕孩子們的負擔。魯志芳說:“我有多大能力就想為我的孩子們貢獻出多少,從來沒有怨言。”作為一名母親,孩子還小要操心,長大了還要操心成家立業的事,又還要操心撫養下一代等問題,母親,沒有停歇的一刻,永遠都是在為孩子付出,魯志芳如此,天底下所有的母親也是如此。

生活矛盾,化解它

由於生活困苦,經濟拮据,魯志芳的丈夫和婆婆經常會發生爭執,每次都是魯志芳在旁循循勸導。她說:“家和萬事興,老人家觀念比較舊,遇到事情就應該要慢慢來,一家人應該一致解決問題,而不應該是問題解決我們。”“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心態要好,心態好了才能更好地去解決問題。”魯志芳的良好心態維持了家裡的和睦興盛,也是應對人生問題的法寶。

魯志芳的無私奉獻、與人為善和美好心境成就了她,她被評為橫陂村首屆“好媳婦”示範和楷模和2018年五華縣“好媳婦”。

赞!五华3人被评为“好媳妇”!看看是谁家的?

梅州市“孝老敬親好媳婦”

——五華縣橫陂鎮葉湖村 曾雲嬌

在五華縣橫陂鎮葉湖村,經常能聽到村民在讚揚一個普通婦女,她是誰?她是“十年如一日服侍癱瘓公公婆婆的好兒媳——曾雲嬌,是2018年度五華縣“好媳婦”。

有舍即有得,為愛留守家庭

1995年,曾雲嬌走入了橫陂鎮葉湖村李思標的家庭,自此,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盡心盡力承擔著做好兒媳、妻子、母親的本分。婚後,她放棄了成為丈夫單位的自聘人員的大好機會,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公公婆婆的重任。原來,是她覺得公公婆婆年齡大了,長年累月的超負荷勞作,使他們都患有支氣管病、心臟病、高血壓、風溼性關節炎等病痛,還要耕種責任田,她心疼老人,不忍老人老年生活還要繼續勞累,於是她放棄了工作,選擇了與公婆生活在一起,選擇了種地勞作,選擇了自己照顧孩子,她獨自承擔起這些,只為丈夫守好這個家。

孝為天下先,愛意滿人間

婆婆的風溼關節等老毛病時常折磨著她,讓她痛苦難受,可偏偏病痛還是不放過她,婆婆患上了怪病,醫生說是“帶狀皰疹”,農村土話叫“纏腰蛇”,這並不僅難治,還遭罪,痛起來,年輕人都難以忍受,何況本就是病弱的老人。先後在三間意見治療都沒辦法治癒,老人實在痛的難受,又鬧、又叫,曾雲嬌實在是難過心疼,卻又沒辦法,她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回到農村家裡開始走村過寨找“土醫生祖傳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對這種病有獨特療效的土醫生,可是這醫生家離得遠,婆婆又不能走動,那年代又還沒有摩托車,交通不便,她只好揹著小孩踏著自行車,走過一條條彎曲的山路,覓來良藥。回到家,顧不上累,立馬先給婆婆煎藥、敷藥、喂藥、擦洗身子、換藥、端屎尿的細心照顧著。經過她無微不至的照顧,癱瘓在床上己有半年多的婆婆,身體慢慢有了好轉。多年的病痛,讓婆婆元氣大傷,至此,婆婆腿腳不利索,活動範圍侷限在了她的房間,為了婆婆的身體,曾雲嬌每天都會攙扶著老人到院子裡曬半個小時的太陽;為方便老人吃飯,曾雲嬌便把飯桌支在婆婆床上,為婆婆準備喜愛吃的飯菜;為保證老人的身子,曾雲嬌沒隔一天就會給婆婆擦身,即使臥床多年,老人身上也沒有發生褥瘡等。

在她懷孕7個月之際,公公突然暈倒在地,不會講話,縣醫院診斷為“腦出血”導致偏癱,從此生活不能自理。服侍照顧公公的重擔又一次落在她肩上,此後一年365天,每日三餐,有時多餐,為公公喂水、餵飯、喂藥、幫他擦牙、洗臉、刮鬍子、剪指甲,端屎尿,這些全靠她一手操持著。因為長年癱瘓,公公情緒波動較大,有時日夜顛倒,常常跟小孩子似的,又哭又鬧,不吃不喝,脾氣暴躁易怒,她總是哄著公公細聲細語的對他說話,從沒發過一次脾氣。為了能讓公公早日康復,每天忙完家活,不管多累,她都堅持扶著公公練習走路,或用輪椅推他到屋外去曬太陽。人人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公公這一癱就是十三年,而她還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孝順著。在她精心侍奉下,公公於2019年3月走完了他的一生,安然離世。

愛心傳幫帶,風氣更好轉

她的一言一行,在子女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她的子女對爺爺奶奶也是很尊敬、很孝順。女兒去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星海藝術學院,經常打電話問侯老人,寒暑假回家用自己平時勤工儉學賺的錢買好吃的、穿的給老人家,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

曾雲嬌還熱心村裡的公益事業。聽說村裡建造治安崗亭沒有合適的地方,她主動捐地,為新農村美麗家園的建設起到了帶頭作用;村裡文化公園沒有休息的地方,她又帶頭捐了30多張石凳和3張石桌;她還愛“多管閒事”,會大聲訓斥那些享受低保政策,卻整日賭博的人;在市公安局幫扶下,她掌握了靈芝種植方法,她沒有忘記其他婦女姐妹,積極回饋社會,每天上門免費指導村裡三十多戶貧困家庭婦女種植靈芝,幫助貧困戶創收增收,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她在公婆眼裡是暖心的棉襖,在兒女眼裡是了不起的媽媽,在鄰居眼裡是樹大拇指的好媳婦。她孝敬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和和睦睦,成為人人羨慕的好家庭。

向你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