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臨河區王五厚:帶頭興產業 開創共富路

“從入黨的那一刻起,我就想著讓鄉親們致富。”就是這個樸實的念頭支撐著他從臨河區烏蘭圖克鎮團結村七組一名普通農民,一步步成長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臨河區黨員產業帶頭人、巴彥淖爾市勞動模範、自治區人大代表。他叫王五厚,是一名共產黨員,曾經也是一名軍人。他熱愛黨、擁護黨、忠於黨,並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的先進性,展現了當代黨員的人格與魅力。

以身作則 帶頭致富

1994年復員回鄉後,王五厚不甘平庸,認準了農村走“以農促牧、農牧結合、靠養增收”這條路,從養25頭牛開始,逐步增加飼養總量,到1998年又發展起了育肥羊。經過幾年實踐,走出了一條適合當地農民的養殖致富路。

臨河區王五厚:帶頭興產業 開創共富路

2008年冬天開始,他逐步縮減肉牛飼養規模,加大養羊數量。2010年,他賣掉了育肥的50頭肉牛,購回了400多隻育肥羊,羊存欄量曾達到800多隻。他採取分舍飼養,把“架子羊”集中育肥,3月份一次出售500多隻,正趕上羊肉行情好,平均每隻純掙140多元。春季產羔380只,留下160多隻作基礎母羊,其餘全部育肥並在6月份出售,上半年賣羊收入達到10萬元。同時,他通過科學飼養加快肉牛的出欄速度,8月份出欄了30餘頭肉牛,每頭牛的純收入在1000元以上。

為了提高養殖效益,他壓縮糧食種植面積擴大種草面積。2008年在原有基礎上種苜蓿30畝,2011年又種了46畝,使種草總面積達到100畝。其餘的地,除了9畝低產田種葵花外,也都種了飼料玉米,真正實現了為養而種、為牧而農。同時,他繼續完善養殖配套設施,新建了800平米標準化棚圈,新購了電動機、柴油機,與已有的揉草機、粉碎機配套使用,進一步提高了機具使用效率。

良種效益高。他花高價從赤峰市購回一隻德美種公羊,用以改良羊的品種,同時通過購銷逐步淘汰次劣母羊,留純留壯。現在,他存欄的400多隻母羊大部分是純種肉羊,小部分是肉羊和土種羊的雜交,整體良種率大大提高,良種優勢逐步顯現。

示範引領 共同致富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明白自己是在黨和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富裕起來的,他覺得有責任和義務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團結村七組村民陳仲義生活困難,一直借住在鄰居家的舊涼房裡,無機具、無牲畜,只能把自家的地轉包給別人,自己去打工。王五厚覺得他拖家帶口,每月掙上千兒八百塊錢,也難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就主動借給他3000塊錢,並用自家的四輪車幫他耕種。在王五厚的幫助下,陳仲義努力經營,秋天就還清了債務。

臨河區王五厚:帶頭興產業 開創共富路

在烏蘭圖克鎮黨委開展的“黨員三結合致富鏈”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王五厚組織幾家養畜大戶和周邊村組的76個養殖戶結為“養畜致富鏈”。作為結鏈牽頭黨員,他既當組織員,又當宣講員,還當聯絡員,積極組織結鏈農戶開展科技培訓,大力發展飼草料種植,購進優良種畜,進行標準化棚圈建設,一門心思帶領大家增收致富。在他的帶動下,養畜農戶普遍開始種植牧草,擴大養殖規模,養畜效益有了明顯提高。

2008年,他聯合村內農戶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推廣和擴大了新型農機具的使用面,提高了生產效率。現在,合作社結鏈農戶147戶,扶持幫助16戶困難戶發展現代農牧業,合作社內農戶年人均增收2400元。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通訊員:吳進一/文 記者:閆鑫/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