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唐宋八大家,你认为谁的文章写得最好?

鹏友程


唐宋八大家哪一位也都是彪炳千秋的大文学家,他们的作品犹如人类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的思想得以走得更远,看得更清。

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他们的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让我们这些后来者可以穿越千百年和这些大文学家思想家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我们得的思想不再贫瘠浅薄、愚昧无知。

每个大家都有自己位尊文坛地位的代表作,都很好。并且他们立身自己所处的时代,对文坛还都有改革创新之举,开先河于当代,泽福报于后世,更属难得。

其中八大家之中,四川眉山的“一门三父子”就占据了三个位置。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在宋代那真的可以说是光芒万丈,每个人都著作等身,名扬天下。非得说谁的文章最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实在难以比较,怎么比都会有失偏颇,对其他文学家不公平。只能这么说吧:你心里更喜欢哪一位?我最喜欢的是苏东坡,他的精神世界可以无拘无束驰骋千里,他的思想可以放任四海贯穿今古,他的为人可以百折不悔达观知命,他的诗词可以豪放不羁更可以儿女情长,他的散文字字珠玑穷通宇宙……

总之他是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可爱的老头,诗、书、画、文乃至儒释道精义也是无所不通。和这些大家跟前相比,他还更接地气儿,创造出那么多的美食,这个老饕没有白吃白喝,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境界。我更喜欢这个老头儿。🙏🙏🙏🙏🙏🙏


萧萧班马鸣994


在唐宋八大家之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书家是韩愈,次之是苏轼。

所谓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我国唐朝和宋代八位文采卓异的八位人物。计有:韩愈,柳宗元(唐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宋代)。

这八个人,可谓文风凌厉,文意高标,文章锦绣,文采飞扬。

其中,韩愈是八个人中最被推崇的文坛领袖,也是唐代返朴文风的发起人,肇使者,是新文化风尚的领军人物。他汇同柳宗元一同开启了唐代质朴卓劲、奇异高蹈的文风,提倡“陈言务去 词必己出”。使人们又看到了那种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就连一向自负的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也对他顶礼膜拜,钟爱有加。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实乃万世师表,道德文章千古楷模。

小学和初中,就有韩愈的文章被收入教材,成为我们必修的课程。比如他的《师说》,《马说》,《进学解》等。

在我个人的阅读体会中,我个人最欣赏他的《张中丞传后序》。如果有可能,我也愿意将这篇文章推荐给所有喜爱韩愈的文友们。


极品龙颜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两家,韩愈,柳宗元。宋代的六家是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大家个个都是杰出的散文大手笔。要问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个人认为当数八家之冠的韩愈。

韩愈是散文大家,各种文体在他的笔下都运用自如,他主张为文要“言之有物",反对陈词滥调,提出“惟陈言之务去”。他自己的文章就是他贯彻自己作文原则的典范。

韩愈的文学主张中,最主要的是“文以载道"。文,指形式,道,指内容。文以载道,即文章的形式要为文章的内容服务,艺术性要为思想性服务。

韩愈在唐代的散文革新中,功绩是巨大的。后人曾说他“文起八代之衰",意思是说,散文在历史上自汉,魏起,历晋,宋,齐,梁,陈,隋,衰落了整整八个朝代,直到韩愈才扭转乾坤,振兴起来。这话如果是用来评价韩愈的个人作用,似乎有些夸张了。但如果说唐代的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还是较为恰当的。

“文起八代之衰”,是一个历史时代的成就,也是经过了不知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才取得了的。但韩愈堪称为主帅,其功绩是伟大的。

《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的名作之一,写得简洁动人,情真意挚。这里摘其中南齐云断指乞师一节,以示其文章风貌之一斑。

文章先讲到,在安史之乱中,睢阳城为叛军久困,食尽势危。守将张廵,许远遂派部将南齐云突围,去向驻扎临淮率有重兵的代节度使贺兰进明请求救兵。这时写道:

“南齐云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张)巡,(许)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彊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这是断指乞师的一段,接下去,文章又写了射塔志恨的一段。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既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塔),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文章刻画南霁云,只写了断指,射塔两事,不足二百字,其激昂慷慨,正义凛然的形象,顷刻卓然,英气感人,其为文之巧可以称绝了。文中又加一句,几十年过去,临淮寺塔中箭之砖犹存,当地人还曾指给韩愈看。轻轻一笔,加强了全篇的真实感。








天马行空21428297332


说起唐宋散文,很多人会想到"唐宋八大家",他们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八大家的文章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内容充实,平易流畅的散文风格,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扭转了唐宋的浮靡文风,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认为八位散文大家的文章各有千秋,并无优劣高下之分。

1、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倡与当时文坛主流"骈文"相对的散体文。韩愈认为古文不仅是传道的工具,而且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这一思想对他的散文成就有重大的影响。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他的《杂文》,如《原毁》、《师说》、《杂说》等,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功能,文章感情充沛,说服力也很强,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他的序文如《送董邵南序》,笔力雄健、大气磅礴,起首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劈空而来,一股郁勃侠烈之气溢于毫端。韩愈的叙事文也有很多具有文学价值的名篇,如《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等,笔调感情饱满。韩愈散文的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他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新的语言,因此结构灵活多变、词汇丰富。韩愈想象丰富,描写的对象形象生动,散文雄奇奔放又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苏轼评之:"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2、凄神寒骨之美

柳宗元同样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散文总体艺术风格是沉郁凝敛、冷峻峭拔,具有凄幽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以及明显的讽喻性、象征性。柳宗元的散文形式丰富多样,他的杂文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如《答问》、《愚溪对》等;另一个特征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如《骂尸虫文》、《憎王孙文》等,语言辛辣,笔无藏锋,嬉笑怒骂。痛快淋漓。柳宗元的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如《三戒》等。传记文与抒情文也颇有佳者,如《捕蛇者说》,全文"含无限悲伤凄婉之态"。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它是真正的艺术性的文学,美的文学,如《囚山赋》、《小石潭记》,作者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

3、六一风神之评

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的一些序论。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都有充实的内容。另外,他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出一种平易自然的风格。

4、一代文章三父子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是古文名家。苏洵的文章以政论文最为知名,论点鲜明,见解精辟,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如《权书》等。他认为文章应该"有为而作",写"胸中之言","言必中当世之过"。欧阳修称赞他"薄辩宏伟",曾巩评之"指事析理,引物托喻

"。苏辙擅长政论和史论,纵谈天下大事,针砭时弊,以古鉴今。他的文章结构严谨,立意精当,语言朴实淡雅,在平淡的叙述中透露出深刻的道理,如《六国论》。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所以他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说理,颇具文学价值,如《贾谊论》等。他的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结合得水乳交融,如《石钟山记》。苏轼的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如《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所作的这些散文,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5、瘦硬通神之貌

王安石的散文大多是直接为其政治服务的,这与他的身份关系密切。他所作的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提高了这种文体的实用价值,例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等。短文更能体现其散文的个性风格,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

例如很多人所熟知的《答司马谏议书》。同时,王安石的散文过于注重逻辑说服力,而对艺术感染力重视不够,如《游褒禅山记》,议论透辟精警,但写景寥寥数笔,形象性稍显不足。

6、纡徐不烦 简奥不晦 自成一家

曾巩的文风平正古雅,长于议论,文字简练平正,议论委屈周详,结构严谨而舒缓,如名作《墨池记》。他的文章风格在八大家里很独特,侧重"穷尽事理,其气味尔雅深厚,令人想见硕人之宽"(刘熙载《艺概》)。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固守原始儒学的理,在曾巩的文章里,儒学的道理被阐述的淋漓尽致,他排斥道,又抵触佛,在尽力的保持着儒学的纯净性;其次他的文章注重实用性,写的议论文较多,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曾巩在当时享有盛名,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余年二十许,便喜读南丰先生之文,而窃慕效之,竟以才力浅短,不能遂其所愿。"(《跋曾南丰帖》)

要之,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我国的散文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将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一往文学


当然是大文豪苏轼了。

苏轼的《前赤壁赋》简直就是散文的塔尖之作。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不凡,令人思绪万千!尤其后面主客互答,将读者的思绪由现实带入历史,又从历史纵论英雄,将作者自己,客人和读者带到现实,真有浪花淘尽英雄,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醉后的诗文


唐宋八大家是后人对韩愈愈、柳宗元、欧阳脩、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实际上唐宋八大家的称谓起源的很晚。

最早将这八个人放在一起的是明初的朱右,他选取了八个人的一些文章合在一起命名为《八先生文集》。到了唐顺之编选《文编》的时候,选取唐宋人的文章也仅仅选取了这八个人的文章。

而真正让“唐宋八大家”之说声名远播的是明朝末年的茅坤承,他选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开始深入人心。

很多人只知道“唐宋八大家”之名,却不知“唐宋八大家”之实。韩愈等人提倡的古文运动到底是什么?

他们提倡的“古文”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古文”有很大的差异,他们说的“古文”相对的是当时流行的“骈文”,他们要学习的古文是三代两汉的文章,而我们呢,几乎将一切文言文都称为古文。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文章无疑是最好的。

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众体兼长,不落俗套,力求创新、构思奇巧,词锋锐利,雄奇奔放,气势磅礡,汪洋恣肆,曲折多变,波澜起伏,想像丰富,感情充沛,析理透辟,逻辑严密,设譬巧妙,笔触幽默,句法则骈散交错。

那就最熟悉的《马说》为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章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看似矛盾的观点引起让人的注意,并且论证,实际上开头就已经将本文的义理展现出来:在一个黑暗的年代,人才只有被发掘出来才能够成为人才。多么辛辣的讽刺!

韩愈主张思想复古、文学复古,“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言贵独到”,“词必己出”,要“文从字顺”。

韩愈所撰写《祭十二郎文》与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并列为中国三大抒情文之一,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诗书君


韩愈写的最好,代表作有《师说》,《马说》等作品,今天读来也朗朗上口,对事物的描述,心理的分析也入木三分,韩愈一生坎坷,出身贫苦,参加科举考试十多年,为了实现梦想,确是下了苦功夫 ,文章用字的功力非同一般,可以说是读过韩愈的文章之后,令人过目难忘。

其次,唐宋八大家,韩愈排在首位,也说明韩愈在文学上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并非谁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第三,作为五百年出一个,文章四大家之一的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向清高的苏轼对韩愈表现的很尊宠。


江南花草香


自然是欧阳修。苏东坡就崇敬的老师。醉翁亭记和秋声赋世人谁能写的出,千古名文。


用户3794594211169


觉得韩愈的文章写的最好



个人感觉苏轼最好!文章意境深远,妙笔生花。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江城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