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十米原木长桌,朋友分列两边,

欢聚,使他们脸上堆满了笑容,

前一秒还满脸笑容的他,突然皱紧了眉头,

脑海中回忆起的,竟是几年前领导指责自己的场景。

他努力的想要屏蔽这些回忆,

但这些回忆却在他的脑海之中,

不断循环。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不可控的

回忆

我们有很多方式来决定哪些经历需要牢记,哪些需要抛弃。有些记忆随时光流逝而消退,有些记忆则随着年代被扭曲——戴维·J·林登

即使是在一个充满快乐的环境之中,处于一种闲暇的休闲状态下,那些痛苦的回忆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即使是他努力的想要驱赶这种记忆,努力的想要将这些记忆消除,但这些负面记忆依然如影随形。

记忆是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石,无数过往记忆的组合,组成了现在的我们,因此美好或是痛苦的记忆都是我们的一部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对美好、痛苦的记忆进行平衡,我们经常遇到即使是在快乐的时候,也会回想起痛苦记忆的时刻。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01 可控回忆

处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大脑会对记忆进行筛选,以防止由于过多的痛苦回忆,造成我们的情绪崩溃。

大脑的遗忘机制,迫使我们难以回忆起那些痛苦记忆的场景,因此我们对一些痛苦场景回忆时,往往是模糊的、片段化的。

“我们能记起升职那一刻的快乐,记起同事们羡慕、倾慕的表情,与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激动;但很难怀疑起领导对我们批评、指责时涨红的脸庞与周边的事物。”

我们的自我保护本能,使我们得以平衡快乐与痛苦,在长久的时光中,对痛苦的场景逐渐消磨。

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之下,当我们面临外界的指责、批评与不认可时,可以对自我进行保护,防止我们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之中。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02 不可控回忆

但很多时候,对于许多人来说回忆是不可控的,我们会时不时的想起那些让我们尴尬、脸红、羞愧的场景。

“即使时隔几年,我们经常却不可避免的回想起领导的指责,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

回忆的不可控导致我们时常回忆起负面的情绪,实际上也有着正面意义,毕竟如果我们对所有指责与批评都持遗忘态度,也就陷入了盲目自大之中。

对批评与指责的回忆,可以使我们对自身形成更为正确的评价,从而产生驱动力,使我们不断的获得成长。

适当的不可控回忆可以使我们获得正确的自我评价,但许多人陷入了重复性、强制性的高频次不可控回忆。

在这种重复性、强制性与高频次的不可控回忆之下,许多人被种种负面场景影响,对自身产生了过低的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最终这种影响不仅当我们对过往的自己产生抵触,甚至于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发展,使我们畏缩不前,不敢行动。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不可控的

背后

不论是可控回忆或是不可控回忆,只要我们对其合理、平衡的认知,便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对自我进行评价。

但当我们无法合理、平衡的去应对,当负面的记忆占据回忆频次的上风,显而易见我们会被这些负面的记忆打击。

这种高频次的不可控负面回忆,即使我们努力的想要克服,也很难实现,原因在于我们需要克服的并非是回忆本身。

而是在这纷杂回忆背后的真正心理动机,我们需要知道为何我们会不断的回忆,为何我们会在这种回忆中感到打击。


01 反刍式思考

我们不断的回忆起那些负面的场景,并因此深受打击,焦虑与痛苦伴随着我们,我们却无法挣脱。

这种回忆的背后,实际上是源自于我们对负面事物的非适应性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被称之为反刍式思考。

心理学教授苏姗·诺伦-霍克西玛,对反刍式思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的是当我们经受负面事物时,我们对事件本身与其背后的情绪打击与因果,进行反复、被动的不可控思考。

实际上,反刍式思考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适应性反思,通过反刍式思考我们得以在负面事件中吸取教训。

“被领导批评后,反刍式思考使我们不断的回忆起原因与结果,从而让我们以后停止犯此类错误。”

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成长,在一些其他的情绪影响之下,会使我们只能感受到其中的痛苦,而无法从中汲取到教训。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在负面回忆中,有的人可以从中获益,而有的人却在不断的重复情绪上的痛苦。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02 完美主义

我们都会进行反刍式思考,并通过这种思考方式,来获取到经验教训与行为指引,但当我们存在其他的情绪影响,我们却只能从中获取到痛苦与焦虑。

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影响,便是来自我我们的完美主义,所谓的完美主义,指的是在行为上极度追求完美与无暇。

但对完美的主义的追求,往往是来自于我们自身不完美所导致的安全感缺失,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完美主义作为一种借口。

完美主义作为一种借口,使我们得以对预期进行控制,通过“不够完美”的预期,使我们对结果不抱希望,从而在行为上自证预言。

当我们处于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完美主义状态之下,我们在进行反刍式思考时,首先考虑的便是我们无法保证自身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于是以往负面事件带给我们的情绪打击,便会得到无穷的放大,毕竟我们由于安全感的缺乏,会认为这种负面事件会不断出现。

缺乏安全感的完美主义,使我们难以汲取负面事件中的教训,毕竟我们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永远无法避免不会犯同样错误。


03 自我攻击

缺乏安全感,却又想要事事做到完美,在于我们无法承受失败所带来的痛苦回忆,于是只能事先认为“肯定不会成功”,来降低我们的预期。

但这种长时间的安全感缺乏状态,虽然可以通过降低预期来进行填补,但长时间的预期降低,实际上最终会形成认知上的自我攻击。

所谓的自我攻击,指的是个体通过对自身的心理进行打击,从而进行情绪上的宣泄,最终使自己陷入最为消极的状态之中。

“领导批评我,并不是因为我的工作出现了问题,而是我自身便是充满错误的,我不配这份薪水,甚至于不配工作。”

处于长时间的安全感匮乏状态之下,最终形成了自我攻击的倾向,我们通过不断的打压自己,来控制自身的预期,最终低到尘埃里。

自我攻击可以暂时性的帮助我们对情绪进行宣泄,但无法使我们跳出回忆的痛苦之中,于是我们不断的犯错,不断的回忆痛苦,然后对自我进行更为有力的攻击。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正确

回忆

反刍式思考来源于我们的安全感匮乏导致的完美主义,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又形成了不断的自我攻击。

在自我攻击的状态下,反刍式思考反而成为了我们对情绪宣泄的渠道,虽然我们在回忆时皱紧了眉头,但我们内心实际上认同自己“无能为力”。

但实际上我们可能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看到许多即使身处安全感缺失、身处自我攻击中,也能出色的完成任务的个体。

但出色的完成任务并无法填补他的安全感,或者说是无法长期的填补他的安全感,这里面既有自身的归因倾向问题,但实际上还着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

那便是对自尊心的认知。


01 自尊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尊有着不同的认知,这取决于我们的生长环境中,外界的教育与社会的文化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自尊心由多种因素组成,其中既有自我的评价,也可以从他人、团体中的情感与尊重得到体现,不可否认的是,自尊心的强弱影响到我们的自大或是自卑。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自尊心归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对自身的自我认同,一种是基于社会为我们带来的外部认同。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种是我们内驱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后所获得的自尊,一种是需要外界不断的对我们进行正面评价所获得的自尊。

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内驱的具备长久的效用与满足感,外界的效用与满足感,则相较的较为短期。

安全感匮乏带来的完美主义,则是由于我们缺乏内驱的精神需求满足,这源自于我们在文化影响下,对自尊的错误理解。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02 因果倒置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有外界评价可以使我们感到“存在感”,从而提升自尊心,于是其需要不断的寻求外部的正面评价。

但在工作中,来自于领导的正面评价是具有限制性的,领导会出于防止你过于骄傲的原因,而忽略一部分正面评价。

而来自于同事的正面评价,是处于竞争的环境之下,同事们很难发自内心的对我们进行高频次的正面评价,毕竟这影响到资源的争夺。

因此,想要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需要的是来自于内驱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许多人无法获得内驱自尊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随着社会的洪流,按照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去学习、工作、娶妻、生子,但并未考虑过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或者说我们更为看重这些行为带来的外部评价,而不是这些行为对我们自身生活的改善,在事先并未将其设置为自身的精神需求。

而想要获得足够的内驱动力,则需要了解到我们行为的真实目的,以工作举例,工作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获取到金钱,以完成后续的娶妻生子。

而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权,使我们的社交、情感需求得到基于选择权的满足,并不是娶妻生子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娶妻生子。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领导的否定、指责,我们为何总能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十米原木长桌,朋友分列两边,

欢聚,使他们脸上堆满了笑容,

这一次他没有皱紧眉头,

他已经不再担心犯错,

他一定不会再次犯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