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中法戰爭,一地雞毛!

中法戰爭,一地雞毛!

民族英雄馮子才塑像

近代以來,中國人幾乎就是一個印象,之所以我們過得那麼差勁,全都是外國人欺負的。其實哪裡那麼簡單呢,好多事情都是自作自受。中法戰爭大家瞭解到的就是,戰場上贏了卻在談判桌上輸了,令人總是扼腕嘆息。可是實際回到那場戰爭的起源點,卻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首先說法國,法國在歷史上也算個悲催的國家了,雖然屬於列強之列。可是好容易有了個拿破崙站在了世界的頂峰,卻被英俄聯軍撲滅。好容易緩過點勁來,旁邊崛起了一個普魯士。1870年的普法戰爭,又是割地又是賠款。賠款的數量幾十億法郎,這個數字在當年可不得了。那德國人是想一次性把法國人踩在腳下,讓他不得翻身的。但是幸好法蘭西人民夠堅強,搭上了工業革命的列車,三年時間久還清了賠款。這個時候再一看,世界都被其它列強瓜分完了,想來想去就盯上了印度支那地區,就是今天的越南一帶。到了1882年的時候,法國新上臺了一個總理叫茹爾費裡,他通過了一個內閣撥款大概幾百萬法郎,撥了25艘鐵甲艦就準備出兵越南。按說一個小小的越南還用的著這麼多軍事實力,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越南是中國的藩屬國。看這個形式和十年後的中日甲午戰爭差不多了,日本人也是為了拿下另一個藩屬國朝鮮,跟中國幹了一仗。但是這兩場戰爭形式差別非常大,首先法國人戰略目標有限,我只要拿下越南就行了,清政府承認是我的殖民地就可以了。而日本人呢,那是要藉著朝鮮為跳板,目標是北京城呢。而且還有一點就是,那朝鮮可是緊靠著東北,東北可是滿族人的龍興之地,所以越南和朝鮮的重要性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丟了也就丟了。還有就是這個越南國王也也不爭氣,這法國人是他自己引狼入室來的。以前他老感覺中國欺負他,所以想投靠個新老大,看看能不能在這倆老大里面玩點花樣。後來發現,這法國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這時候又來求中國。

中法戰爭,一地雞毛!

恭親王奕

可是這清政府也不傻呀,原來說我在東亞當老大的時候,你們這些人我罩著,可是現在我自己國力也不行了。更何況你這個越南國王夜不老實,私底下揹著我去跟那幫洋人眉來眼去,我為什麼要幫你呢。所以這個是當時清政府中央執政者的共識。首先是當時的中流砥柱恭親王不同意,因為他知道,這個越南不值得保護,不值得因為他跟法國人打一張。所以慈禧總是問他,說法國人欺負我們,我們怎麼辦呀,怎麼抗擊呀。這個恭親王就不怎麼吱聲,當然原因好幾個。一個是當時恭親王年紀大了,這個身體不怎麼好,此前一年還請了一年病假。還有一個呢,就是他的兒子以前總陪著同治皇帝逛妓院那個,同治皇帝因為得了一身的楊梅大瘡死了,這個時候他的兒子也正好病發,也是一身楊梅大瘡。還有呢,那年正好三件大事碰一起,光緒皇帝大婚,大婚之後要親政,慈禧太后五十大壽。所以這個恭親王就玩了一個心眼,你提中法戰爭我就不怎麼理你,反正就是不提主動的建議,就是拖著,拖著看看,等拖到法國把越南佔了,佔了之後我就跟你籤個條約把越南讓給你就算了。所以他就拼命把慈禧太后往三件大事去引,而且據後來的記載,他有一次去見慈禧,整整跪了一個半小時,後來都快站不起來了。反反覆覆講一個事情,臣民熱愛老佛爺您,您得好好辦壽宴,讓大家好好愛戴您啊。可是慈禧太后這時候的態度倒是顯得高風亮節的,說國家可能馬上要打仗,還過啥生日,獻什麼禮物啊,都不要都不要,你們的忠心我知道了,結果恭親王不依不饒講了一個半小時,所以這是恭親王對於越南的態度。還有一個重要的人是李鴻章,李鴻章在1884年的時候在家丁憂守制。這個時候正好丁憂期滿,可以回來當官了。所以中法的形式一旦緊張,朝廷就說沒有比李鴻章更合適的人啦,讓李鴻章去跟法國人辦外交,準備防務準備打仗。李鴻章才不去呢,就是不往南走,他從上海上了船,直接去到了天津,就在這一代晃悠就是不去。所以當時的凡是身上有具體行政負擔的人都知道,這個仗是不能打。但是偏偏慈禧太后特別來勁,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中法戰爭,一地雞毛!

慈禧太后圖片

這就要和慈禧和恭親王的矛盾說起。當年兩人合力幹掉了顧命八大臣,可以說這是他們蜜月期。但是這個恭親王奕因為年輕氣盛,感覺自己能力大,功勞大,所以有時候做事沒那麼仔細。而且一旦有個事情的話,他和慈禧有不同意見,他調門比慈禧還高。有一次太后看天熱,讓太監給他倒杯茶,就他說不用了,直接拿起御杯就喝了起來。總之粗枝大葉令慈禧心裡非常不爽。還有就是他夥同小皇帝同治打死了慈禧最親近的太監安德海,打狗也要看主人嘛,他做錯了是該罰,可是你總該要和慈禧說一聲嘛,結果先斬後奏。總之這種事情,就容易被小人利用。這個小人就善於捕捉這些小細節,然後利用這些小矛盾來達成自己政治上的利益。其中有一個人叫張佩綸(張愛玲的爺爺),這個人名聲很不好。慈禧正對恭親王不滿,他就捕捉到了,參了恭親王一本。這個慈禧和慈安當時感覺這個小叔子有點太不像話,所以就叫過來把這個奏本給他看了,意思就是說你以後不要這樣了,你看都有人說閒話了。要是一般臣子見到這個還不馬上跪地上請罪,結果恭親王一看,好你個張碩論,什麼東西,自己小人一個還敢來參我,看我回頭收拾你。結果兩宮太后弄得是尷尬。所以慈禧一直想要借個機會來把恭親王拿掉,正好中法戰爭來了。你恭親王畏首畏尾,不敢出徵,那我正好啟用能人。再加上一幫御史言官的推波助瀾,這個御史言官有時候很討厭。他不具體做事,就是佔著道德制高點來指指點點,什麼國家大事,國際倫理說的頭頭是道,可是你又沒辦法去反駁他。尤其是一個人令慈禧下了決心,他就是光緒皇帝的親爸爸奕軒。奕軒和奕兩個人是親哥倆,奕軒老是說他六哥膽小,沒有當年的雄風了。要是我的話,帶著大清的兵肯定把法國人打的落花流水。結果他就天天在家裡說這些閒話,就傳到慈禧耳朵裡了。這慈禧正好要搬開老六,他這一來就等於剛想睡覺枕頭來了,現在正好有這個理由,你畏敵如虎,不願意去跟法國人打仗,而你弟弟正好願意去和法國人打仗,所以你退位讓賢把。

中法戰爭,一地雞毛!

中法戰爭場景

所以這個時候,中法戰爭就已經不是戰場上的問題了,而是朝廷內部鬥爭的結果。總體來講,前期打了幾個大敗仗,但是也得繼續咬牙打下去。這個時候醇親王奕軒坐不住了,原來他不幹具體事的時候,什麼都是他的道理,結果一干上了知道難了,最後沒辦法又去找他六哥。說我原來說那個花不應該呀,這個仗不好打呀,恭親王說你看人挑擔不吃力,這回知道不容易了吧。這個時候醇親王也沒辦法,但是想出了一個荒唐的辦法,這個時候就開始準備要推擔子了。說這個朝廷裡面主戰的都是御史言官呀,他們肯定有辦法,這樣讓他們去打仗吧。尤其是前面講的那個張佩綸,你不是屢次上奏摺說這個仗該這麼打,那麼打,軍機處都是廢物嘛,那麼你去打呀!而且你和李鴻章關係最好,李鴻章是最懂海軍的,這麼著你去福建督戰。可是想一想,那張佩綸可是御史言官呀,一個知識分子他哪會打仗。平時在紙上他可以指點江上,那一到了戰場還不倆眼一抹黑。當時張佩綸跑到福建以後還打了這麼一個主意,說你法國人不就是派軍艦來了,你敢上岸嘛,你上岸那幾千人不夠打。所以不在海上設防,反正海上我幹不過你,我就等你登陸,你只要一登陸我就弄死你。可是法國人哪有那麼傻,怎麼可能會上岸。所以在1884年,法國人一通炮擊,也就是三十分鐘,沈葆楨當年創辦的福州船政局,馬尾船廠,整個南陽水師全軍覆沒。幾百官兵,九個艦長,還有十幾年來苦心經營的那麼多設備毀於一旦。張佩綸最後去哪了呢,跑了。他知道他自己不能打仗,所以炮聲一響,那些派去的御史言官全跑了。所以後來張佩綸跑回北京,自己上表請求處分,被髮配邊疆四五年。其實張佩綸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袁世凱就曾對他大加讚賞。只是他去了不該去的位置,所以才令人扼腕嘆息。

總體來講,中法戰爭一地雞毛。至於最後的結局,因為後面馮子才,還有臺灣的劉銘傳打的還不錯,所以我們在談判桌上並沒有割地賠款。但是可以看出,因為朝廷內鬥,最後導致了這樣一次不該發生的戰爭,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