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样让孩子理解平十法和破十法?

用户4195773047926


用小棒分别给孩子摆出破十和平十算式,分别计算,对比解释,区别一目了然孩子很容易懂的



我家有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在没有辅导他写作业之前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破十平十,后来经过了解我理解为凑十和借十的区别。

孩子一年级上册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平十和破十计数法,比如5+4=9,两个数相加不超过十就是简单的平十法。6+8=14,两个数相加超过了十,这就是简单的破十法


现在孩子上一年级下册,已经开始学习更深层的计算方法,比如12-6=6,孩子要先把12分成10和2,在用10减去6,在用4加2,最终得,出6的得数,这是现在学的破十法

而12-6=6用平十法计算就应该是把6分成2和4,先用12减2等于10,在用10减4最后等于6,这就是平十法

多举例说明,让孩子理解计算规律,在孩子平时的计算过程中,不管是用平十还是破十都能快速算出答案


双宝老媽


我来给大家说说这个问题,其实有关于“平十法”和“破十法”,我给朋友过分享过很多次。这次除了有以前分享的内容,我又有了新见解,帮助一年级的小孩子们快速的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我现在所教的是二年级数学,学到的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你看吧,那些计算能力差的孩子,大多是学20以内加减法时非常费劲的孩子,所以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定要掌握的非常好。

这要分几个步骤来学习。

最主要的是先把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掌握熟练。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或者一年级做了大量的口算卡,可是计算能力还不是很好,其实我告诉你,很多家长急于教孩子进行计算,忽略了过程,造成孩子计算能力低下。

先搞定10以内数的合与分。提示下,一定要拿实物让孩子摆一摆,合一合,分一分,再根据实物写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再根据这些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从2到10每个都这样练习,练的多了,孩子不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自然熟练于心。

下面是第二个步骤。熟练知道11到20之间数的组成。

比如:11就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其中后面的“十”和“”一是计数单位一定要大写)写成算式就是10+1=11,以此类推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10+2=12……

20是有2个十或者20个一组成。

掌握了这些我们来说说凑十法。


知道方法后就需要加强练习了。


下面说说“破十法”


下面在说说一个“破十法”的口诀,掌握后孩子口算起来速度也很快。

我给大家解释下,比如14_9=(),减9加1,让4+1=5 所以14_9=5

在比如 17_9=() 减9加1,用7+1=8 17_9=8

在举个减8的例子。14_8=()减8加2,用4+2=6 14_8=6

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孩子们会口算起来很快的。

常加练习,孩子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的计算就会掌握的很好的。这个基础打好后,100以内,或者更大点的计算学生也能很快的掌握。因为算理是一样的不过是数变得大了点而已!

再补充一个“平十法”。

“平十法”是连减,“破十法”是先减后加。不过现在用的多的是“凑十法”。孩子们容易理解哪个就用哪个。我们冀教版教材,没出现“平十法”,用的全是“凑十法”,孩子们学的非常快!

这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有不同意见或者建议,请友友们留言交流沟通!


浅浅的教育


20以内加减法是一年级学习的主要内容,很多学前阶段已经学会了,为什么一年级还要学一年呢?题主提出的理解这个词非常重要,还有就是需要大量的计算练习以达到对于概念认知的稳定性。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不管是进位加法的凑十法或是退位减法的破十法,平十法。基础是熟练10的组成和分解。目的都是提高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的准确度和速度。这才是方法是否高效的衡量标准。回到正题,以下详解,供您参考!

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学计算是系统性的,理解+熟练是每个阶段必须的过程。

第一阶段:10以内所有数的分拆;第二阶段:10的组成和分解(计算根基);第三阶段:进位加法,也就是凑十法;第四阶段:借位减法,也就是平十法和破十法的应用场景。要说理解,必须前面的阶段熟练掌握。退位减法我在之前问答中也回答过,很多方法,都可以尝试,适合自己的才是高效的,标准就是算得又快又准。

① 破十法与平十法

先说破十法,如果加法学的凑十法,破十法相对容易衔接和理解。其实是把凑十的过程倒过来,以下选自我的一年级趣味数学专栏。这个图就比较清晰可以理解了,也多运用实物来实际操作辅助理解。

思路是十几分成十和几,十减几剩几,几再加几等于多少,操作步骤明显比第三阶段多了。

15分拆10和5 →10-7+5.

平十法也称分十法,是先考虑减数,比如上面题目15-7。先看减数7,被减数个位的5不够减7,怎么办?把减数分拆5和2,先把个位减完,15-5,这样出现一个10。然后再减去2。

7分拆5和2 → 15-5-2

一个是先减后加,一个是连减。

结语

从课程要求角度,建议学破十法就可以了,和凑十法有连续性,后续第五阶段,也可以尝试减法口诀。提升速度。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干货知识


一学堂王老师


简单粗暴的说,平十法就是把后面拆开,迫使法就是把前边拆开。当然他们都是用在退位减上。

对于家长辅导学生的计算来讲,名字非常不重要,关键是熟练应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1.平十法(分后边)

既然我们要分后边,那么我们就要看前边再分,否则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17-8,我们需要把后面的数字8分成7和1,问题就简单了,17减完7之后再减一个1,其实再计算一步就是10-1=9。

也就是说,分后边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把前面的个位数数字进行一个看准。同样我们再看一看,14-7,其实你懂的,只要把后面的数字器分成4和3就可以了,然后我们中间有一部计算,变成了10-3最终答案的7。

2.破十法(把前面分成十加几,然后用10减后一个数,再加上这个几)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17减8来举例子吧。我们把17分成10和7,然后用10-8得出一个数字2,再把数字2和数字7进行相加,最后得出的答案是9。

对于14-7,我们首先应当把14分成10和4,然后用10-7得出一个数字3,我们把数字3和分出来的数字4加在一起,那么最终答案就是7。

对于家长辅导孩子来讲,不要过于强调他的名字,而是应当让孩子理解计算过程,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这种方法,没有什么优秀或者不优秀的区别,不同的孩子,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取向于哪一种方法,也没有什么优点之分,家长也没有必要让孩子连文化方法都掌握,对于孩子来讲掌握一种方法快速高效,并且保证正确计算就可以了。

其实数学就是一个数字变换的过程,特别对于计算来讲,谁的脑子快,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数字的换位,分解加减,没有其他的技巧。


义诚老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815000d2a0e2d680cef\

小逗包知识


数数法

15-8=7为例,孩子很可能会利用手指头,或者小积木等,从15里面一个一个的去减,减掉8个后,发现还剩下7个。

这种算法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较费时。刚开始可以允许孩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学前和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进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绎,所以很多孩子会借助掰手指或者小积木等来完成计算,这是正常的表现。

以后我们只要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会到其它方法更便捷,并且抽象思维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种算法。

做减法想加法

比如我们要算15-8=?,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8等于15,然后由此推出158就等于

这种方法最省时,但也最难。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破十法

比如

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的好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比如

17-9=?就是将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于8

平十法(砍尾法)

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这样要算呢?因为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

也就是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破十法”比较容易掌握,之前就教过“凑十歌”:

凑 十 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

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其实 1+9、5+5 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就不难了。

“破十法”就是把“凑十法”倒过来,只要让孩子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十几=几就可以了。“凑十法”和“破十法”相互转化,熟练掌握以后不但能算的快,还能保证不出错。

对于“平十法”,孩子们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是受“凑十”、“破十”先入为主的影响,拆解错误;二是在在第二步加减符号搞混。孩子接触一个新知识点,有没有掌握?掌握够不够熟练?都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完成。

下面列一些“破十法”练习题,可让孩子试做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