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四大名著大字本

北京大学中文系刘勇强教授曾说,“四大名著”是我们的“国民读物”(点击蓝字查看),意思是说这几本书几乎人人都读,是大家共读的名著。此言不虚。书店里的“四大名著”版本很多,质量参差不齐,那么该如何选择一个好版本呢?在谈如何选择佳本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四大名著”的文本特点。了解它们的文本特点之后,我们就能较好地理解选择好版本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主要也是想引起大家重视看书选版本这个事情。不熟悉古代典籍的读者可能认为“四大名著”跟现代的书如《白鹿原》《尘埃落定》等长篇小说一样,一经印刷,所有版本的文字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水浒传》的成书定型经历了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水浒传》书影(古代刻本)

“水浒”故事最初的萌芽是在宋元之际(公元13世纪),它主要流行在民间,开始的时候是一些独立的小故事,后来被文人注意,写进书中,像《大宋宣和遗事》,这个时候,故事比较简单,可能只是对故事的概述,或者说像一个提纲,其细节大概由说书人在表演时临时演绎发挥。由于这些故事很受老百姓欢迎,所以讲的人就越来越多,影响大了之后,搞杂剧创作的人也来写。就这样,参与讲述,参与加工,参与创作的人越来越多。它流传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广,它所汇集的民间“智慧”就越多。大概到了二百多年后的明代嘉靖时期(16世纪初期),水浒故事的“小说版”就大体定型了。然而,所谓的“定型”并不意味着定于“一尊”,这个时候的“小说版”只是故事主干确立了,还不能说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文本。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水浒传》的文本主要有简本、繁本两种。这两种文本在内容情节、篇幅大小上都有不同,例如繁本有一百回本(代表性的是“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简本有一百一十五回本(简本),还有繁简结合的一百二十回本(代表性的有袁无涯刊本)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避难就易地说,主要的区别是水浒好汉招安以后的内容。在繁本系统里,水浒好汉招安后主要的事迹是到北方征打辽国,到南方平定方腊,而在简本系统中,水浒好汉在此之外又加入了征田虎、征王庆两个故事。简本和繁简

结合本里的故事多了两个,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故事多了,但内容太粗糙,文字的精良程度和艺术水平反而不如那一百回的繁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多数整理本都选择整理一百回繁本《水浒传》的缘故。

就算出现了简、繁两种主要文本,《水浒传》的文本衍生也还没有结束,其他的文本形式仍然有市场。此后也仍然有新文本孳生,其中最主要的是清代初期(17世纪初期)文学家金圣叹删节的七十回本《水浒》。金圣叹很不满意水浒英雄接收招安这种情节安排,于是断然把七十回后的内容删去了,同时还润色了一下前七十回本的文字。金圣叹这个删节本在清代影响力非常大,流行了两百多年。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是在金圣叹删节本的基础上做的整理本。这个整理本成了广大读者阅读《水浒传》的主要版本,该版本流行了近三十年,直到1975年新的一百回本整理出版后,七十回本才逐渐退出市场。新中国成立以后,《水浒传》的文本就开始趋于统一了。目前各个出版社所出的《水浒传》基本上都是一百回本,内容基本一致。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七十回本《水浒》(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一百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我们经常接到学生家长来电问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的《水浒传》全不全,有些家长知道一百二十回本,就进而咨询这一百二十回本是不是更全,他们主要是担心自家孩子看的版本内容不全,影响考试。我们认为,这种担心其实是多虑的,像版本这种学术问题,至今仍是学术争议较多话题,中学考试基本上是不会考这些学术上仍有争议仍在探讨的问题的。

上面,我们讲《水浒传》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古代的典籍文本情况很复杂,跟我们现代作品的情况不一样。换而言之,对一般读者来说,读古代的典籍应该选好的整理本,尤其是像“四大名著”这样的几乎人人必读的基本书,尤应留意版本。

市场上的“四大名著”版本非常多,质量良莠不齐,那么怎么分辨呢?下面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查看封面、扉页、版权页、前言等,看看有没有真正的整理者。

整理者是一本书的“学术责任人”,能够负得起“文责”。没有标明、说明整理者的,极有可能是劣本、抄袭本。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出版社成立之初,就开始组织人员整理“四大名著”。整理工作先后由具有深厚文史素养的聂绀弩、张友鸾、顾学颉、黄肃秋、汪静之、周汝昌、李易等人承担。由于该项工作是出版社安排的工作任务,所以出版时没有署个人名字,这是特定历史情况下的特殊情况。1980年以后,由冯其庸先生等红学家们共同整理的《红楼梦》,该工作仍为集体作品,故最后署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校注”。如今其他三大名著在修订再版时,则会在“出版说明”或“前言”中将相关人员及其工作内容予以交代说明。这既是对参与者劳动的尊重,也是对读者负责。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1982年3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前八十回的底本,

以萃文书屋排印的程甲本为后四十回的底本,

重新整理的《红楼梦》首次印行

该书1996年12月出了修订版(第二版)

2008年再次修订(第三版)

关于此点,我们还想补充的是,仅标明某某主编,也极有可能有问题。署名为胡乱化名,查无实据的也极可能有问题。古代文献整理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学术工作,像“四大名著”这种文本、版本都很复杂的书,尤其需要整理者具备深厚的学养。

对于严肃认真的学者来说,整理“四大名著”无疑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应相信只有专业的人才能胜任专业的事情,只有真正严肃认真的学者,才能胜任“四大名著”的整理工作。根据常识,那些敢于整理“四大名著”的学者,一般都是在该领域有过长时间研究的人,他们也会发表或出版过相关论著,所以,我们还是能比较容易查询他们的资料,了解他们的情况的。第二,查看有无前言、整理说明、凡例、后记等。

为什么要查看这些?因为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整理者所做工作的情况。看他是真整理还是假整理。一般而言,“前言”主要是介绍该书的内容、特色、价值等。“整理说明”“凡例”主要介绍整理工作的细节,比如他以哪个版本为根据(底本),这个底本有什么特点,存在什么问题,整理者如何补救这些问题。我们也来举个例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里有一篇《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里面介绍这个整理本是以明代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做底本的,然后参考了六种清代的刊本。文中解释了为什么要用“世德堂本”,也说明了“世德堂本”的不足。比如这个版本没有关于唐僧的出身的故事,没有这块内容,书中故事前后的情节有的难以照应,于是整理者就用另一些版本来补救,使其更合理。其详细情况是这样的: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西游记》中《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

初版时,我们就根据“书业公记”本把这一段补了出来,作为第九回,并将世德堂本的第九回到第十二回四回文字,并作三回,分回和回目,均改从《西游真诠》各本的第十到第十二回。这次重排,考虑到补出的这一回既然不像是吴承恩的原作,所以便把它作为“附录”,排在第八回之后,第九到第十二回,仍然恢复世德堂本原貌。

这样处理,既弥补了世德堂本情节上的不相照应之处,又保持了它的完整性,可能较为妥当一些。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西游记》目录中的“附录”

这就是第八回、第九回之间多出一个“附录”的原因,细心的读者可能早就观察到了。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整理工作是严肃的、负责任的,整理者在整理该书的时候是有“创造性”的贡献的。大家可以比对一下,看看其他版本的《西游记》如何处理的,以及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处理。那些没有认真交代其办法和原因的整理本,我想是很成问题的。对比这种创造性整理的地方,我想读者一可以检查一个整理者的水平,二可以辨识孰优孰劣,三还可以顺带检查是不是有抄袭的情况。

第三,看注释。

现在的古典小说整理本,标点+注释几乎是标配的组合。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的中国古典小说整理本,在当代出版史上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四大名著”整理本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目前有些出版单位或商家在营销时宣称他们的本子“无障碍”,所谓的无障碍说到底就是拼音、注释。但是细究一下,注释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无障碍”,恐怕也很难说清楚,所以“无障碍”这个口号是虚多实少的。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注释不可能毫无原则的注释,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没有轻重缓急。大体说来,注释有详、简两种策略。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是详注的代表。《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里面涉及的语词、典章制度、历史文化等非常丰富,所以《红楼梦》注释多达2350余条。相比较而言,《水浒传》等三本书的注释较为简略,《水浒传》注释510条,《三国演义》注释571条,《西游记》注释727条,这是因为它们的注释重点是方言俗语,这也是这些作品中最最困难的地方,甚至连字典都查不到(有些字典引用例证,反而是根据这些注释来做的)。所以说,注释不是简单的倚多为胜,还要看它的质量。我这样说当然不是自诩我们的注释最好,事实上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在根据专家、读者的反馈意见,陆续修订注释,增加注释,使注释的内容更加完善。

第四,看书的厚度。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四大名著”内容完整,注释分量适中,字号也是比较正常的。下面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四大名著”为例(该书为32开,成品尺寸为202×140毫米,870字/页左右),看看四部小说的字号、页码的数值:

《红楼梦》,10.5磅;1602页

《水浒传》,10.5磅;1328页

《西游记》,10.5磅;1263页

《三国演义》,10.5磅;1032页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四大名著

所以,正常情况下,“四大名著”每本书的页数至少是1000页,如果低于这个页数,只有两种可能:一、缩小字号;二、扩大开本。今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推出了“四大名著大字本”,字号、开本也都相应地放大了不少(开本为小16开,成品尺寸为168×240毫米,710字/页左右),其字号与页数的数值如下:

《红楼梦》,12.5磅;1710页

《水浒传》,12.5磅;1396页

《西游记》,12.5磅;1312页

《三国演义》,12.5磅;1081页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四大名著大字本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读本丛书版与大字本尺寸对比图

可以看出,字号、开本同时放大后,书的页数基本上与“读本丛书”版差不多。“四大名著”,如果一本书页数太少,我们就应该留心其内容是不是在什么地方动了手脚。

以上四点,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地方,希望能为读者朋友们购书提供帮助,如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自动忽略本文的意见。如果您有更多高招、妙招,不妨在留言

区留下您的高见。

特别推荐

四大名著大字本

2019年暑期新出炉的“四大名著大字本”,是人文社在优质版本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新版本,有如下特点:

(1)底本文字沿用人文社发行量最大的经典“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版四大名著。内容完整,整理严谨,注释准确(四本注释共计4100余条)。其中《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都经过了最新的文字修订。(2)随书附赠首发于珍藏版“四大名著”的6种美观实用的图表:

《红楼梦》中附有《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表》《主仆关系表》;

《水浒传》中附有《英雄谱》;

《西游记》中附有《西游取经历难平妖简表》;

《三国演义》中附有《三国演义地图》《三国时期大事年表》。

这些图表在青少年读者阅读名著时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3)正文字号12.5磅(大于小四〔12磅〕,小于四号〔14磅〕字),字大行疏,正文文字的视觉效果比普通图书大一倍,能减轻阅读时的视力压力。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读本丛书版与大字本正文文字大小对比图

(4)小16开平装,书品宽大,一书多册,厚度适中,拿在手里特别舒适。(5)封面以沈尹默书法题签与传统绣像结合形式简洁,富有隽永的古典韵味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西游记》大字本封面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四大名著版本那么多,怎么辨别优与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