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些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养“废”的?

PlightFlower


你好,我是青榄君,一个拥有百万粉丝教育公众号的作者,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见解:


想养“废”一个孩子,就管他,使劲管他!


1、被过分管束的孩子没有自主性


有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深深误解,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相信孩子的自主性,认为只有按规划的道路走,孩子才会好:

孩子喜欢文史哲,偏要他学数理化;

孩子喜欢创意工作,偏要他当公务员。

甚至管孩子到了细节:

不能留长头发,学习会分心;

休息时间都要用在补习班,不能浪费;

要定更高目标,不能懈怠……

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管着孩子跟着节奏走,等有天,没有了父母的他律,孩子也失去了自律。


2、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丧失幸福感


一位在投行做HR的朋友,面试过一位求职者,国内名校生兼海归,履历闪闪发光。

然而,这位万里挑一的求职者,眼里却没有光芒。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应聘时,他说,是父母要的。

完全感受不到他的自豪感和如果成功应聘的幸福感。

张德芬说:“太多条件优越的孩子,茫然地活着,感受不到幸福。”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而活;

没有内在价值感,需要被夸才能确认自己是好的;

一旦工作或学习受挫,就陷入深深的迷茫……

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从小靠外界的力量推着走,抹杀了内心真实的欲望和动力,长大后缺乏价值感和意义感,无法获得幸福感。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的生长,源自于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

不过分管束孩子,不是放任不管孩子,而是:

  • 尊重孩子发展的潜能,看见孩子的独特需求,允许孩子去探索和尝试,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和自信的人;

  • 养育、保护孩子与逐渐放手并行,一边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明确界限,一边克服向孩子授权的恐慌和焦虑,让孩子习得责任感和能力感;

  • 以示范代替说教,以鼓励代替惩罚,允许孩子在摸索的过程中犯错,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和孩子共同成长。

爱他,如他所愿;而非,如你所愿。


我是青榄君,一位教育工作者,关注家庭教育,百万人关注的“青榄家长地带”公众号的作者,本篇回答部分内容选取我的原创文章《上海“流浪汉”意外爆红背后真相:毁掉一个孩子,就管他,使劲管他》,如果你也喜欢我的回答,请为我点赞或者留言评论,记得关注我哦!


青榄教育


自己累省吃俭用,给孩子的却是最好的,活生生的就是一个富二代,不让孩子吃苦受累,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这样不过五年,你的孩子就是一个废物。

我给大家讲一个现实中的故事吧。

我有一个同事,20年前我们在深圳的一个公司里打工,二口子平时很节约,按正常水平,一个月怎么省也得要花个1500元,他们一个月600多就够,晚上不加班的时候二口子出去买点东西回来,在宿舍偷偷摸摸的煮点稀饭,就点咸菜,当时的宿舍是不允许做饭点,大多数人不加班出去买点东西,怎么的也要吃点好的改善下生活,但他们二口子说,外面的饭太贵了,当时他们二口子一个月赚5000多一点,在外面打了十多年工存了点钱,在他们的镇上修了套300多平的房子,当时花了20多万。他们的孩子一直都是姥姥在带,因为对孩子有愧疚,他们给孩子买的是最好的,孩子的学习尽管不好,他们还是花高价给上的最好的学校,孩子高中没念完就感觉压力大就自己不想上了,没办法就去上技校。

在技校就学会了各种花钱,而且想办法各种要钱,今天要请师傅吃饭,明天给老师送礼。在2010年左右一个月怎么的也要寄回去3000多点,但是孩子还是不够花,这些钱让孩子拿去全消费了,衣服鞋子全是名牌的,一包烟也是30多的,在当时孩子的父亲不让给这么多的钱,但是妈妈就说,孩子没有钱是会去偷的会去抢的,我赚的钱我愿意给我儿子,没办法就这样过了三年,孩子也毕业了,到工地上开挖掘机,没做到一个月,孩子又说在工地上太脏太累了,不想做了。然后就跟着父母出来打工了,一个技校花了十几万,就这样说不做就不做了。

当时孩子20岁了,就跟父母进了工厂里打工,也是找了份很轻松的工作,孩子本质上是还是很不错的,父母好好引导的话也是没问题,儿子都没说辛苦,妈妈就心疼的不得了,哎哟我儿子好辛苦呀,这么晚了还在加班。结果儿子做了半年就不做了,今天去做这个明天去做那个,钱是给了不少,但一样事儿也没有做成,自己一份钱没赚,就说要到市里买房子还要买车子,没办法父母就花了100多万全款给买了房子车子,全落在了儿子的名下。

要是儿子好歹能赚个2000多自己能养活自己也不错,但儿子找了个女朋友直接住家里,一份钱的收入都没有,全靠老妈一个月寄3000过活。后来女朋友怀孕了,父母出了彩礼给结的婚,结完婚后二口子更是理所当然的住家里玩了,后来生了个女儿,小二口在家带孩子,老妈妈每个月寄回去4000,平时大的开支另外给,比如小孩子刚出生办了个游泳管的VIP卡就花了68888,原来是给小孩子洗澡的,洗一次澡80元,现在老二口在张罗着让小二口生二胎,反正我们能赚,每个月我们寄钱回去,我们是苦习惯了,我们苦点没有关系,只要孩子们过的好就行了。

到现在儿子媳妇都30岁了,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就在家带孩子,老二口五十多了,高工资不知道还能拿多少年,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毁了儿子,等那天老二口没收入了,炒知道一家人怎么过下去。


张月167016650


现在这个时代,父母过分宠溺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基本上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疼他们,不让他们干一点点的活,也舍不得他们吃一点点苦,等到长大了之后,这不会做、那不会做,还是和以前一样,跟父母要这要那,要房、车、钱,如果父母一旦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反而反问父母,你们既然给不了我好的生活,为什么要生我?小时候为什么要那么惯着我,导致我现在什么都不会做!

还有的是偏远地区的孩子,家里条件不好,但是自己的孩子非常的争气,从小懂事,学习上进,往往就会跟电视里演的一样,家里供不起上学,需要他退学去打工来维持家用,也是一种悲哀吧,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并不代表没有。

大多数存在着的还是那些从小“衣食无忧,父母惯着”的孩子,啃老啃的理直气壮,如果家庭满足不了他们的啃老现象,他们反倒会怪罪父母,别说孝顺、感恩了,不恨父母就算不错的了,这何尝不是现在教育的缺失,父母把孩子给养废了的情况普遍存在。


教语文的黄老师


溺爱吧!我爸爸以前的同事,姓魏,有做皮鞋的手艺(我爸爸是制作猪皮、牛皮的老工人,姓魏的老师傅则是制作皮鞋的老工人)。八九十年代,他开了一家皮鞋厂,一下子就发财了……他家的孙子和孙女娇惯到什么程度呢?孙子在学校骂老师、打同学,每次都由家长出面用钱摆平;孙女小一些,(因为是超生,罚款都罚了好多万)听说两三岁了还不让下地走路,成天抱在怀里,大人们嫌地下脏,怕孙女的鞋弄脏了……现在三十出头的孙子天天闯祸,成了派出所的常客;孙女二十多岁,不但整容整成了蛇精脸,还天天流连于夜场……总而言之都是些不成器的家伙😡他们发财的爷爷早就气死了;近几年皮鞋厂的生意不好,基本上垮掉了;他们的爸爸因为两个孩子不听话,早就心力交瘁了……


凤146983974


孩子是父母教坏的,这种说法可能稍有点偏激,但是也的确有一些道理。

比如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刚出生一两岁两三岁,我们大人总觉得这孩子非常的聪明,活泼可爱,而且非常的懂事,非常的听话,总觉得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变得非常非常的优秀。可是等到孩子到了七八岁八九岁的时候,我们慢慢的觉得孩子变了,变得没有以前可爱,没有以前优秀。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大概十几岁,我们真正的醒悟过来,这个孩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所有的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包括我们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人,也觉得自己的孙子外孙子,孙女,外孙女总比别人家的孩子要优秀。第二个因素是所有的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确实显得比较可爱,慢慢的长大了,他的很多的缺点也表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开始越来越发现这孩子没有那么优秀了。第三个原因就是孩子的发展跟我们的期望有了偏差,有了距离,所以我们不再像孩子小时候那样喜欢他。第四个因素其实是人的本能,就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啊,最小的时候我们做老人的也好,做父母的也好,都比较喜欢。总是想把孩子当一个宝贝一样,捧在手心里面。但我们很少见到对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依然能够像对待刚出生的孩子那样。

那么从问题的根源上来分析,是不是父母把孩子培养得越来越不优秀了呢?这句话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观察一下身边很多的家庭,家庭教育是不合格的,我们很多父母生了孩子,但并没有好好的教育他,我们都在忙自己的工作,我们没有时间去耐心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即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也是批评指责,埋怨,做得最好的可能就是能够用较多的时间陪着孩子写作业。

还有一些,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农村很多留守儿童父母把孩子生下来交给了老人来管理,然后夫妻两人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这也成了一个非常普遍而严重的社会现象。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育,这是我们目前的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

我们很多父母可能会找出一大堆理由为自己开脱,说自己没有时间啊,没有精力呀,还得要挣钱,还得养家糊口啊,等等等等很多的理由。但是养育孩子,可能夫妻两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希望作为父母者,还是要慎重对待。






清凉室主


现在的父母把孩子养废了的不少,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独生子女居多,父母都心疼孩子,使得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单的家务活不会做,出点力气的活不愿意干,苦点累点了就质问父母,你们既然给不了我好的生活,为什么还要生我,让我来遭罪,给不了我好的生活,还教育我要求我感恩,孝顺,别人有好几个楼,而我却租楼把钱给了别人,别人用苹果手机,我却用破烂手机,说我的目标是去罗马,别人已经在罗马快乐的生活了,我却死在去往罗马的路上。这是孩子对亲生父母说的话,简直是不可思议,孩子长心了吗,啃老还啃的这么大言不惭,这么的理直气壮,父母的悲哀啊!惯吧,惯养出来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父母心疼孩子,不舍得打骂,到最后孩子心疼你吗,还说你给不了我最好的生活,还要求我孝顺你,感恩你,不恨你就不错了,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父母自己把孩子给养废了。


生命如歌6306


养废一个孩子,只需要三步:不理ta,不信任ta,控制ta。

余华曾说:“童年, 就像把整个世界当作一个复印机一样,把这个世界复印到你的一张白纸上,以后你做的都是一些局部的修改了,这儿修修,那儿修修,但它那个基本的结构就是这样了。”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如果你在童年时期没有给孩子树立基本的框架,以后终其一生都会非常艰难。无数案例证明,后来被养“废”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父母在10岁以前没有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缺席孩子成长的家庭,更容易产生问题孩子。

龙应台说:“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不少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忙于工作,不能很好地陪伴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废”掉。

成龙,是国际知名的武打明星,但他却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父亲。64岁的成龙谈到子女的教育曾潸然泪下,说“儿女都不争气”。但“不争气”的儿女是谁养废的?恐怕其中也有成龙自己的问题。对于儿子,连陪他吃饭都是奢侈,更不用说接送上下学了;对于女儿,更是连认都不敢认,以至于后来“小龙女”叛逆出柜。

三观不正的父母,无法养出端正的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中国日报》曾经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个熊孩子在飞机上不断骚扰邻座的日本籍华裔小哥。小哥忍了一会儿,建议家长管一管,谁知家长不仅不管,反而骂对方。结果一家人一落地就被遣返国内。

可想而知,这样的家长会养出怎样的孩子?恐怕将来会像玛莎拉蒂女子那样蛮横霸道。

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多。

孟非说:父母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演员焦俊艳的父母很恩爱,而且从来不吝啬在她面前秀恩爱,一起旅游时,爸爸跟妈妈有说有笑,爸爸还吐槽跟女儿聊不起来,还是和老婆最好,直接把她屏蔽在一旁,但这种感觉她却觉得特别幸福,能够当父母的电灯泡,是一种幸福的多余感。

相反,那些父母经常吵架、动不动大打出手、父亲或母亲出轨外遇的家庭,为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孩子更容易“废”掉,即便是学习成绩不错,也会有很多心理上的问题。


磊哥人生观


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养“废”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生活不能自理

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的小孩子要啥有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是这样的孩子的脾气各个还大的不行,家长就像伺候小祖宗的一样伺候的这样孩子,养尊处优的他们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

有一次去公园,我看到了一个6年级的孩子,走着走着鞋带开了,然后很自觉的脚伸到妈妈的脚下,妈妈弯腰就给孩子系上了,其实但是我绝大很震惊的,这么大的孩子自己系鞋带都不会,难道要一辈子带着妈妈生活吗?如果妈妈不在身边,是不是他的生活会一团糟哦!

2、不能承受一点点的挫折

被父母养废的孩子,不能经受一点点的挫折,很多时候就是父母顺着惯着,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安逸舒适的生活,一旦到社会上经受一点风吹雨打,但凡遇到一点点的不顺心,挫折、压力和委屈就回家拿父母撒气。

最近闹得很凶的新闻,把自己的目前杀了之后还理直气壮的说,我又没有啥别人,我杀的是我的妈妈,这样的孩子难道不是教育废之后的父母自食恶果了吗?

3、没有一点责任心和自我管理意识,虚拟世界里上网,不愿意面对现实

现在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意找工作,天天宅在家里,上网到打游戏,天天活在虚拟的网络里面,不愿意面对现实,做啃老一族,这样的孩子父母教育出来不期望给自己养老,但是最起码可以把自己养活了啊,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上完大学之后还要继续养,父母的退休金是给自己养老的,不是给孩子们养老滴!

小游戏大智慧,欢迎关注和订阅,一起做有趣好玩受孩子欢迎的父母!


亲子成长手册


现在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条件,时代的不同,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是百依百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想买啥就买啥!有的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隔代溺爱!甚至过度的宠爱孩子!

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给我买东西就是应该的,长大以后会影响他的价值观!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过度的溺爱是一种“伤害”!

比如:孩子的吃饭穿衣洗脸刷牙等等生活细节,父母能够操办的事,基本上都帮孩子做完了!

这样孩子就丧失了本来能够自身锻炼的积极性,慢慢的有了依靠,增加了他的“惰性”!就会滋生不劳而获的心态!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甚至吃饭都总哄着,喂孩子!这属于过度的宠爱了!

当然,爱孩子固然没有错!但再爱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磨练才能成长”所谓“穷人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

我觉得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应该是这几点

1、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

2、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孩子刚毅的性格!乐观的态度!

4、品格的修养,和宏伟的格局!

……等等

千万不要过度的宠爱孩子,让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活,也不要太让孩子“省心”,觉得他能理解的家务事,也要让他参与一下!这样,孩子就能够从中懂得了很多东西!

过度的溺爱,是一种“伤害”!


亲子教育文化


把孩子养「废」很简单,不用多,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应该就能彻底毁了孩子了!

我不是想危言耸听,我自己也有个孩子,我总是时刻叮咛自己千万不要犯了以下的错误。


很心急地帮孩子做决定

「做决定」这件事其实很有学问,也关乎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培养思辨的能力。很多父母总自恃着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还多,很喜欢帮孩子下决定、拿主意,殊不知,这正是养废孩子的手段之一。

很勤劳的帮孩子办妥事

觉得孩子办事不牢靠,父母自己来,

觉得孩子理事不斟酌,父母自己来,

觉得孩子做事不利落,父母自己来,

觉得孩子处事不圆滑,父母自己来……

当你很「勤劳」的都帮孩子办妥了,也果真把他养成了「不牢靠」、「不斟酌」、「不利落」、「不圆滑」的个性了!

很自私的帮孩子找借口

孩子若遭遇困难,有不会处理或做不来的情事,在他还没脱口要放弃之前,就先帮他找好借口盾牌,帮他挡下这不利的一切了。说穿了,是不忍心看孩子受挫,也有一种是父母为了自我卸责的防卫机制。这会让孩子养成了未出营就先败的态度,什么事情都先找好借口,为自己垫铺将来失败的理由。

很自以为的帮孩子建社交

听闻很多父母为了要让孩子从小就能发展有益处的人际网络,送私校、送才艺班、送营队之类的手法不胜枚举。为的是让孩子多接触些他们口中将来「有用的人」。若刻意为孩子营造这样的人脉网,会让孩子的眼界变得很狭隘,他不清楚这个社会的其他人际网络面貌,因为他眼见的这些人,都已经是父母精挑细选过的了。这对他以后交友、工作都会形成很大的阻碍,因为他会看不懂这社会上其他形色的人是怎么生活与思考的。



若欣赏我的答复,欢迎点赞或评论,一起讨论育儿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