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请教下幼儿园的老师们,上小班的孩子语言能力都是怎样的?

一个海宁人


一、口齿清晰程度

三年前与现在的孩子,都是三周岁的情况。我明显发现孩子的口齿一届比一届清晰,三年前刚带小班的时候,会很难听清楚孩子在说什么,特别是带着哭腔的时候。

但是近几年发现孩子口齿清晰很多,而且可以完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前的小班,刚入园的几天,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我要找妈妈。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老师,我要找妈妈"。

而现在的孩子,会说"你帮我打电话吧,我妈妈电话是……""老师,你帮我叫滴滴打车回家吧,来导航就可以了。"

当和孩子说明,爸爸妈妈下午四点半放学了才会来接宝宝时,很多孩子开始说"老师,我不哭了""哭也是四点半,不哭也是,我们就不要哭了吧。""老师,对不起,我又哭了,你能帮我搽一下眼泪吗?"

孩子真的太可爱了,以至于如此忙乱我们还是会被孩子逗乐,忍不住抱抱他们。

因为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因为小天使非常可爱。

三、自理能力明显进步

三年前的孩子,穿鞋,脱裤子都需要老师帮忙,中午睡觉抱被子、拿自己书包换衣服、找椅子都要老师一个一个带着找,至少半学期。

但是现在,一个星期之后,情绪稳定之后他们会能自己做好多事情了。

真的感觉时代在进步,孩子在进步,家长也确实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大的心思。

我是【因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线工作者,家有两岁萌娃小久久。我手写我心,育儿路上你并不孤单,欢迎关注!


因为是麻麻


会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

比如:我要尿尿,我想喝水,我吃饱了,我饿了等等,另外有些小孩虽然会表达,但也还需要家长的不断重复提醒

我二女儿2周岁送幼儿园时,每天我送她去幼儿园的路上,都会提醒她生活上一些基本需求的表达:要喝水,跟老师说:老师,我要喝水;如果走路时有小朋友挡路了,要说:请让一下!;饿了,跟老师说:我饿了;等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小孩表达能力,也帮助小孩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育儿路上的妈妈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一样的。性格外向的小朋友就比较会表现自己,也很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关点。性格内向的小朋友则相反,他们喜欢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性格内向的小朋友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蕾蕾的小日子


我儿子小班,性格比较内向,但是每天回来都会主动告诉我幼儿园的“大事”,表达的很清楚。


O樱桃肉丸子O


优丫漫绘本馆告诉你怎样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提供语言刺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学说话是从听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的,成人给予他们的任何一个口头言语的刺激,都是对他们听说能力的训练。

在与孩子交谈时,要做到用词恰当、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速度适中,使孩子听清每一个字的正确发音,以规范的语言去影响幼儿。要培养孩子学会听别人说话,不插嘴的好习惯。

经常播放一些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录音磁带,使孩子们在良好的语言刺激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父母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

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幼儿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父母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生活经历丰富了,孩子想说的话就会越来越多,但由于词汇贫乏、常用词不确切,句子不完整,说话的语句不连贯。这时,要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教他们运用词构成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

如,幼儿观察自然中生物的变化,看到绿色的葱叶,教幼儿说:“绿油油的叶子”。请幼儿触摸乌龟、启发幼儿说:“乌龟的背真硬啊!”这样长时间的示范和启发,孩子们就能学会讲完整的话。

一日生活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幼儿接触交谈,结合每天的生活,让他们说说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或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如,“今天小朋友想去哪里玩扩”“今天你们玩了什么游戏?怎么玩的?”“今天小朋友学到了什么本领?”等等。

如果带幼儿出去散步、参观、浏览更是发展孩子口语表达的好机会,可以边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边引导孩子说话。例如,带幼儿春游,看见天空中有风竿等。幼儿会说:“风筝风筝”。

这时就问:“什么地方有风等?”是什么样子的风筝?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你放过风筝吗?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都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父母还可以利用绘本、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三、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幼儿有话愿说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父母应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如让孩子们给我们讲故事,教他先要向大家问好,再要介绍自己是哪个班的小朋友,今年几岁了,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而每次我自己讲故事给他们听的时候都会说:“今天,我讲的故事是……。”等我讲完了故事,我会要求孩子们说一说今天我讲的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上去讲故事都不会自我介绍,只会说一个题目,这时,我会一句句地教孩子们说完整话,让孩子知道话要说完整。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这一语言活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各种有趣的事情,还增加了词汇量,说话清楚了,完整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幼儿在听故事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和父母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幼儿乐于交流与表达。 

四、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个幼儿为一件玩具发生了矛盾,一方想从对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则千方百计不让对方拿走。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父母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父母的语言可为幼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重视培养孩子“听”的习惯,而忽视了倾听孩子的表达。我们应及时调整,在倾听中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提高孩子的口语水平。孩子曹欢把自己看到或听到什么告诉老师,虽然他们语无伦次,我们都要认真、耐心、欣赏的态度听完,并用眼神鼓励他们,激发他们不断说话的兴趣,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达力才能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是他们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小班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最迅速,最敏感的时期,加强对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优丫漫引进国外先进、主流的研发成果,以儿童为中心导向,设置个性化课程,构建系统化模式,将绘本阅听、绘本艺术、绘本烘焙、自然科学等多个项目融为一体,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儿童绘本阅读中心。

优丫漫绘本馆,注重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等各项能力,激发幼儿的潜能和情感,以满足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需求。

爱吃草莓的老仙女


上小班的孩子都能够作简单的自我介绍,能讲述自己生活中所见的事情。由于词比较少,表达的有一点不流畅,断断续续好像口吃一样。也会表达自己的需求。通过学习和跟别人交流多了,慢慢就会更加完整,连贯,清晰的表达了。


人之初育儿堂


请教下幼儿园的老师们,上小班的孩子语言能力都是怎样的?

小班的幼儿一般都是3-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他们有些发音还不够准确清晰。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比如说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我想要出去玩·····),只是他们的语句不够完善,优势会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他们对词义的理解比较表面化和具体化(比如他们听不懂大人常说的反话,会把反话理解成表面意思)。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别人交往;引导他们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入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需要;帮助幼儿懂得日常生活用语;


Vivian倩倩


都不一样的,经验丰富的老师经常说我家表达能力差,两岁半才能说几个字的句子。不到三岁上的幼儿园,学校里吃的啥都说不出来。不过上了两年,读书能力在班里数一数二的。家长没教过,全靠学校老师,学的挺快的,老师都说她聪明。


春雨绵绵飞


小班新生入园,幼儿园老师给你的建议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广大宝妈宝爸们对幼儿园的好奇、以及宝宝即将入园的不安可以做一些浅显的解答。(一)、哭闹现象第一篇讲一下宝宝入园的哭闹现象[微笑R]分离焦虑小班新生入园总是免不了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大部分是因为幼儿的分离焦虑造成的,分离焦虑通俗的来说就是因为和最亲近的人分离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现象,每个宝宝入园哭闹持续的周期都不一样,有些适应能力强的宝宝在一两天或者一两周就能适应。但我也遇到过适应能力弱,开学好几个月还是哭的孩子。[微笑R]每个孩子上小班都会哭一场吗?并不是,而且随着现在早教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就上过早教班,有过离开家人、集体学习、游戏的经验。个人感觉现在小班开学时哭的孩子的确是一届比一届少了。[微笑R]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没哭,之后几天却哭了,是不是老师对他不好?这种可能性很小哦,有的宝宝第一天去幼儿园会被幼儿园好玩的滑梯、漂亮的教室环境和好玩的游戏材料所吸引,当第二第三天,宝宝适应这种环境的时候,会开始想家、想妈妈,所以其实,第二第三天的时候哭闹现象很有可能会增强。[微笑R]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分离焦虑期?每个家庭的方式都不一样,在这里提几点建议1.送宝宝入园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看见宝宝哭而舍不得走,或是躲在暗处偷偷的看。要知道宝宝一旦发现你还没走或者感觉到你强烈的舍不得和依恋的话会更加不愿和你分开。2.家长需要坚强家长需给予正面的鼓励,而不是看到孩子哭和他一起哭,特别是奶奶们😂3.多和孩子说幼儿园的好处,有好玩的玩具、有老师朋友陪你一起玩。4.让孩子知道我为什么要去上学,和孩子约定好到了放学一定会去接你的,爸爸妈妈不是不要你,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上学,上学是为了什么。


糖Tang


《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中提到幼儿语言的目标是: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我在带小班幼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很多的问题,最开始幼儿入园时 ,有的幼儿就吐字很不清楚,也不能向成人表达他的意思。这其实在他们三岁前在家庭教育中家庭并没有对他们语言能力培养引起重视。所以导致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弱。那么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的语言教育就要引起重视。《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语言目标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在区角活动中鼓励小班幼儿大胆使用语言。孩子的天性在于玩。现在的教育提倡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所以区角活动作为幼儿最常接触的活动区。我们都会应适时鼓励、引导幼儿对话,多组织聊天的活动,给幼儿创造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机会等。小班幼儿对成人的社会已有初步认知,而这些认知大部分表现在娃娃家中。我们给幼儿创设了温馨可爱的娃娃家。一次。我以“客人”的身份去和幼儿一起玩。在娃娃家里,小朋友还不会招待我这个“客人”,我就引导他们:“客人来到家里做客,应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就讨论起来,知道了招待客人应该使用哪些语言,如何去和客人交流等。在娃娃家中还可以组织幼儿与同伴对话,语言交流以及意愿表达等活动。

2、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小班幼儿的生活主要是游戏活动构成的,包括早操、游戏、散步等一些户外活动。而这些活动一般都是集体性活动,人员较多,相对较散漫。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最善于表达自己想干什么、想和谁一起做什么。老师应抓住关键点,引导,鼓励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一次早操活动结束,我们班级在等待上楼梯的间隙,我带着孩子们欣赏幼儿园各种各样的花 ,孩子们看到美丽的花儿,非常喜欢,就都说:“有红色的花、粉红色的花、黄色的花。”有一个小朋友就说;“这么多颜色的花啊!”我就说:“这么多颜色的花我们可以说五颜六色的花。”孩子们对这个新的词语很感兴趣,纷纷地说了起来。第二天的美术活动《花儿朵朵》,我带孩子们欣赏各种各样花的图片,有的小朋友就说:“这些是五颜六色的花!”

3、充分利用图书角来打开小班幼儿的心灵,让幼儿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眼里的世界。小班幼儿的认知有限,但想象却是无限的,图书角是幼儿展现自己的语言的好地方。我们会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以鲜明图画为主但页数不多的图书,组织幼儿去阅读图书。小班幼儿还是很乐意讲述自己眼里的东西,老师做到注意引导、耐心引导、适时鼓励。小班幼儿会把自己看到的表述出来,有时是同伴之间讲,有时也会自己对着书讲。在看书讲述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控制力差,所以小班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决不能呆板单调,应富有活力,形式丰富多样足以吸引幼儿。这样幼儿既能随时随地的学习语言,又能调动其积极主动性,自发的想去学,想去说。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促进幼儿的语言的学习、发展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