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都聽說過孔融四歲讓梨,可長大後的孔融卻因譏諷曹操而死

歷史的長河中,有過太多的文人墨客留下足跡。甚至有些人是少年成名,本文要講述的這位便是東漢末年有名的神童,孔融。說起孔融,這位是儒家思想開創者孔子的後代,並因此而聞名於世。並且孔融也是少年成名,是一位"少年神童"。這位神童的童年出現了一個文明千古的故事,那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讓梨的故事由來

《三字經》當中出現的"融四歲,能讓梨"這個歷史典故,想必大家都很瞭解,孔融四歲的時候,和自己的哥哥們一起吃水果。然而聰明的孔融卻只吃小個的。大人便問他,問什麼只吃小的。孔融卻回答說,我年齡最小,吃的少,所以應該拿最小的。

都聽說過孔融四歲讓梨,可長大後的孔融卻因譏諷曹操而死

在我們現在人看來,四歲的小孩,說出來的話語,卻是比得上大人的語氣。或者正是因為他的聰慧,小小年紀便懂得了很多道理,所以世人都認為,小小的孔融是個少年奇才。如果現在四歲的小孩,懂道理的還真是屈指可數。

都聽說過孔融四歲讓梨,可長大後的孔融卻因譏諷曹操而死

不過話說回來,孔融的確是一位有才能的人。被稱為建安七子的他,詩詞歌賦,可以說十分的拿手。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性格,而且一旦認準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孔融當然也是如此。

都聽說過孔融四歲讓梨,可長大後的孔融卻因譏諷曹操而死

在孔融十三歲的時候,由於才學出眾,博古通今,對於文學上的事情,十分勤奮好學。等到了孔融十六歲的時候,孔融的哥哥有一個朋友名字叫張儉。當時張儉確是州郡要捉拿的犯人,逃到了孔融的家裡,孔融見其可憐,便收留了此人,只不過沒有人想到,最終還是被人告發。張儉逃脫之後,孔融一家人便逃不了干係。而且在認罪伏法方面,一家人爭相認罪。這場面,竟然讓在場的州郡也開始難以斷決,最終定罪於孔融的哥哥。

或許此件事情的發生,也就徹底的改變了孔融的人生價值觀,對於那些不好的官,總是無情的對待。

《後漢書鄭孔荀列傳》:……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聲稱。州郡禮命,皆不就。這當中編輯在了當時孔融對於州郡的長官並不給面子,一來是因為當年事情的懷恨,另外一件事便是文人特有的桀驁不馴的氣質。

都聽說過孔融四歲讓梨,可長大後的孔融卻因譏諷曹操而死

剛正不阿的孔融

話說孔融那剛正不阿和桀驁不馴的性格的確是十分強悍的,尤其痛恨那麼貪官汙吏。而且以孔融的性格,那是絕對不懼怕權貴之人。尤其是東漢末年,宦官專政之後,宦官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於是孔融的檢舉報告中,很多都是這些宦官的子弟們。後來被何進逐步接管朝政,因為性格原因,在一次和上司不合的過程中,藉口辭官回鄉。

直到後來,孔融被重新任用,因為和董卓有些意見不合。董卓這個人也挺有意思的。便將孔融安排到北海之地。那裡的黃巾軍人數眾多。有一次玄德公劉備就曾帶領自己的部隊前來支援孔融。

都聽說過孔融四歲讓梨,可長大後的孔融卻因譏諷曹操而死

《後漢書》:時,黃巾復來侵暴,融乃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融逼急,乃遣東萊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備驚曰:"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賊乃散走。

在接任北海的之後,孔融也沒有閒著,招兵買馬,發傳單。和州郡他們商量對策。同時作為儒家的後代,儒家文化的宣傳自然是少不了的。設置城邑,建立學校等等。孔融在北海的所作所為,絕對做到身為一個儒家人的典範。被當時的人稱為"孔北海"

身居朝廷,傲慢被殺

等到了漢獻帝遷都許昌的時候,孔融也被提拔到了朝廷裡面擔任各種官職,總之就是來朝廷裡面給漢獻帝幫忙。但是在朝廷為官的孔融,反而變得越來越驕橫了起來。對於當時的權臣曹操來說,沒有一絲的尊重。對曹操進行侮辱,譏諷。可是此時的曹操早已不復當年。不管是權利還是實力都十分強悍。

都聽說過孔融四歲讓梨,可長大後的孔融卻因譏諷曹操而死

可此時的孔融貌似並沒有察覺出來什麼。並不知道收斂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反而愈加的猖狂。即使是"宰相肚裡能撐船"但是曹操的性格多疑,個人認為,敢於對曹操進行這種侮辱的人,真的不多。但是曹操的"小宇宙"早晚也有爆發的時候,再後來,終於讓曹操抓到了機會。因為一個言論似乎有些違背儒家思想中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是孔融卻不這麼想。於是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成功的將孔融殺害了,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總結

雖然說孔融是當時的一代名儒大家,但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做得並不是十分到位,甚至有些欠缺,少了幾分謙虛和謹慎的態度,放眼望去,曹操陣營當中,有幾個可以敢和曹操吹鬍子瞪眼的,很少有。那麼傲慢的孔融,被曹操所殺也就情有可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