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溫當年《預防“非典型肺炎”手冊》

2019年12月以來,武漢市陸續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對病例呼吸道標本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結果顯示,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近日,國內多地連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並時有死亡病例發生。

國家衛健委發佈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溫當年《預防“非典型肺炎”手冊》

鑑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與2003年的SARS病毒相似度達80%。另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臨床症狀與傳染途徑也與SARS病毒感染相似。筆者查詢了大量資料,在2003年5月的《安全與健康》雜誌上找到這篇《預防非典型肺炎手冊》。該手冊站在個人預防的角度,在2003年舉國抗擊“非典”的歷史時期,總結了當時國內預防“非典”的一些成功經驗,所寫內容非常系統,措施也很實用。在此非常時期,提供給大家,供參考。希望能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有所幫助。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溫當年《預防“非典型肺炎”手冊》


非典不可怕,預防是關鍵

-預防非典型肺炎手冊

一、三大傳染途徑

1、提防飛沫,病毒隨口水在一米內散播、生存可達六小時。

2、小心口水沾身,尤其在與人共膳時更要注意。

3、勿穿別人衣物,嚴防病毒沾在衣物上的分泌物散播。

二、五大病症

1, 38度以上持續高燒、不退。

2、發冷。

3、咳嗽。

4、頭痛。

5、全身痠軟。

三、預防十法

1、無論患病或接觸患者,一定要戴口罩。

2、發病後不要上學、上班。

3、打噴嚏、咳嗽要掩口,並立即洗手。

4、不要共用毛巾。

5、可有消毒液在室內消毒,並擦抹傢俱。

6、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

7、注意均衡飲食。

8、休息要充足。

9、室內空氣要流通。

10、儘量避免吸菸。

四、正確洗手方法指引

1、用水管的流水洗手。

2、加入皂液,用手擦出泡沫。

3、最少用10秒時間洗擦手指、指甲四周、手掌和手背。別忘了交叉雙手的手指,洗擦手指邊側,並輪流在手心洗擦手指頭。

4、洗擦時切勿沖水。

5、洗擦後,要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洗淨。

6、用抹手紙徹底抹乾雙手。

7、雙手洗乾淨後,不要再直接觸摸水龍頭。可用抹手紙包裹關上水龍頭,或者以雙手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一下再旋緊。

8、不要與別人共用毛巾或紙巾抹手。

9、離去時,可用抹手紙包著旋開門柄。

10、如果使用抹毛巾,應放置妥當,除了不要與他人共用,並應每日至少徹底清洗一次。

五、口罩正確佩戴方法

1、先將頭帶每隔二至四釐米處拉松。

2、戴上口罩並緊貼面部,口罩上端頭帶放於頭後,然後下端頭帶拉過頭部,置於頸後,調校至舒適位置。

3、雙手指尖沿著鼻樑,由中間至兩邊,慢慢向內按壓,至緊貼貼鼻樑。

4、雙手儘量遮蓋口罩並進行正壓及負壓測試。(正壓測試:雙手遮著口罩,大力呼氣。如空氣從口罩邊緣溢出,即佩戴不當,須再次調校;負壓測試:雙手遮著口罩,大力呼氣。口罩中央會陷下,如有空氣從口罩邊緣進人,即佩戴不當,須再次調校。

六、日常生活如何預防非典

1、洗頭:外出返家最好先洗淨頭髮,因為病毒可透過飛沫傳播,只要你置身於密封式空間,病毒的懸浮粒子便會隨空氣漂浮,頭髮成為這些懸浮粒子最佳藏身之處,返家後不洗頭,藏身於頭髮的病毒便會在屋內散播。

2、戴帽:長頭髮的女士們外出最好束起頭髮並戴上大帽子,最好把所有頭髮都包裹,這有助預防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懸浮粒子沾附於髮梢之上。

3、親吻:下班返家切勿第一時間親吻妻子、丈夫或子女,因為懸浮粒子有機會沾附在溼暖的嘴唇和麵頰,應先梳洗,避免把病毒傳給親人。

4、佩戴合格口罩:口罩如果太薄難有作用,應該用紗布、紙質稍厚口罩或N95型口罩(該型號口罩的預防功能較一般手術用口罩為佳,因為孔洞較小,纖維密度高)。使用時手勢要輕,莫將口罩弄皺,緊貼面部,用手指輕按鼻樑部位,讓口罩更伏貼,口罩連續使用四小時便要更換,而N95型雖然最能阻隔病毒,但年長或哮喘人及呼吸不順暢人士不宜佩戴。

5、換衫:衣服要天天替換,最好是一些每天可洗滌的物料,必須乾洗的物料,例如西裝、絨布,始終乾洗的乾淨程度遜色乾溼洗。

6、開窗通風:避免細菌在密封內遊離,時刻打開窗戶有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減低空氣中病毒懸浮粒子。手部最易沾染細菌和病毒,須特別注意清潔衛生。

7、傢俱清潔:飛沫可貼附在頭臉、衣物、被褥、傢俱、桌椅、甚至兒童的玩具表面,一般可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擦;若家有傷風感冒患者,則漂白水濃度提高至開稀50倍(即一份漂白水開稀49份清水)。

8、佩戴手套:公共設施如扶手電梯、車廂的扶手、公共廁所,都成為細菌病毒散播的間接工具,最好戴上手套以防萬一。避免到人煙稠密的地方狂野、卡拉OK。


《安全與健康》雜誌,2003-05-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