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宋朝末代皇帝,生前將寶藏刻在一塊石壁上,七百多年來無人能破解

宋朝又分為北宋和南宋,從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算起,一直到“靖康之難”的轉年,也就是公元一一二七年亡 國的這段時期,被稱為北宋,北宋總共傳了九位皇帝,享國一百六十七年。

宋朝末代皇帝,生前將寶藏刻在一塊石壁上,七百多年來無人能破解

北宋滅亡之後,倖免於難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一路南逃,最後在南京應天 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被殘餘的宗室和一眾大臣擁立為帝,史稱宋高宗,因為要延續皇室的血統,所以國號依然是“宋”,為了方便區別,被稱為南宋。

宋朝末代皇帝,生前將寶藏刻在一塊石壁上,七百多年來無人能破解

然而,趙構建立的這個南宋政 權並不安穩,金國一直沒有放棄對他們的進攻,隨著時間的流逝,漠北草原的蒙古部開始崛起,儘管南宋審時度勢聯合蒙古滅了金國,自己卻也沒能逃過蒙古的入侵,公元一二七九年,“崖山海戰”兵敗之後,南宋徹底覆滅。

宋朝末代皇帝,生前將寶藏刻在一塊石壁上,七百多年來無人能破解

不過,雖然南宋滅亡了,卻有一個傳說流傳至今,相傳位於廣東省和福建省交界的南澳島上,藏著富可敵國的巨大寶藏,其內金銀珠寶不計其數,而藏寶人據說就是逃亡至此的南宋末 代皇帝之一的趙昰。

據《南澳志》記載,南宋景炎元年即公元一二七六年五月,趙昰在福州稱帝,由於元兵進逼,趙昰與其弟趙昺等人在十一月的時候,逃亡到了南澳島,並在澳前村東面修建的行宮住下,其中有一個行宮叫做“太子樓”。

宋朝末代皇帝,生前將寶藏刻在一塊石壁上,七百多年來無人能破解

眼看著追兵步步逼近,趙昰和趙昺打算繼續逃亡,只不過,在離開之前,他們決定把一部分隨身攜帶的金銀珠寶留在南澳島上,為了方便日後尋找,還特意在藏寶地附近的石壁上刻下了文字,可惜的是,由於小皇帝最終在元軍的追殺下投海自盡,導致寶藏從此成了千古之謎。

根據當地人的說法,南宋末代皇室在離開南澳島的時候,曾經把大量的金銀財寶藏在石室內,如果有人能夠將石壁上的文字翻譯成文,並解釋出其中的意義,石壁便會自動開啟,裡面的寶藏歸他所有。

宋朝末代皇帝,生前將寶藏刻在一塊石壁上,七百多年來無人能破解

在《南澳志》中,關於南宋末帝曾經在南澳島上居住了十五天,並且住在太子樓的記載,恰恰與這個民間傳說不謀而合,因為傳說中的藏寶地,就在離太子樓幾十米遠的一堆巨石中,可問題是,要想獲取寶藏,就必須要破解摩崖石刻上的文字。

宋朝末代皇帝,生前將寶藏刻在一塊石壁上,七百多年來無人能破解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石壁剝蝕嚴重,巨石上留下的三十五個文字,早已字跡殘缺不全,很難辨認,至今無人能夠破解,不過,想必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使得被埋藏了七百多年的寶藏未遭侵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