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毛主席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在哪?寒在哪?

毛主席的一首《七律 长征》写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向人们展示了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也让我们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在哪?寒在哪?

这一路上,红军经过了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进行了380多场战斗,但是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硬是靠着自己的两只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不得不说,这是一次伟大的创举。

毛主席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在哪?寒在哪?

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对万水的写照。金沙江水浪滔滔 ,不停地拍打着两岸直插云霄的峭壁。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架两岸,那凌空高悬的铁索寒意袭人。这两句诗,一暖一寒,其实是描写出了两场著名的战役。

“金沙水拍云崖暖”——“抢渡金沙江”战役

1935年5月,红军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敌人想凭着这个天险阻挡我军北上。但幸运的是,红军找到了两条敌船,而船上的探子却不见了。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来了个突然袭击。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成功夺取了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使大部队巧渡成功,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这怎么能不让人心里暖呢?

毛主席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在哪?寒在哪?

“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战役

只有13根铁链的铁索桥,寒光闪闪,木板被敌人拆了,距离河面几丈高,下面水流湍急,走上去都会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更何况对面还有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战斗的惨烈可想而知,这是多少名红军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在渡桥啊!这些都是“寒”!

毛主席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在哪?寒在哪?

多少年过去了,远征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