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的人觉得宋朝重文轻武,难道宋朝包括南宋军事力量真的很弱吗?

历史的影


从 中唐起,武将藩镇掌控兵权,政权,尾大不掉使皇权旁落。从安史之乱到朱温,你称王來我称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残唐五代时期。到了宋朝一开始就削藩实行文官治国,一改武人专治的蔽端,实行中央禁军制度,把兵权牢牢地撑控在皇帝手中,提拔升迁全由皇帝说了算。如有情況,派大将点兵出征,战事毕,就收回兵权。大将想造反也没门,下面军校不是你的人没人跟你走。这样一来皇权是安全了,但武将不专兵的缺点又凸显,将军不熟悉下属,下属也不熟悉将军,这使战力大打折扣,在外敌当前不堪一击,终亡于契丹女真蒙古之手。所以唐朝亡于内忧,宋朝亡于外患。不是那个时代人不行,都是制度设计惹得禍。


刘工227459850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句史学界很著名的顺口溜来回答这个问题:“北宋缺将,南宋缺相。”

今人一提到宋朝,其刻板印象大多都是“有钱但是很怂”,并且连原因都找好了——还不是因为赵老大杯酒释兵权搞得军事实力不行了?

这样的理解思路简单直接,但是却不符合历史的逻辑和实际。比如北宋初年的军人,都是从五代那样的乱世走过来的,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觑,几次对辽作战的失败也不是因为战术问题,而是战略层面上的失败(比如赵二不懂军事瞎指挥)。这样的军队,贸然扣一个“弱”,是不合适的。

那么宋朝的军队什么时候真的开始弱势了呢?我认为是签订澶渊之盟后到王安石变法以前。宋人在和辽国签订了百年和平协定后,其武备逐渐废弛;而承平日久带来的结果就是重文抑武的风气甚嚣尘上,甚至大英雄狄青居然会被韩琦、文彦博等人嘲讽,真是岂有此理!这一时期的宋军形象,才是最符合我们印象中那个“弱宋”概念的。

但是在王安石变法以后,这一现状却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最直接的就是经过范仲淹的整编和他的统筹所形成的北宋西军,在熙宁年间完成了著名的“熙河开边”,打的西夏几乎亡国,并且成功收复了河湟地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日后的所谓南宋“中兴四将”,居然或多或少都有西军的背景。

宋室南渡以后,尽管苟安于江南半壁,但是军事实力却一直不弱。抛开被后世传颂的“岳家军”、“韩家军”不论,即使到了绍兴三十一年,金国海陵王南侵时,宋人依然在采石矶依靠文官虞允文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金国大军。此时的战力,岂是一句“弱宋”可以打发的?

更遑论在金国灭亡、蒙古南侵的时候,宋人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仅仅依靠江南这一隅之地,和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血战四十余年!这样的国家的军事实力,难得还能称得上弱?

只是宋人的问题出在决策层,尤其是南宋更加明显。即使有岳飞、韩世忠、孟珙这样的名将,却依然架不住朝中有赵构、秦桧、史弥远、贾似道这样的昏君巨奸主政。在战略层面上的失误甚至昏聩,又岂能是几个将军就能解决的问题呢?

也许正如明智光秀喊出的那句话一样:“敌在前三排!”

您对宋朝的军事实力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



青言论史


个人并不觉得宋军实力很弱。

咱们先看数据,宋军对外作战胜率约70%。如果真的很弱为何胜率如此之高?然而为何胜率如此之高却被压着打?

首先宋军没有好的产马地。燕云十六州的丢失跟辽,西夏,金,蒙古等对战马交易的封锁使得宋军骑兵部队孱弱,无论多大的胜利没有办法打一场歼灭战,只胜不能有效杀伤有生力量。

其次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失去了天然屏障,中原,华北平原无险可依,而且平原作适合少数民族机动作战,中原步兵机动不足,无法相互支援。

再次程朱理学的推行使得社会重文轻武,军队被文人所掣肘,无法及时有效的被有经验的将领带动。

最后宋的对手一直很强,都是游牧民族。蒙古灭金25年,灭西夏21年,灭南宋46年,几乎踏平欧洲平原时候蒙哥死在南宋抵抗之下。

在这里补充下小知识,北宋铠甲是汉甲的巅峰之作。最重的步人甲竟然有35公斤重,加上兵器等足足40~50公斤,试想普通弱鸡怎么能带着一百斤的装备作战?光站着就累死了[捂脸][捂脸][捂脸]


守望世界最后净土


说起两宋,大家都会想到两宋先后被女真、蒙古所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游牧民族彻底灭亡的朝代。宋朝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的一个朝代,GDP一度达到世界的百分之八十,诗词歌赋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愈、柳宗元外,其他的六位都是北宋时期人,就连皇帝宋徽宗都是文学书法大家。这样一个国力与文化软实力都很强盛的王朝,最终却被北方游牧民族马踏天下,实在令人汗颜。了解宋朝的军制,可以从中解读宋朝悲惨的命运。

安史之乱以前,中原王朝大都采用府兵制,即设立折冲府,对辖区里的青壮进行管辖,平时务农,农闲练兵,若有战事,即自带粮食兵器到集结点集合,进行作战。府兵制平时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国家开支不大,基本上杜绝了拥兵造反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府兵制已经不适合新的战争形势,随之被募兵制取代。募兵制即政府招募军队,进行训练,发军饷,吃穿用都是政府提供。武将统兵,平时不参与生产,使得军队很容易就被将领掌握,武将地位得已提高,安史之乱便是其产物。后来的五代十国,基本都出现武将造反推翻政权的事,包括宋朝也是通过“黄袍加身”反周而建立的。为了杜绝这种状况,宋朝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军权收回,设立枢密院管理军队,枢密院以下设立三司互相制约,重文轻武,文官统兵。北宋初年,禁军实力较强,可是产马地陇西和幽云都不受宋控制,宋朝组建不起大规模的骑兵,宋朝以重步兵和弓弩手为主,机动性差,赢了追不了,败了逃不掉。宋朝主要军队是禁军,为中央直接控制的军队,战斗力最强,地方设立厢军以及民兵,以维护社会治安为主。北宋每当饥荒之年,大量将饥民招入军队,故宋朝的兵员众多,仁宗时达到140多万,又缺乏训练,冗兵冗官冗财严重,消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神宗时王安石变法,下放了武将的一些权力,宋朝军队战斗力有所回升,打造出了一支山地精锐——西军。到徽宗时,宋朝国力依旧强盛,可是这时候军队出了问题。当时高俅担任太尉统军,他招募士兵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有一技之长,做生意也好,唱戏也好,平时不怎么训练,直接将士兵放出去赚钱,当兵倒成了副业,军队严重不专业化,有些甚至武器都不知道怎么使用。后来金军南侵,禁军毫无抵抗力,再加上宋朝高层的一系列昏招,将西军家底败光,北宋灭亡,留下靖康耻。南宋建立后,高宗不敢回汴梁,第一波抗金高潮过去后,金军大举南侵,渡过长江,将高宗赶下海,北归途中韩世忠率水军打了一个胜仗,后来南宋逐渐将一些权力下放给武将,南宋抗金局面好起来,除了刘光世、张浚、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四将”在,川陕的吴氏兄弟也是赫赫有名。至南宋末年,蒙古南侵,南宋先后出了孟珙、余阶等名将,先后多次击退蒙古,还曾击杀蒙哥汗,但蒙古集中了欧亚大陆的资源,南宋败势已定,最终无力回天,亡与崖山。

终宋一朝,重文轻武,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宋朝因为控兵权而得天下,也因为重文轻武导致无法将国力转化成战力,亡于异族。






随时间漂泊1


宋朝的战斗力并不弱,但是综合军事实力确实不强。战斗力取决于身体素质,武艺练习,武器水平,这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综合军事实力包括战斗力,军事机制,综合国力,国家运行机制,军事人才等。

为什么说宋朝的战斗力并不弱

太祖皇帝在陈桥兵变后,采用赵普的计策,决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逐步统一天下。用15年的时间先后平定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大军所到之处,几乎每战皆胜。这当时南北朝的乱世中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不能说宋兵的战斗力弱。南宋高宗时期,金军大肆进攻江南,满朝文武都一心投降,岳飞却率军收复建康,襄阳,举行北伐,顺利攻取商州,郑州,洛阳,大败金军,前锋直到朱仙镇。打的金军看到岳家军旗号就胆战心惊,在国家支离破碎的情况下还能取得这种成就,所以,宋朝的战斗力并不弱。

为什么说宋朝的综合军事实力不强

重文轻武的国策

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的道理。所以他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重视文教,兴词赋,办太学,扩大科举,使用文官监督武官,提高同级别文官的地位等。

轻武主要表现在:将统兵权,握兵权,调兵权进行分别管理,相互制约。军队实行更戍法,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养自己的实力。裁剪军队,严格控制军队的数量。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削弱了武官的社会地位,打击了武官的积极性,消磨了国民的尚武之风,削弱了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

历代皇帝软弱无能

宋朝直太祖皇帝以后的皇帝,几乎没有开疆拓土的,而且政治上也没有太大的建树,甚至没有几个算得上是守成之君。仁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总,孝宗,光宗,宁宗,理宗,杜宗等等。

军事领导人才的不幸命运

宋朝皇帝深受太祖的影响,对武将担心受怕,宋朝开国以后的军事人才,几乎没有一个善终的。杨业,岳飞,韩世忠等等,几乎很难独立自主的发挥作战的能力,而且深受朝廷猜忌。

奸臣误国误民

主要讲南宋时期,当时两位皇帝在被俘虏在金廷,遭受的屈辱可想而知。作为辅国大臣不思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恢复中国,却一味的怂恿南宋皇帝变迁都城,向金军投降,陷害国内的抵抗英雄,最著名的就是秦桧夫妻。

综上,我认为宋朝的战斗力并不弱,弱的是综合军事能力。欢迎大家点评。


考古论今


宋朝军力弱毫无疑问,好多人说宋朝对外作战胜率达到70%,因此得出宋军的战斗力比汉唐还强的荒谬结论。要知道宋朝的外战基本都是防御作战,人家打到你家门口了,能不拼死防御吗?要是挡不住那就要身死国灭了。就像人家欺负你,把你打得满头包,不过没打死你,打累了,然后不小心被你回了一拳踢了几脚,就撤退了。这就算你打赢了?

宋军战斗力弱,重文抑武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在传统农业社会,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相比军事上有天然的劣势。其实汉唐无数次将游牧民族几乎族灭,可是无法长时间占据广大的荒漠草原,杀了一批又来一批。后来者和残存的人经过几十年的繁殖,就像割掉的荒草,又疯狂蔓延了。大唐虽然军力强盛,可是由于军事集团的过度膨胀最终搞死了自己,就像身体内的癌症。宋朝以文制武,从国家管理角度来说,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当今世界先进国家都是文官政府,莫不如此!

但是在当时的帝国与现在的民族国家不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尚未形成,对于普通老百姓和底层官兵来说,并不太关心当朝皇帝姓什么。士兵的战斗力主要来自于对直接带兵的将领的信任,本身战斗意志不强。宋朝的制度,兵无常将,将无常兵,虽有效防止了军阀的产生,但也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宋朝的制度下,当兵没有多少荣誉感,都是穷人或者犯人,只为混口饭吃而已,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也就是从那时候慢慢形成的观念!当然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防御作战中,大家为了保命,天时地利人和,更得有出色的将领指挥,总算保住了两宋各100多年。然而两宋最虽然没有亡于内乱,却都亡于外敌!




倚剑饮者


虽然今天我们都以宋为天下正统,但是宋没有得到天下共识,就是没有完成大一统。包括北宋也没有。先宋辽,后宋金,再到蒙古人南下,直至崖山。一路下来,不是给人称臣纳贡,就是在准备称臣纳贡的路上,有时候就在想这帮和赵家天子共治家国(天下),(我真不想称为天下共治,有那个称天下的中央王国从建国到灭亡都在给人称臣的)的士大夫是不是把平天下忘了。

纵观整个南宋的防御战争,局部战争都是胜多败少,但是放在大战略,战争态势上都败局。襄阳保卫战就是典型,襄阳将士拼死守城,大败元军。可是最后的结果是城内无粮可食,只能降无元军,襄阳沦陷。没有战略目标,没有中心思想各自为战,没有统筹,是你看整个抗元战争史的感概,朝廷即想战又想和,岂能不败?

总结来看,宋军实力不弱,有文天祥之类有风骨的士大夫战争动员,将士保家卫国意愿强烈,上阵杀敌勇武。但是武将没有地位,在朝廷里受到挤压,领兵的都是各地文官,行政级别上谁也不听谁的,结果就是各自为战,局部胜利也只能是片刻胜利。就是这样的宋,独抗拳打中亚脚踢欧洲的宇宙第一家族几十年,族长蒙哥还身死钓鱼城,又能弱到哪去。

小提一下,两宋是践行人本思想走的最远的朝代,以后的元明清都在开倒车。

人生而为人,得到难得尊严,自由,思想空前解放。士大夫风骨、精神让人望其项背,以身报国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举族赴国。


旧城流庄


其实,宋朝的国力包括军事力量一点都不弱,他的重文轻武实质上只是在日常行政管理过程中,把文官的地位提高到武官之上,让他们服从国家统一管理,全面听从文官的管理和调遣,不要形成威胁皇权的军事力量而已。

军人集团服从文官集团的管理,不代表其实力弱小,只是说明其政治体制的更加健全,军事集团在国家整个政治力量中承担的角色更为准确了。所以,宋朝的军事力量和整体国力一点不比前朝和以后的王朝低,恰恰比好多历史上的王朝要强的多,要不先后有金、辽、西夏、元等几面强敌环绕攻打,还能立国319年,这可不是偶然!


历史的影


宋朝的建立是发动兵变得来的。可谓得国不正。为了防止别人也来这么一手,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把几个扶他上位的几个大将军剥夺了兵权。为了控制军队和限制武将,宋太祖大力拉拢文人,对外宣称大宋不杀文官,不杀士大夫,打压武将,提倡以文立国,文人管理武将。导致文人看不起武人,贬低为武夫。社会随之以读书为荣,习武之人愈少。每次有战事,必有文人做监军或者统帅,导致文武不和。上阵杀敌卖命的是武将。如果失败又是将士不肯用命,有功又要分一半给文官。导致武将作战积极性不高,又有文官掣肘,所以武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最后虽然宋一朝经济发达,但是武备松散,将士不能尽其才,又有文官掣肘,所以屡屡战败,文官又苟合割地纳岁币赔款,买平安。宋朝的经济发达,武器装备还是比周边国家先进不少,士兵的战力还是不错的。


自酌酒杯空对月


宋朝开国皇帝的祖训,因为他总结了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内部太多节度使,兵权都在地方武将,所以宋朝祖训就是堤防武将,工作重心都是对内武装力量的限制,而忽视了对外防御军事力量的建设。

而且宋朝到了后面的皇帝,从宋徽宗开始,已经不是从小当继承人培养的那种,是临时找来当皇帝,甚至到南宋,南宋第一个皇帝是那种不得不当的那种皇帝,因为前面两个宋朝皇帝都被掳走了,加之军情混乱,一会儿金兵还有还远才到,一会儿又说金兵已经兵临城下,吓得南宋皇帝老往扬州跑甚至坐船出逃,在这种情况下,还怎么建设国防?而且一心一意求和,就算后面有名将岳飞,差点翻盘灭了金国,但是已经被吓破了胆,宁愿杀岳飞求和也不愿意继续北伐,一来真的吓破了胆,二来朝中有秦桧那种主和派。其实宋朝的军事力量不是弱,只是针对极个别的,另外宋朝的领导者的无能和听信谗言,极力求和,安于现状,才会导致一打仗就想着求和自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