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散文:搬遷戶餘叔的幸福生活

散文:搬遷戶餘叔的幸福生活

餘叔叫餘海福,川西北山區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餘叔是個有手藝的農民。從小跟師傅學得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藝。四十年前,因修建魯班水庫。從三臺縣魯班鄉九村二社,搬遷到百里以外的三臺縣白雀鄉金寶村四社落戶。

起初餘叔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家鄉魯班,加之新落戶地點白雀金寶村四社,屬東路貧困山區曹家堰。有民謠說:“有女莫嫁曹家堰,光說有堰不見田。點高粱不備眼,栽紅薯還倒欠,吃的是玉米浠餃團,床上鋪的是麥稈稈”。形容當地乾旱無雨,水利條件極差,無稻田。還有四社30多戶人家全部姓趙無雜姓,害怕受欺負。餘叔抱著村幹部的腿死活不幹,不肯離開家園。鄉村幹部多次做思想工作失敗,餘叔成了當地的搬遷釘子戶。1976年10月28日,中央水電部專電通告四川省革委同意修建魯班水庫。四川省革委以(76)99號文件,四川省水利局以川水(76)基字461號文件,下達魯班水庫工程由綿陽地區承建,三臺縣負責施工。

魯班水庫工程板上定釘,開工在即。鄉村幹部拿著紅頭文件,用車將他的傢俱和全家五口人送到白雀鄉金寶村。餘叔抱頭痛哭,戀戀不捨的離開了自己的家鄉魯班鄉萬福村。

白雀鄉金寶村四組的群眾不但沒有歧視他們全家,還投工、投勞、又投材料為他蓋起了幾間大瓦房。解決了吃住問題,待他親如兄弟。後來餘叔又從報刊、有線廣播上得知,修建魯班湖是都江堰引千里岷江水,灌梓州萬頃田的長藤結瓜工程。都江堰人民渠艱苦會戰成都平原,從德陽到中江最後修建到綿陽三臺魯班。是解決千百年來城鄉群眾靠天吃飯、喝水和農業灌溉的大型水利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逐漸從遠離故土的陰影中走出,很快融入到新的農村大集體團隊。他對人熱情,見人就稱呼老輩子。家鄉魯班廟,魯班橋及魯班的傳說他總是讚不絕口。在家鄉魯班學到的木匠手藝也得到了盡情發揮,誰家修豬圈、釘犁頭、造水桶、扁擔他都樂意幫忙,分文不收。

春風得意精神爽,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土地承包。他承包了村裡的10多畝稻田。每到秋收,成片成片還未收割的稻穀在微風裡翻滾起伏,飄來陣陣誘人的稻香。他家的收割機轟鳴著在田裡勞作,金黃飽滿的顆粒嘩啦啦地吐了出來。上萬斤的豐收稻使他臉上樂開了花。

散文:搬遷戶餘叔的幸福生活

由於他勤勞肯幹,糧食連年豐收,加上養豬、牛、羊等家庭副業,很快成了村裡的首富。女兒也和村裡一位趙姓小夥子結了婚。孫子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家裡蓋上了小洋樓,買了小轎車,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每年還要享受因水庫淹沒的移民補貼,小日子樂開了花。

如今70多歲的餘叔每年都要回家鄉魯班湖旅遊,看魯班湖那星羅棋佈的島嶼和被淹沒的6溝12灣,13平方公里的神奇水面。家鄉的魯班湖,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湖光山色,四季花香。林綠果黃,風景獨特,美不勝收,令人留戀往返。

散文:搬遷戶餘叔的幸福生活

(圖片來自於網絡)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