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戲曲中說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麼?

一、表演程式

表演程式是戲曲先輩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根據戲曲舞臺的表演要求,對生活中自然形態的語言和動作進行提煉、加工、概括、美化、變形、裝飾、美化,從而形成有規律可循的以“唱、念、做、打”為載體、高度綜合的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如西皮原板、二黃慢板、引子、定場詩、開門、關門、上馬、下馬、整冠、理髯等都有固定的程式。複雜的表演程式有起霸、趟馬、走邊、龍套調度、武打套路等。

戲曲中說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麼?

(一)起霸

起霸是戲曲表演組合性的程式動作,是武將在出徵前整盔束甲、完成戰前準備的舞蹈身段組合,用以烘托渲染戰鬥即將來臨的緊張氣氛,充分表現了武將的英雄氣概。

“起霸”一詞及程式動作來源於明代沈採所作的傳奇《千金記》,寫楚漢相爭時項羽與劉邦交戰的故事。劇中有一折戲叫《起霸》,在這折戲中項羽有一組威武勇猛的表演動作,體現了西楚霸王的雄風。

後來的藝人們認為這套動作非常好,因此,借鑑過來並加以豐富和改善,作為一套規範化的程式套路固定下來,專用於表現各行當武將出徵前英武威猛、整裝待發的雄姿,並以“起霸”命名在表演形式上,起霸又分為整霸、半霸、男霸、女霸、正霸、反霸單人霸、雙人霸、多人霸等種類,如《挑滑車》中的高寵起霸、《扈家莊》中的扈三娘起霸、《鐵龍山)中的姜威起霸、《定軍山》中的黃忠起霸等,各有不同。

戲曲中說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麼?

(二)走邊

走邊是武戲表演的程式套路,用於夜間躡足潛蹤,沿小徑靠牆邊的秘密偵察、探走、疾行等行動,故稱“走邊”。其特點是,要求演員身手輕捷矯健,行動敏捷,運用山膀、雲手、跨腿、飛腳旋子等技巧外化出路途崎嶇不平、精神高度警覺的情境。

走邊分為單人走邊、雙人走邊、多人走邊、響邊、啞邊等幾種類型。走邊多應用於武生、武丑、武花臉、武小生、武旦等行當,如《石秀探莊》中的石秀、《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林沖夜奔》中的林沖八蜡廟》中的褚彪等。

(三)趟馬

趟馬又稱“馬趟子”,是表現劇中人物策馬揚鞭、急速行進的戲曲表演組合程式。它以圓場、轉身、揮鞭、勒馬、三打馬、跨腿、踢腿、飛腳、跺泥等技術動作構成了相對固定的一套馬舞動作套路,因此稱之為“趟馬”。

戲曲中說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麼?

趟馬多應用於武生、武小生紅生文武老生、刀馬旦、武旦、武丑等行當,如《洗浮山》中的賀天保《悅來店》中的何玉鳳等(四)龍套龍套指扮演劇中兵士、伕役等隨從人員及群眾的戲曲行當,因身穿繡著龍圖案的各色龍套而得名。

龍套在舞臺上以整體出現,四人為一堂,以表示人員眾多,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龍套在舞臺上有個顯著特點,就是總是跟著主帥跑上跑下,運用各種上、下場程式隊形以及舞臺的調度變換出不同的規定情境所以又稱“跑龍套”。

如將帥出征前的出發點“大站門”、“小站門”,敵我雙方交戰的“二龍出水”、急速行軍的“扎犄角上”、“龍擺尾下”、“挖門上”、“插門下”、“倒脫靴”、“扯四門”、“一翻兩翻”等。各種龍套舞臺調度達上百種之多。

戲曲中說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麼?

二、四功、五法

四功、五法既是戲曲演員的基本功,也是塑造舞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一)四功

四功指“唱、念、做、打”四種表演功夫,是戲曲演員的表演基本功。“唱”指歌唱,念”具有音樂性的唸白,“做”指舞蹈化的表演動作,“打”指翻打撲跌的技藝。

(二)五法

五法指“手、眼、身、法、步”,是戲曲演員身段表演基本功手”指各種手勢,“眼”指各種眼神,“身”指各種身段動作,“步”指各種步伐,“法”是指駕馭和統領手勢、眼神、身段動作、步伐的技術和方法。

戲曲中說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麼?

1、臺步:戲曲演員身段基本功之一。臺步是在自然生活步伐的基礎上,經過提煉加工、誇張、美化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化、節奏化、程式化的戲曲舞臺獨有的表演程式。由於演員表演行當不同、性別不同、人物身份不同、年齡不同、體貌特徵不同、服裝不同等,臺步技法有著明顯的區別。

性別上的大致區別是:男性注重展示陽剛之氣,端莊大方,大多穿寬袍大袖,步伐採用極為誇張的“大八字步”,也稱“四方步”,如《上天台》中的劉秀、《鍘美案》中的包拯、《長坂坡》中的趙雲等;女性注重展示陰柔含蓄之美、端莊嫵媚和窈窕之態,旦角行走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為“風擺柳”,講究足不外露,採用“小碎步”的步法,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拾玉鐲》中的孫玉嬌、《鋸大缸》中的王大娘等。

其中老旦臺步要著重表現老年婦女的老態、沉穩,如《太君辭朝》中的餘太君、《望兒樓》中的竇太貞、《釣金龜》中的康氏等。

2、圓場:戲曲表演程式技巧之一,指戲曲人物在舞臺上技術化、藝術化的跑步姿態。圓場是演員必須掌握並且需要天天訓練的基本功。因為戲曲舞臺調度線路大都呈圓形,週而復始,所以稱之為“圓場”。如《蕭何月下追韓信》中蕭何追韓信的慢、中、快三圈圓場。

男生步伐較大,前後腳之間保持一個腳的間距,用以表現男性的陽剛之美;女生步伐相對比較小,前後腳保持錯開半隻腳的狀態,以表現女性陰柔窈窕之美。

戲曲中說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麼?

3、雲手山膀:戲曲表演基本技巧之一,是一種用途極為廣泛的戲曲舞蹈身段動作。它是一個動態的動作(雲手)和靜態的動作(山膀)的有機組合體。這裡面既包括戲曲舞蹈身段動作的動態美”,同時也包括戲曲舞蹈身段動作的“靜態美合,一上一下,一前一後,一左一右,一收一放,一進一退,眼到手到,手到眼到欲左先右,欲放先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協調相互制約,互為主次,相互依託,從而達到身段動作上的節六合”(三節:稍節起、中節隨、跟節追。

六合:心與口合、口與手合、手與眼合、眼與臉合、臉與身合、身與氣合),在辯證統中共同構成了戲曲表演舞蹈身段的“韻律美”。雲手山膀動作,內在於腰,以腰為中軸,外在於眼,以眼神為統領。在一個戲曲雲手山膀的舞蹈動作當中就包含了戲曲“手步”五法的所有元素和基本法則第四節戲曲表演特技水袖功水袖功為戲曲表演特技之一。

水袖功是外化人物內心情感的一種藝術手段。水袖有男女之別,男性水袖短,一般長度為8寸至1尺;女性水袖長,一般為2尺至3尺不等,特殊劇目人物水袖長度在3米左右,如《打神告廟》裡敖桂英的水袖。

戲曲中說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麼?

水袖是手勢的延長和放大,戲曲演員利用水袖誇張、優美而豐富的舞蹈特技,舞動出好似波浪翻滾的高難度的水袖技巧,從而使觀眾獲得寫意性的審美效果;同時,通過水袖技巧生動形象地外化出人物複雜多變的心理活動,如《打神告廟》中的敖桂英、《李慧娘》中的李慧娘、《失子驚瘋》中的胡氏等。水袖功大致包括抖擲拋、拂揚蕩、背翻、折、疊搭、打、繞、抓、撩、甩、挑、撣等上百種藝術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