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迁安所产的这种梨 竟是明朝戚继光引植的!

在迁安境内长城附近沿线,有一种类似安梨的水果,学名“红消冠”或“冠梨”,俗称“红消梨”。该水果个儿大,果型圆匀,形似苹果,皮薄、甜脆、多汁、适口,耐储运,生长结果不歇小年,很受人们欢迎。此果柄下呈红色,伴有金星点,果皮儿罩上一层白霜,呈红褐色,每年旧历中秋节前后下树收果。由于少数农家用来作中秋节贡品,故又叫“贡梨”。

迁安所产的这种梨 竟是明朝戚继光引植的!
迁安所产的这种梨 竟是明朝戚继光引植的!

红消梨源于山东定远,相传为明朝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引种。

明朝时期,京东长城沿线,战乱人稀,到处荒山秃岭,十分冷清萧条。隆庆末年(公元1572年)冬,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已4年有余,长城加固后,了却了他心头的一件大事。一日,他来到茅山脚下,时值傍晚,余晖夕照,光秃秃的茅山像是撒上一层金。戚继光见景生情,暗暗叹道:“唉,如此大好河山,却是穷山恶水呀!”

晚上,戚继光在汤泉行馆,把刘总督、杨巡抚等主要官员请到一起,讲述了自己想在燕山一带栽植梨树的想法。

刘总督心领神会地说:“戚大帅,听您这么一说,您的新打算已胸有成竹了! ”

“不错,先在茅山上试一试,一旦成功,立即推广!”

好!这是富民强国的长远之策,也是造福子孙的功德之举,我等齐心协力,定能成功。不过,植树得益,百年大计,梨分多种,良莠不齐,应选优为上啊!”

戚继光总兵突然双眉舒展,说道:“我去天马山时,曾记得内地有一种白梨,果大皮薄脆嫩,甘甜多汁液,实为上品。以本官之意,不如以当地杜梨棵子为本,嫁接成新品种。”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植树造林的季节。戚总兵责成千总金福等人去选杜梨棵子。自己抽调并率领一批守边将士到茅山挖土打坑,满山栽了树后都活了。第二年春,他又派人到自己的家乡山东定远一带,采来梨树码子(果树接穗)嫁接在杜梨棵子上。几年后,嫁接成功。株株梨树上挂满了梨子。梨子熟时,又红润又鲜亮,又香甜又脆嫩,谁吃了都咧着嘴笑,戚继光就给这种梨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红笑梨”。后来,人们把“笑”字叫白了,变成了“红消梨”。

新品种红消梨在茅山试验成功后,戚继光又号召百姓在自家的山上和房前屋后等地种植了很多这种梨树。从此,在戍边将土的帮助下,红消梨便在长城沿线广为栽培,并发展到整个冀东地区,遍及山乡。建国后,五重安乡、大崔庄镇、建昌营镇、马兰庄镇等地多产此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