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潮汕翁氏與“六桂”

翁姓源出姬姓,其來源說法大致有二:一,因地得姓:周昭王封庶子食邑於翁,國亡後其子孫以地為姓,二,傳說周昭王庶子出生時雙手握拳,他人掰不開,獨昭王能掰開,周昭王掰開後見初生兒左掌紋似篆文的“公”字,右掌紋如“羽”字,便將兒子取名‘翁”,後來翁的子孫便以他的名字為姓(古書稱“氏以王父字”)。

三支入潮始祖來自福建莆日

漢唐以後,翁氏主要居住浙江錢塘和原城。潮汕翁氏皆遷自福建莆田。故有必要對其入閩始子作簡約介紹。原城翁氏傳至11年有翁軒,為唐代甲板進士,官授閩州刺史,任滿不回原籍,於莆田竹嘯莊擇地安居,是為翁氏人閩始祖之一(另一始祖是同為京城 11世的翁藏禧,居泉州)。翁軒傳至7世孫翁俊,宮任潮州府教授,任滿落籍潮州,為潮汕翁氏尖山派始祖。其弟翁傑亦於南宋初年由福建莆田遷揭陽拖鮀浦,為潮汕翁氏鮀浦派始祖。 。

潮汕翁氏由翁俊、翁傑創遷的尖山派和由翁傑創遷的鮀浦派為基本構成外,另有部份不屬於上述二個支派的,也皆由莆田遷來。如明代名臣翁萬達,其父翁玉,其始祖翁雄,系莆田六桂翁處休之第11代之後,由莆田徙居潮州便是明顯一例。關於這一點,莆田縣誌辦編的《遷自莆田的歷代名人》也記載甚詳。翁萬達的先詛,早在宋代已是莆田盛族,世居六桂坊,今地名尚存。六桂坊地名由來,乃是因莆田在宋代有翁何者生有六子,於宋建隆、雍熙年間皆先後榮登進士,時入譽為“六桂騰芳”,遂於所居地建“六桂坊”以志之。萬達屬六桂中的第六桂。可以說,翁氏遷潮雖有先後,但是同出莆田一脈,都是從六桂坊走出來的皎皎者。

“六桂聯宗”原是“六桂騰芳”

我國南方的福建、潮汕及臺灣等地的翁氏,多以“六桂”為其堂號:因此,在這裡有必要對“六桂堂”談談自己看法。由潮汕六桂聯誼會編的刊物《六桂》中雲:“六桂者,吾宗之六姓:洪、方、江、翁、襲、汪是也,此六姓,系出炎黃……”

(見潮汕翁氏聯誼會會刊 《六桂》第二期《六桂淵源總述》)該文的觀點其實也就是長期流行於民間的關於“六桂”的說法。這種說法頗值得商榷。

可以說,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號,堂號或燈號可以說是中國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堂號的取名,一般來說,是對其先祖光榮史的闡釋,如張氏“百忍堂”,楊氏“立雪堂”等等。潮汕翁氏用“六桂”為堂號也同此用意,是“六桂騰芳”的簡縮。對照潮汕翁氏的遷徒地莆田,此說完全符合。莆田至今有六桂坊二座;一座是方氏的,一座是翁氏的,皆因先後有六兄弟(或六子)均成進土而立坊以志,所以說“六桂者,吾宗之六姓:洪、方、江、翁、襲、汪是也,此六姓,系出炎黃……”有欠妥之處。我們只要稍稍瞭解一下這六姓的來源就不難發現,他們之得姓均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其祖源也不完全相同,如龔,乃共工氏之後,與炎黃是對立面。原莆田電視局局長、莆田姓氏研究會顧問林祖韓先生對六桂源出六姓聯芳的說法也認為欠妥,並認真對莆田市內的兩座六桂坊進行了考證。他發現,方、翁二姓皆為當時莆田盛族,兩家常有往來,有通誼之好,但在當時各有六子成進士,皆名揚天下的情況下,兩個大家族絕不可能結什麼宗族絕不可能與其他四姓聯宗結誼,就是朝廷也不允許當地豪族有這種行為,怕其尾大不掉。他還發現,六桂之說只有福建、臺灣、潮汕、珠江三角洲和海外才有六姓的聯宗,尤其以僑居海外的華僑華裔為盛,六姓聯芳在北方是不存在的。

筆者認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顯然是因為當時祖國積貧積弱,海外謀生的僑胞,在備受歧視的社會環境下,為壯大自身的力量而實行的一種帶有宗會性質的聯合,因此翁、方、洪、江、襲;汪氏以六桂為旗號,實行聯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實際上,這種現象在海外是較普遍的,如在菲律賓,有蕭、鍾、葉、林、沈、尤的“六蘭堂”等等。

潮汕是著名僑鄉,民俗風情不少帶有明顯的華僑色彩與僑鄉特色,姓氏文化也不可能例外,六桂含義的演化便是典型例證。因此,我們探討“六桂”由來時,可以尊重歷史,二說並存。當然,那種中國人受欺侮受歧視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我們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壯大起來了,已不必再用這種帶有封建宗會性質的方式來壯大自己了。

歷代名人輩出人口超過十萬

翁姓在潮汕各縣市的分佈較均衡,大潮汕各縣市都有翁姓人聚族而居村落,其總人口數未作統計,僅知澄海一市共有3千多人,潮陽市近 3千多人,估計總人口當在10萬以上。總人數雖不及陳、林、王、謝、蔡等大姓,但其影響力和知名度卻絲毫不遜於潮汕各姓,原因無他,就是歷代名人輩出,尤其是明代出了兵部尚書翁萬達,被史家稱為明代名臣,為潮州後八賢之一,明史有傳。其他如翁理、翁輝東、翁照垣,還有被稱為“抽紗大王”的美國華僑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翁錦通等等。

潮汕翁氏與“六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