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鄂州风俗之不抓周的陶胡岭

不抓周的陶胡岭

抓周是我国民间一种旧俗,在乡村中广为流行。

时下,不管谁家的小儿周岁一到,亲朋好友就提着蛋糕、礼品等上门庆贺。中午酒宴结束后,抓周开始,主持人将一个簸箕放在堂屋桌子上,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计数器、剪刀、《看图识字》、画笔、电脑光盘、积木、小汽车、口琴、布娃娃、钱布等。然后把小儿安坐中间,任其抓取。为此来预测小儿将来的志向、爱好和前途。如果抓到一块积木,将来可能是一个房产开发的工程师;若抓到剪刀,长大后可能是一位制衣师傅;抓取书或画笔可能很聪明,有望成为大学生;要是抓到钱布,将来也许是个大老板……


鄂州风俗之不抓周的陶胡岭


抓周虽然不能预测小儿将来长大的情况,但可以说,它是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充满遐想一种望子成龙的心里流露,也是亲友酒足饭饱后十分有趣的一种娱乐活动。所以,古今往来,深受人们喜爱,且经久不衰。

然而在华容古刹文昌阁旁有个叫陶胡岭的湾子,不兴抓周。据传很早以前,湾里有个富裕人家,想借小儿抓周来热闹一番。可是周岁期间小儿不幸生病,卧床不起,结果没有抓成。后来,湾中一些家大口阔的困难户,看见富裕的不抓周,他们的孩子也就算了。从此,成为习俗,沿袭至今。

谁能想到不抓周的陶胡岭,小儿却茁壮成长,人丁兴旺。据《胡氏宗谱》载,湾里有个叫胡颜德的人养有二子,二子又各有五子,由于人多生活困难,儿孙们就四处迁徙,安家谋生。经二十多代人繁衍生息,如今大大小小的胡姓湾落,星罗棋布在华容、葛店、蒲团、大湾一带而成为华容的大姓。因此,有人说陶胡岭是胡姓的发源地。

不仅如此,不抓周的陶胡岭人聪明勤劳,具有创业精神。不说明代时期做盐生意发了大财,拥有“金犁金耙”的胡世永;也不说解放初靠勤劳致富、创亩产75公斤皮棉新高的鄂城县劳模胡际安;单说现在湾里从政、从教、上大学、读研究生、当老板和书法家的就有三十余人。值得一提的是,《胡氏宗谱》第五次继修掌门人之一、原金熊大队支书胡正清同志,与他的二子胡波平一道,在华容区工业园投资1500万元,创建了“鄂州市钜华建材有限公司”,成为一位有名的企业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