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心瓣膜术后服用华法林,频繁抽血化验,是医生为了利益过度医疗吗

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血药,用于预防及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预防心肌梗塞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 预防房颤、心瓣膜疾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

心瓣膜术后服用华法林,频繁抽血化验,是医生为了利益过度医疗吗

口服抗凝治疗目标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范围:人造心脏瓣膜患者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INR2.5~3.5,其他适应症:INR2.0~3.0。

1. 来自医生的叮嘱:

服用过华法林的患者都知道,从服药开始医生就会叮嘱他们“要抽血了”!有些患者不明白,觉得频繁抽血“很麻烦”,医生“小题大做”根本没有必要,但事实,根本不是如此。

2. 华法林是把“双刃剑”:

华法林是临床上一个经典的抗凝药物,抗凝效果确切,但不同个体服用时的有效剂量变化幅度较大、有效治疗窗比较窄、抗凝作用容易受多种因素(药物、食物)的影响,服用不当产生的不良反应(出血,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出血)较为严重。

心瓣膜术后服用华法林,频繁抽血化验,是医生为了利益过度医疗吗


3. 监测指标才能放心用药:

在服药过程中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及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首先来认识PT和INR:PT(即凝血酶原时间)反应外源性的凝血途径中凝血酶原(Ⅱ因子)、Ⅶ因子和Ⅹ因子的抑制程度,但影响PT结果的因素很多、各实验室测定结果差异很大、难以比较。

为了统一标准专家们集思广益最终达成一致采用国际标准化比率(即INR)的方法报告PT的测定结果。简单来说INR就是检测PT值为基础、计算矫正后得出的比值(已通过计算机算出结果)反映在检验单上。

心瓣膜术后服用华法林,频繁抽血化验,是医生为了利益过度医疗吗

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发挥作用,其中Ⅶ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中坚力量,PT正好可以反映华法林作用效果,INR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评价华法林抗凝效果了。

4. INR的波动范围有何意义?

INR2.0-3.0时,华法林可有效预防卒中事件,并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使出血和血栓栓塞二者保持“相对平衡”。

如果INR过低,出血并发症少,但预防卒中作用减弱;INR过高,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加,且预防卒中发生的作用降低。六字口诀可以帮助记忆:“高出血、低卒中”。

心瓣膜术后服用华法林,频繁抽血化验,是医生为了利益过度医疗吗

5. 监测频次有什么要求吗?

由于华法林起效时间较长,因此在治疗初始阶段应每周监测INR值1-2次,门诊患者在剂量稳定(剂量稳定是指连续3次INR均在监测窗2.0-3.0之间)前数天每周监测一次,抗凝强度稳定后每月复查1-2次。

如果需要调整剂量,则重复之前的监测频率直到INR再次稳定。服用华法林稳定的患者最长时间可以3个月监测一次INR,对于不遵医嘱定期监测的患者我们双手反对。

心瓣膜术后服用华法林,频繁抽血化验,是医生为了利益过度医疗吗

6. 抽血需要空腹吗?

抽血前可以不用空腹,进食对检验结果没有影响。患者朋友,现在您了解医生的良苦用心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