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在珠海“牽手”市場

<table> 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在珠海“牽手”市場

珠海紫燕無人飛行器有限公司展出的無人機。

關銘榮 攝

/<table><table> 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在珠海“牽手”市場

珠海鼎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鼎芯二號”無人船。 關銘榮 攝

/<table>

軍民兩用技術如何對接市場?軍民融合如何深度發展?近日,2018年廣東(珠海)軍民兩用技術應用推廣對接會(以下簡稱“對接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對接會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開展創新應用項目和技術成果轉換對接,吸引300多家企業逾千名代表參與。

此次對接會由珠海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廣東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珠海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承辦。據悉,對接會結合2016年和2017年中國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的獲獎項目以及國家國防科工局遴選的150項“軍轉民”技術成果,開展創新應用項目和技術成果轉換對接,超過十個軍民融合項目完成簽約。

主辦方表示,此次對接會將推進廣東省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成果雙向轉化和資源共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軍民兩用技術、產品、信息交流交易合作平臺。

路演現場▶▷項目、資金全要素對接高精尖項目“牽手”市場

“紫燕可能是在場企業中最不擅長寫PPT的,因此我們帶來了展品和視頻,以便大家更直觀地瞭解紫燕。”路演開場,珠海紫燕無人飛行器有限公司CEO王江平用一句“自嘲”開啟路演,引起現場觀眾鬨堂大笑。

接下來的一段視頻吸引了在場觀眾的眼球:“紫燕800”系列、“山雀”系列無人機靈動地翱翔天際,秀出它們在物料運輸、火災偵視、反恐打擊等方面的“十八般武藝”。“我們自主研發的飛控系統經過海拔5100米的認證,在目前無人機項目的認證裡,最高速度和最大載重的紀錄都由我們保持。”說起自家寶貝,王江平很是自豪。

以紫燕為代表,在對接會上,通過路演和現場展示,參展企業紛紛抓緊機會尋找軍民融合的對接窗口。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新材料、新能源動力與節能環保六大主題板塊的集中展示,對接會希望促進軍民融合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更快更好地融入市場。

“根據各項目及產品的特點及對接需求,大會有針對性地篩選用戶企業、投融資機構或該領域上下游企業,開展創新應用項目和技術成果的轉換對接,加快項目落地及應用。”大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路演企業,大會還邀請相關研究機構專家,從政策入手,對正在摸索軍民融合路徑等的在場企業進行引導;另一方面則引入金融機構力量,以滿足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的資金需求,使項目得以儘快落地投產,向產業化發展。

“隨著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的深化發展,軍民融合產業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立足產業發展,整合優質資源,搭建項目、技術、產品、人才、資金的全要素對接平臺,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的專業、創新、高效發展,也是本次對接會的首要目的。”上述負責人表示。

作為參加對接會路演的唯一投融資機構,交通銀行珠海分行更多地把目光投到適合“長期合作”的項目上。“從軍民融合項目孵化、企業創立、成長,到不斷髮展壯大的整個過程來看,可匹配整個成長週期的金融產品有望成為合作方式,協助企業技術轉化為產業資本。”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此次對接會的前期諮詢等方式,該行已與數家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軍民融合應用領域的企業很多都是高端裝備製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諸如租賃融資,產業基金等都是與軍民融合項目有關聯性的產品。其中租賃融資對企業盤活資產、風險分散方面可發揮較大作用,而產業基金則對企業孵化、融資扶植方面有典型優勢。”

尖端科技▶▷無人系統“上天入海”“應用”與“防禦”雙向發展

此次對接會上,無人機產品是一大看點。

在珠海佰家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一臺“雙層槳翼”造型的無人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關注。“雖然對無人機有一定的瞭解,但以往很少見到這樣的槳翼結構。”發現這一產品的參觀者饒有興致地與參展商攀談起來。

佰家科技副總經理王勇介紹,這臺“長相奇特”的蜘蛛103無人機是該公司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產品,可用於偵察、巡查、監控等軍民兩用的多個領域,此前已獲相關訂單意向,明年量產後有望進一步拓展市場。該公司目前也把成為首批軍民融合企業作為目標,並積極尋求項目對接機會。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日趨成熟,近年來產品市場迅速壯大,但由此出現未經備案註冊的“黑飛”現象也帶來了不少安全隱患。同樣是針對無人機領域,北京瑞達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思路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其“低慢小目標防禦系統”等展示也讓人眼前一亮。

“針對無人機帶來的安全問題,我們開發了‘空中圍欄’、干擾系統、激光電子鎖等一系列產品,可為一些重要場所提供全方位、立體、主動的低空安保。”瑞達恩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如通過光電探測系統,在雷達的引導下識別、跟蹤無人機,並通過干擾系統對其進行迫降或返航。而其中一款車載產品還可以實現移動的“空中圍欄”效果,保障重要車隊的安全。

珠海鼎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展出了一艘長約兩米的無人船,這是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鼎芯二號”無人船。“無人船看上去是船,但其實是水上機器人。”鼎芯科技公司副總經理茹華介紹,“鼎芯二號”可根據客戶需要定製功能,在應急救援、環境保護、漁政等領域同樣表現不俗。

按照計劃,鼎芯科技公司還打造海洋立體防禦觀測網,即一體化的海洋信息平臺。“除了無人船進行水面信息的採集,接下來會利用AUV無人潛航器觀測洋底,並與衛星、無人機觀測的空域形成水陸空一體。”茹華透露,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始研製,預計明年3月完成。

縱深

架起“軍民融合”的橋樑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加強軍民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促進軍民兩用技術成果應用,是促進新舊產能轉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舉措,對於提升國防科技工業水平、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降低“民參軍”門檻、打通軍民資源共享通道?珠海如何參與承接軍民融合市場“蛋糕”?此次對接會上,來自企業、投融資機構、產業園區和軍事科研院所的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討論。

對接會如何推動成果轉換對接?

近年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先進民用技術迅猛發展,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深厚土壤,開展軍民協同創新,促進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成果雙向轉化和資源共享,成為當下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和主要方向。

對接會上,廣東國防科技工業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廣中心與廣東久和電氣實業有限公司完成簽約。“雙方將基於新型射頻功放集成加熱技術和等離子等系列產品進行開發和產業化。”久和電氣負責人盧昆介紹。

不只是久和電氣,廣東國防科技工業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廣中心、珠海格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紫燕無人飛行器有限公司等多家行業頂尖機構及企業經過多輪磋商,達成了十多項簽約項目,成為對接會一大看點。

“一提到軍民融合,很多‘民參軍’的企業,都會有一種‘自己有技術卻不知道找誰合作’的困惑。”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有關負責人認為,一些民營企業清楚地瞭解產品面對的市場,對產品投向有清晰的認識,但在以往的環境中,這些企業想要參與軍工項目,卻因為信息溝通等問題錯失合作機會,而此次對接會恰好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與對接平臺,提高合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與珠海相關的軍民融合項目與目前當地部分具有一定優勢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契合度高,攜手行業優質產品和領軍企業,珠海本地企業有望進一步拓寬產業內涵,推動產業鏈“強鏈補鏈”。

如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子深圳桑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功簽約,將在國際業務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雲洲智能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合作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進行互補,增強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促進珠海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此外,珠海格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分別與安徽天康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李會錄教授項目團隊達成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括微型燃氣輪發電增程器項目、碳纖維複合材料廢舊物回收利用和ABF薄膜項目。

據對接會主辦方向參會企業派出調查問卷顯示,74%企業對此次對接會的效果表示滿意,72%企業認為對接會效果較好,76%企業表示會參加下屆對接會。

珠海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各參會企業、產業園區和投融資機構等利用本次對接會的平臺,加強項目對接和溝通交流,推進軍民兩用技術應用推廣項目儘快落地,為珠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民參軍”如何打通參與渠道?

隨著我國軍民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獲得階段性成果,近年來,“民參軍”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也不斷提升,層級已經由一般配套產品向總體和分系統提升。

“以武器裝備領域‘民參軍’為例,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當前獲得武器裝備承製單位資格的民營企業比前兩年增加40%;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項目由2000餘項減至700餘項。”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評估論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遊光榮認為,目前我國武器裝備領域民企參軍門檻正逐漸降低。

但另一方面,不少民營企業在“民參軍”過程中仍面臨信息不暢、市場準入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軍民融合項目成果如何對接市場、民營企業如何參與軍民融合發展,成為此次對接會上不少民營企業家討論和探索的課題。

路演現場,王江平拋出了一系列紫燕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產品研發的深入,預研資金已無法持續投入,如何獲得政策扶持、切實得到政府的幫助?如何在與國防密切相關的市場領域用自己的可靠產品去贏得客戶?如何讓目前已有的專利得到有效保護?

在專家看來,紫燕無人機存在的問題,是當前民營企業參與軍民融合發展所面臨的共性問題。“軍民兩用技術對接意味著‘雙向融合’,在明確市場潛能後,如何進行合作是困擾許多企業的問題。”

事實上,民營企業參與裝備科研生產有自己的優勢。遊光榮認為,靈活的體制機制、較快的反應速度、主動的服務意識和較低的產品成本,為“民參軍”拓展了合作的空間。

針對民營企業參與軍民融合發展遇到的瓶頸,遊光榮建議,民營企業要關注並積極申請全軍裝備預研共用技術和基金項目。同時,積極推薦專家進入軍隊各類專家庫、專家組以及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專家委員會等組織,並建立與軍事科學院、軍種科學院以及軍工單位之間的協同創新機制,參與軍隊、軍工部門組織的各類學術技術研討會。

珠海如何做好軍民融合大文章?

在熟悉珠海發展的業內人士看來,珠海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具有獨特優勢和良好基礎,特別是近年來珠海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軍民融合發展、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等,貫徹落實廣東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部署,以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交通運輸裝備和智能製造為主要方向,促進軍民兩用技術共享和相互轉移,形成了“海陸空+智能製造”的產業新格局。

同時,珠海以舉辦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為契機,順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大勢,在近兩屆航展中專門開闢了“軍民融合”展中展,為構建海陸空全覆蓋、軍民用一體化的展覽平臺打下了良好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在產業發展方面,近幾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技術和產品在珠海不斷湧現:格力電器家用空調產銷量自1995年起連續23年位居全球第一;歐比特成功發射“珠海一號”遙感衛星星座;格力智能裝備、飛馬傳動等企業成功實現機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雲洲智能無人船出色完成南極科考任務;納睿達公司研發的智能化相控陣雷達填補國內空白。

珠海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珠海將大力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做好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承接、培育及推廣軍民兩用技術項目,積極參與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民融合研究中心秘書長於川信建議,在軍民融合示範區的建設中,珠海要著眼於核心技術的研發、推廣,同時配套做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在軍民融合領域做好先行先試,尋找發展突圍的空間。

珠海市科工信局負責人透露,今年11月6日至11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將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辦,屆時將同時舉辦“2018廣東省軍民融合技術成果展”。

專家點評

軍民融合可為珠海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此次對接會邀請了不少國內相關研究機構以及軍方的專家,共同為軍民融合戰略的實施出謀劃策。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民融合研究中心秘書長於川信表示,珠海乃至整個廣東省在軍民融合領域的發展具備較大潛力,相信通過資源對接,促成項目落地,可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能。

他認為,對接會首先是一個技術展示和交易的平臺。“對有應用價值的技術進行交流,促進‘民參軍’項目的落地,從而進一步轉化成產業效益,這對軍隊以及地方的發展都將帶來利好。”

相對於受到較多關注的“民參軍”,“軍轉民”領域發展的潛力也不容忽視。於川信提到,“軍方有幾萬件專利亟待向社會領域轉化,一旦完成以後,將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從目前來看,相關技術的轉化率已達到10%以上,如新材料、航空航天、工業製造等都在向經濟建設轉化,給當地經濟帶來明顯促進作用。”

在談到珠海以及整個廣東省在軍民融合領域的情況時,於川信表示,“作為改革前沿陣地,珠海積聚了不少好的創新思路,也有一定的基礎,多重因素相互之間構成功能匹配的關係。”他認為,目前,珠海在搶抓軍民融合發展方面投入力度很大,通過相關項目的對接和落地,相信珠海會在軍民融合領域做出特色,併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於川信指出,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國家層面、省市、包括區域層面的定位,相互之間存在著功能、人才、技術、建設匹配等多個方面的磨合,整體上需要把它作為大的佈局去看待,作為一盤棋來實施。上下同心、共同努力,把技術、產業真正落地,軍民融合這篇文章才能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