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廖开顺与你回忆老洪江是三明学院教授、洪江人廖开顺和洪江人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于洪江历史的微信专题,专题中引用了大量历史记载资料,并结合作者的切身体验编写而成。专题每周推送一篇,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可直接在洪江人微信平台留言联系。

这是 洪江人微信平台 的第 5956 篇文章

• 文章底部已开通评论功能,坐等神评论 •

老洪江·靖州与洪江

怀化地区的县份,从北到南四百公里,靖州和会同、通道被称为“南三县”。老洪江市不属于南三县,却与南三县的关系千丝万缕。譬如当年的洪江人民医院,主要为洪江市和南三县服务,每天都有来自南三县以及黔东南的病员。医院本部搬迁怀化以后,也只在洪江和靖州设立分院。在以计划经济分配工作的年代,多有洪江子弟被分配到南三县工作。洪江知青和下放户,除了黔阳县,下放会同和靖州最多,很少去安江以北和黔阳以西。当然,也有很多南三县人,祖辈就来洪江经商。南三县也是老洪江商业和工业的后方,几百年为洪江输送木材土产,也延伸了洪江的市场。

靖州飞山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南三县以靖州为中心,靖州与会同一样,与洪江的历史渊源悠久,都是友好的近邻。作为州级的靖州,曾经管辖会同县洪江810年。作为县级的靖州,是洪江的兄弟县份。1987年,靖县回归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上了年纪的洪江人,仍然叫靖县而不是靖州。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洪江人并不觉得靖县很远,而对于安江以下的沅水县份,总是觉得比较遥远。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洪江人不太习惯安江以下一些地方的方言。当然,洪江人长年在沅水行船放排,听得懂当地方言,也可以交流。对于“吗呮qi落子吗有味,呮得落子落死人”——“不吃辣子没有味,吃了辣子辣死人”之类的风趣方言,抱以会心的微笑。但是洪江人与靖州人更容易交流,因为都讲西南官话。语言学家认为,在怀化地域,以靖州、通道和新晃城区的西南官话程度最高,又认为靖州城区的语音最正。清代乾隆年间的《直隶靖州志·风土卷·方言》记载:“靖人言、音多清爽。旧志称其中州士大夫多从两京而徙居于此者,理或然。”——这里说靖州城区话由移民带来。洪江话也由移民形成。

宋代的草市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西南官话形成于明清大移民,覆盖西南各省和湖北,以及江西、湖南、广西、陕西部分地区。它相当汉族移民的普通话,也是西南少数民族的第二方言。洪江客商早期的各路方言,在清代融合为西南官话。各地的西南官话也有差别,洪江话比较接近汉口官话——长江流域上江官话和下江官话之间的官话。洪江话又带着湘方言痕迹,比如把“吃”说成“qia”。因此,靖州的洪江人很容易学会靖州话,而洪江的靖州人未必会说地道的洪江话。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洪江人和靖州人对话,很少有语音障碍,容易拉近心理距离。对话还需要人们的层次相当。靖州县城古为州城,是湘黔桂边的交通枢纽,与老洪江一样,移民集聚,商贸发达,因此,靖州城里人很健谈,喜欢“款劲火”。老洪江人也一样见多识广,天南地北无所不知。靖州人和洪江人对话都比较高调,不但声调较高,不带“娘娘腔”,而且喜欢争论,往往互不相让,但是都能宽容对方。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靖州与洪江的文化渊源,起于靖州前身诚徽州时期。唐代中期,侗族先民在今靖州城东一带发展壮大,自称诚州。又扩大到今绥宁县西部一带,自称徽州。早期的诚州和徽州只是溪峒之地,侗族大姓杨氏两大首领率众聚居的地方,并非朝廷之州。两州地缘相连,也合称为诚徽州。唐末天下大乱,杨氏首领趁势开拓领域,扩展到今靖州、通道、黎平东部、芷江以南、天柱东部、会同、绥宁等地,其中多有属于叙州的地盘。唐末昭宗期间,杨再思被推为诚州刺史。以侗族和苗族为主的飞山蛮族群集团,是诚州徽州的主体。至于侗族苗族的称呼,是新中国民族识别以后的正名。

今靖州广场的杨再思塑像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在长沙做了南楚国王,本是一位贤明君主。为了统一南楚,马楚军于公元911年打败飞山蛮,斩杀三千余众。为了民族的生存,杨再思率领余部归顺马楚,被授予诚州刺史,诚州成为羁縻州。杨再思派10个儿子和侄子分别执掌十大溪峒,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以款约治峒,接受儒家文化,社会稳定发展,促进侗族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封建社会,也为靖州城市的崛起打下人口、经济和文化基础。公元952年马楚灭亡,南楚再次动乱,湘西南叙州刺史钟存志逃亡。杨再思之子杨政岩乘势摆脱朝廷控制,挟十大溪峒再立诚徽二州,自封刺史,统领两州,领域再次扩大,达到诚徽州鼎盛时期。洪江之地本属叙州,随形势而归属到杨氏诚州。

飞山庙祭拜杨再思神像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公元957年杨再思去世,因为他对侗族的历史功勋,被侗族人民尊奉为神,也多次得朝廷褒奖,赐封威远侯。从而形成侗族杨再思神的民间信仰,与侗族对女始祖的萨玛信仰并存,一直传承至今。后人在靖州建飞山庙,并且扩大到十峒之外,或称飞山宫。有学者调研,湘黔川边地的飞山宫庙多达三万多座,是西南密度最高的人神庙宇。对于杨再思的生平争议也很多,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民众的敬仰和信仰。杨再思信仰是侗族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标志侗族文化与汉族封建文化接轨,社会前进一大步。

靖州江东新风雨桥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侗族杨氏也是老洪江最早的大姓之一。元末明初洪江建有杨氏宗祠,内设戏台,地址在歌诗坡。歌诗坡本是洪江的古老地名,应该是侗族居住时期的地名,其中蕴含侗族民俗的无事不歌,所谓“饭养身,歌养心”。侗族逐水而居,歌诗坡为巫水河畔的小山坡,河岸聚居侗族。唐与五代时期,洪江也是溪峒蛮之地。洪江的飞山宫建于清代嘉庆乙亥年(1815年),坐落在沅水河岸,洪江的靖州商人所建。光绪四年(1878年)又重修飞山宫。光绪十三年,靖州人申唐晟撰写《重修洪江飞山宫记》,其中记述:“所以联情谊,平争竞也,以岁时虔奉威远侯。”飞山宫与洪江其他宫庙一样,兼做靖州同乡会馆。

靖州渠阳古城遗迹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靖州与洪江,还有一个著名历史事件。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正月,知荆南府的舒亶率军平定辰州和沅州叛乱,攻占诚徽州。荆南是宋代荆湖南路的简称,管辖今湖南省大部。据南宋《乾道四明图经·舒亶传》记载:“亶复计议进筑移屯沅之洪江”——也就是以洪江为前进据点,进军诚徽州。南宋人王称写的北宋简史《东都事略》记载:“亶选形势,得飞山纯福坡新城,为控扼之要。”意思是舒亶军队占领飞山,控制了诚徽州。飞山蛮最后一位首领杨晟臻归顺北宋王朝。

唐宋时期主要城镇分布图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制图:余翰武)

公元1103年是靖州和洪江历史的重要年份。这一年,舒亶军从洪江寨进军,三百年诚徽州终结。这一年改诚州为靖州,改渠阳县为永平县,三江县为会同县,罗濛县为通道县。又改徽州为莳竹县,之后改绥宁县。靖州取“安靖”之义,“会同”意谓天子召见诸侯会面的时间,绥宁为“绥之以宁”——用绳子系住而妥当安宁。新地名无不体现朝廷意志,带着征战胜利和安抚的色彩。虽不无民族压迫,却是实现国家统一的行为。舒亶的征讨,并未大规模血刃,以他边功中的名望和声威,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靖州土桥街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也是1103年,洪江寨从黔阳县转隶会同县。这在1994年的《洪江市志》上只有简单一笔,其实非常重要。1074年设置的沅州,管辖卢阳、黔阳、麻阳三县,王化较早。而诚州在北宋前期政局非常复杂,北宋是个温柔的王朝,虽然1081年设置过朝廷的诚州,l087年改设渠阳军,但杨氏溪峒集团一直掌控诚州,1102年还在拓展地盘。朝廷务必维护沅州,为此,知沅州兼缘边溪峒都巡检使的谢麟,在诚州周边建立寨一级军事和地方机构,来防范和招怀溪峒诚州。从1080年开始,谢麟新设置托口寨、贯保寨(在今靖州太阳坪)、小由寨(会同中部)和丰山寨(会同南部),形成对溪峒集团的防守。1083年,朝廷将以上四寨由沅州改属诚州,谢麟急切上疏:

“缘沅州与诚州元自梅口为界,今因割移四堡,遂以洪江口为界。自洪江口至梅口江约三驿,又从托口寨卢阳县界至梅口江约四驿,削取沅州封守附益诚州太广”。

谢麟认为,如果将四寨划给诚州,削弱了沅州。两州的界口梅口太远(梅口在今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梅口村,1945年中日雪峰会战的重要关隘和战场),实际上就只有洪江寨为两州最近的界口,溪峒蛮可以通过诚州托口寨侵扰沅州。谢麟的意见得到朝廷同意,并且统筹兼顾:小由寨和托口寨回归沅州,洪江寨划给靖州。两州各有沅水干流的边界重寨,又给靖州(会同)留下出沅水的口岸,有利于会同和靖州的发展。这是洪江八百年一直隶属于靖州会同的原因。而黔阳县拥有沅水干流,背倚卢阳沅州盆地,都是开化之地,地理优越,无须再划入一个洪江寨。北宋朝廷可谓用心良苦,只是后人并不借鉴。如果洪江与会同一直同县,共同建市,或许是沅水中上游实力最为强劲的县份(市)。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舒亶本是著名诗人和军事家,王安石新党人物,也是将苏轼陷于“乌台诗案”的操盘手。但是也有为舒亶正名的强劲呼声,苏轼未必处处正确。舒亶为平定诚徽州,与诸葛亮一样病逝于军营。《乾道四明图经》记载,舒亶“俄得疾,是夕有大星陨于洪江之西,遂卒于军”。舒亶逝世的洪江之西在哪里,如今难以考证,只有他的军旅诗词传世。如《崇福寺》:“龛灯隐隐夜初分,落果猿啼枕上闻。客梦欲成成不得,一窗残月半床云。”龛灯是神龛前的长明灯,祭奠死者的灵堂也点长明灯。舒亶写何地崇福寺不可知,却为自己描绘了卒于军中的凄凉场景。

舒亶的诗词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历史节点的1103年,靖州正式成立,纳入朝廷编制,管辖永平、会同、通道三县,当代成为怀化南三县。1103年之后,靖州人口不断增长,早期以屯军移民为多。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靖州2999户,崇宁年间(1102—1106年)达到18692户,一百多年增长4倍多,而辰州只增长3倍多,沅州增长2倍多。明代初期,靖州城规模达到5里,沅陵城5里,常德城4里。明代在靖州设置的军事机构为五千户卫所,相当现在的军分区,管辖到天柱县一带。今渠阳镇的“卫门口”,便是明代靖州卫所的司令部大门。

沅水中上游传统集镇职能结构示意图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制图:余翰武)

明清时期大批移民迁徙沅水上游,包括靖州与洪江。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常德府12.8895万人,辰州18万,靖州达到10万——包括县里的人口。清代靖州三县的人口:乾隆年间的1776年有50.5万,相当西汉元始二年今湖南境内人口总数。咸丰元年(1851年)达到65.1万人。靖州陆路交通发达,明代靖州的驿路有递铺14处,东去武冈,南去通道,北去沅州,西去锦屏,康熙二十三年又增加9铺。

清朝时期主要城镇分布图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制图:余翰武)

从明代后期到清代,沅水中上游崛起一大批商业城镇。既有不是州县城的大商镇,如浦市、洪江、安江等,也有州县城成为商业大镇,如沅陵、辰溪、靖州、芷江、晃州。北宋前期的诚州开始发展草市贸易,《宋史·蛮夷传》记载:“诚州设立之初,州境边界毗邻贵州之上江、多星、铜鼓、羊镇、谭溪、上和、上城、天村、大田等团并至诚州城下贸易。”这与洪江的草市基本同步。一百多年以后的北宋1103年,靖州已经“环城西南为市井”。清乾隆年间取消“蛮不入境,汉不入峒”禁令以后,更多客商纷纷来到靖州经营,分行划市。乾隆年间,靖州发展为湘桂黔边物资集散中心,而洪江早在康熙年间即发展为商贸大镇,因为洪江已经完全汉化,而商人以移民汉人为主。

沅水中上游流域古代交通示意图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制图:余翰武)

据清乾隆《靖州直隶州志》记载,乾隆年间,靖州城内外有大小街市51条,分行分街经营:河街、小南门、西街集中经营绸布,百货、书纸、金银首饰。许家巷、大码头河边、江东等街为木材市场。粮油在正门口,山货油行在西门外。墙脚街、鸡公亭、响水洞街为客栈业。国药、瓷、铁业分布在各条主要街道。靖州与洪江一样为“百日场”,米场在太平宫、关帝庙一带。饮食蔬菜场在大南门、卫门口。马王桥为鱼场,许家巷口、孟马巷为仔猪场。靖州城同乡会馆林立,光绪五年有贵州、两粤、长郡、衡州、永州、宝庆、江西、福建八帮等会馆,有忠烈宫、玉虚宫、广济宫、寿佛宫、廉溪宫、太平宫、伏波宫、三元宫等。

沅水中上游传统集镇空间结构图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制图:余翰武)

可惜靖州的州城和商业建筑,没有像洪江一样保存较多。我最后看到的靖州古商业街,是它的老河街。背倚老城墙根脚,沿着异溪小河而建。曲折的青石板街,从城南门遗址通向东门,又分为上、中、下河街,以拱形圆门为界。一幢幢吊脚木楼,全部临街开店,店铺密集。进街拐弯处一家百货商店门面稍大,其他多是小店小铺,多有南杂店、粉面馆、包子铺、肉铺和豆腐铺之类,都是小本经营的旧时商貌。河街的马打滚和甜酒粑,并不比洪江做得差。靖州河街更大的特色是手工艺制作。有民族服饰、银器金器、五金修理、竹木器具、钓鱼器具、冥器纸扎,缝纫店、纸伞铺、称铺之类。手艺人多来自邵阳各地,这与老洪江相似。邵阳人各有绝活,手艺现场流韵。

靖州宝庆码头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有电影《风吹唢呐声》摄制组到靖州河街采景。也有靖州乡土作家明德写过《河街人》小说系列,描写旧时身怀绝技的靖州河街小人物:吕球生靠一面祖传孝鼓和一副天生的歌喉谋生,常常让孝歌荡去半条河街。河街“水鬼”天福,一次又一次替人当壮丁而后潜水逃回。满福只在晒楼上打一望河水的清浊,就知道哪条溪水有漂鱼。有美丽女孩秀秀像边城翠翠,笑得纯真却过着苦涩青春。靖州河街积淀了古商镇老市井文化,后来整街毁于火灾。老洪江也是一次次火灾烧毁古街老屋。至于靖州古代的军事设施,如今只留下无数地名,带着卫、寨、砦、堡、屯、团、塘、铺之类的军事记忆,遍布靖州城乡。

靖州新望江楼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清代的靖州虽然还管辖会同洪江,但是洪江已经脱颖而出,崛起为沅水上游最大商镇。以这样的地位,与靖州城便成为商贸伙伴,也像兄弟县份。只是洪江更得大小江河汇聚,商道如近水楼台,更加繁荣昌盛。靖州渠水本是沅水一级支流,靖州的物产,除了少数销往广西,主要运往洪江。有光绪年间的《靖州乡土志》记载,靖州各类土产,上至广西长安,下至会同洪江销行,皆为水运。靖州的木材更由水路出境,到洪江编扎为大排转运。靖州和洪江都是食盐转运中心,古代官府控制食盐,走私也多,为大宗货物。靖州主要转运粤盐,来自广西,销往贵州。也有洪江人去广西挑盐,老洪江流传一句俗语,把最辛苦的长途挑运叫做“去广西担盐”。淮盐、川盐从沅水下游运来,在洪江集散,也分流去靖州与贵州。

川盐南下运输网络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除了古老的水运,还有旧时的公路,把靖州和洪江联系在一起。去会同和靖州的老公路,是沅水上游第二条湘黔公路。1939年7月武冈至洪江通车,1946年通向靖州。以后的三十多年,去靖州还是那条老黄砂公路。汽车出洪江,过黄茅,翻越栏杆坡。海拔近千米,山高路险近乎雪峰山。它属于会同的金龙山脉,隔绝了洪江寨与古诚州。坡顶周边山峰竦峙,云海茫茫。汽车穿森林而过,一路盘旋下山,到了会同岩脚村,才得安稳。之后有堡子脚、坪村。经过会同县城时,稍事休息,汽车继续向南。出连山、土溪铺,进入靖州盆地,公路开始平坦。再经过太阳坪、响水坝、艮山口,远远望见飞山,就到了靖州。其实不到一百公里,客车得走三个小时。上了年纪的洪江人,下放靖州的知青,都不会忘记这一条公路。其中一段已经降格为县级公路,代号“X026”,在地图上只有若隐若现的标记。昔日的繁华州城和商镇,如今也只在人们的追忆中若隐若现,人们正在重新刷新。

洪江知青回靖州聚会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图片和资料的作者致谢

《老洪江》系列专题

<table><tbody>01.歌剧年华02.京剧
03.蒸钵炉子04.洪江医院05.洪江大桥06.泥巴黄金07.老路老车08.民办中学09.教育家薛根生10.桐花时代11.词学名家沈家庄12.下洪江13.万家灯火14.将军托孤人15.天下洪江16.海派气象
17.酒家饭店
18.民族循踪
19.茅庵街小学
20.洪江米粉
21.柴火年代
22.市委书记霍建国
23.96洪灾20年祭
24.挑水的日子
25.市民气质
26.酸菜腌菜
27.抗日名将徐庭瑶
28.旧日的板车
29.回龙寺与破山禅
30.兵乓球记
31.经商之所
32.盐肉冻肉与肥肉
33.船运时代
34.饼类与粑粑
35.名记吴兆麟
36.城市的背景
37.古道驿路
38.母亲的物品
39.知青去哪里了?
40.小洪江龙溪口
41.浦市与洪江
42.会同与洪江
43.安江与洪江
44.黔城与洪江
45.飘逝的花瑶
46.老工资时代
47.高坡街
48.甜酱和酱油
49.回家的路
50.铁路梦
51.冬天的木炭
52.国企当年
53.新民路
54.清水江与洪江
55.民国报纸
56.辣味分析
57.翁村之谜
58.能不忆滩头
59.金銮宝殿万寿宫60.老洪江的斗笠
61.洪江萝卜湾
62.青石上的古镇
63.药学家肖激文
64.2008年的大冰灾
65.军阀旧事
66.铺寨驿镇与巡检司
67.过年之前

/<tbody>/<table>「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现有《廖开顺与你回忆老洪江》微信群,因群二维码有时效限制,所以不贴进来。有想入群的童鞋可直接添加微信号:hongjiangweixin,洪小编可以拉进来。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洪江的内容都可以直接给我们留言。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 - - 欢迎大家和洪小编做盆友哦 - - -

微信号:hongjiangweixin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