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改了一个名,癞蛇变蟒龙!

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年,十月十一日),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二十四都(今属双峰县荷叶镇)添子坪白玉堂曾氏老屋,随着数声响亮啼哭,一个男婴出生了,高高兴兴的家人给他取名子城,外祖父闻讯赐名宽一。

子城五岁时患麻疹,生了一身牛皮癣,很像一条癞蛇。后来发作时,奇痒无比。三角眼是他标志性特征,据麻衣相书解读,三角眼对人的内心具有极强的洞察)。

曾子城七八岁时开始读书,父亲曾麟书教他读三字经,作对联。有次田间劳作后,父亲出:狗尾草子城好久才对出:凤冠花。


年纪稍大点,子城很顽皮,捕鱼,捉蛇,放牛扯草,这跟普通农家孩子没有区别。有一次,在中沙镇外婆家跟表哥们在井边耍水,不小心被挤到井里,吓得他母亲江氏大喊:你掉到井里会浸死的。浸死就是淹死的意思。浸死跟进士在湘乡土音是一样的。想不到日后,曾子城真会中进士的。


十多岁,曾子城在家中排行老二,兄弟中排老大,自然承担家庭压力,炎炎烈日下插田扮禾。跟舅舅学开竹破篾,织篾货到蒋字镇赶场卖,补贴家用。镇上一个铁嘴师傅给他看相坦言:汝满脸凶气,死气,将来不死洞房即死于刀枪。气得子城抽身而走,硬没给看相钱。后来他的幕僚王闿运曾叹曰:吾尝怪其相,当刑死,而竞候相。意思是我看你面相奇特,三角眼,张爪乱须,一副死刑相,想不到位极人臣。


改了一个名,癞蛇变蟒龙!


少年时期的曾国藩也就是一普通人,中等资质。坊间传闻,有天晚上曾国藩在背文章,摇头晃脑的,连读好几次都背不下来,谁知家中巳进贼,他在窗外等得不耐烦了忍不住叫道:“这等水平,还读么子书?”将文章背诵完,扬长而去,曾内生愧疚,小偷过耳不忘,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读书吗?受此一激,更加刻苦发愤。

因为曾氏牛皮癣时常发作,母亲为他寻医问药,找人算命。高人指点,曾氏五行缺水,涟滨二字恰好都有三点水。在农村穷人靠养猪,富人靠读书才有出路。于是1831年冬天,家人送子城入涟滨书院读书,曾子城迎来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自己改名曰:涤生。取涤去污秽,获得新生之意。涟滨书院在当时属县里数一数二的学校,名师济济,严格的教学制度,尤其是学校里的数万卷藏书楼,曾子城完全沉浸在书海之中,打开了一扇小小的智慧之窗。这一年多时间的学习,曾子城人生立志洗涤自我,如同癞蛇变身蟒龙,入水腾飞,这段历练成为他迈出湘乡,走向社会大舞

台的第一步。在此期间先后结识罗泽南,王錱,刘蓉,李续宾。这为曾国藩日后振臂高呼组建湘军,积累人脉,各路人马齐聚曾字旗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涟滨书院刻苦求学经历,让曾国藩智慧小开了。二十三岁时,在陈氏宗祠读书,不久县试中末名秀才。次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应科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积势待发,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世人必会为之一震。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更多精彩,请关注湘牛霸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