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么赏析范仲淹的代表作《苏幕遮》?

信陵君无忌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镇守边塞的勋臣、挥毫作赋的巨匠,不仅散文、诗歌成绩巨大,而且其词作,在宋词的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词,一扫五代以来婉约柔靡之词风,突破了宫廷豪门、都会市场、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局限,将题材拓宽到边塞的广阔天地,首先把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于词的领域之中,从而奏出了苏、辛豪放词风的序曲,为宋词的发展开了一条新路。

从仅存的5首范词看(原来看作范作的《忆王孙》,据唐圭璋考定系李重元词) ,《苏幕遮》言离愁别绪,《渔家傲》抒悲怆感,《御街行》述人生观感。因其抒发的思想感情不同, 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苏幕遮》语丽而情柔,《渔家傲》苍凉而悲壮,《剔银灯》平淡而自然, 最令后人熟知的就是《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月明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阕写深秋之景。秋高气爽.碧空万里,几朵雪白的云飘在空中。金风送爽,黄叶别枝,那翻飞的叶儿坠满了大地。画面空明澄彻.绚丽多彩,经浮云,飞絮点染颇具动态之美。以“水”渲染秋色,江波敛滟,浮翠的寒烟笼于水上,秋风徐来,阳相映照,天和水相连,上下远近相融合,水天一色。斜辉照着山峦,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自己所怀念的故里亲人,可能不想念自己了,而自己又远在那斜阳之外,漂泊天涯,和亲人遥距两地,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下阕抒思乡之情。在满目秋色的季节,又在残阳映照的时刻,一个羁旅他乡无法实现革新雄图的词人,怎不为怀乡而黯然销魂,为羁旅而愁思不释呢?“追”是紧紧追想之意,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除非在那夜里睡觉做着美梦时,才能摆脱“愁思”才能得到慰藉。作者“追旅思”本是“残灯明月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范仲淹《御街行》) ,是辗转反侧、通宵不寐的,怎么会在梦中得到慰藉呢?好梦一完,愁苦之情不就更深切了吗?深切的思念不就更缱绻于心吗?这种反言的表情法,含蓄而有力。

作者思乡深切,无法入睡,在月明之夜,倚楼远望,望得见皓月照耀下的山峦、河流,却不见想念的故里亲人,反而更增添了思乡之情,所以说“休独倚”。何以解愁,唯有杜康。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浇愁之酒,入了愁肠,化为酸泪,愁苦就更深了,也就更加无法排除了。

《苏幕遮》写景,句句秀丽。从天上碧色的轻云,写地上黄色的落叶,境界阔大。碧云、黄叶、绿水、翠烟、红霞、青山,色彩绚烂,形象飞动。

《苏幕遮》倾吐的思乡念家之情,满目的秋色、落日的余辉,令他“黯乡魂,追旅思”。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缕缕情思充塞于心,深沉缠绵,除非在梦中才能摆脱愁思.得到慰藉;明丽之景和柔绵的怀乡之情相契合谐适。

清彭孙《金粟词话》评价这首词:“《苏幕遮》一词,前段多入丽语,后段写纯柔情,遂成绝唱”。

为什么这首词能成为千古绝唱呢?

范仲淹出生寒门,登科后锐意革新,在宋仁宗时主持了“庆历新政’,终因旧势力的阻挠,新政失败,降职守边;他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深谋远虑,驰骋疆场,名扬边陲。

晚唐及北宋前期,填词精妙细腻、委曲动听,无疑这是一种艺术美。北宋之后,以范仲淹为代表的艺术宗匠们,别开生面,高唱出洪钟大吕的凌霄壮曲,从而形成了宋词意象开阔,风格悲壮的豪放之风,形成堪与唐诗媲美的艺术峰峦。而范仲淹正是豪放宋词的先导,他的《苏幕遮》已现出了豪放的端倪。


诗书君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是一篇借景抒情的词作,词的上阕写景,辽远广阔;下阕抒情,写出了羁旅中的词人浓浓的乡思愁绪。

《苏幕遮·怀旧》的全词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的大意是:

天高云淡,一片碧色;地广草稀,黄叶铺落;波光涟漪,江波之上,寒烟翠色。青山掩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无情,草地延申到斜阳以外的天涯。

乡思之魂黯然伤神,羁旅愁思徘徊难消,夜有好梦方能安然入睡。天黑月明,独自倚靠高楼,意欲借酒消愁,却化作了相思的泪水。

词意赏析:

上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这一句的前半部分写秋季的天空和大地的颜色,一个呈碧色,一个因黄叶的覆盖而显黄色。后半部分写江水波光粼粼,江波之上笼罩着翠色的寒烟。“寒”字对应了当时的季节:秋季。烟雾通常呈白色,这里却形容烟雾为翠色。下句中的“山映斜阳天接水”给出了“寒烟翠”的原因,因为天水相接,因此在碧天与绿水的映衬下,江波上的寒烟呈现出了翠色。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芳草”在古代的诗词中通常与思乡有关。草地延申至斜阳以外,漫无天际,好似直通到作者的家乡,然而芳草无情,游子有意。淡淡的思乡情绪至此已有显露。

下阕:“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黯”指黯然神伤;“乡魂”指思乡情绪。“追”:跟随,追随。思乡之情使作者黯然神伤,且总是摆脱不了羁旅的愁思,除非有好梦才能够入睡,说明了作者因羁旅乡思而夜不能寐。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月高悬,作者难以入睡,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朝远方眺望,故有了上片广阔浩大的景象。既然睡不着,那就喝酒吧。作者本想借酒消愁,没曾想借酒消愁愁更愁,思乡的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文字的二三事


北宋文人范仲淹,诗文成就很高,但词作不多,留存下来的一共只有五首,不过留存下来的都是精品,《苏幕遮·怀旧》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的上片写景,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词的开篇,便境界阔大,与传统花间词迥然不同。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接着词人写山映斜阳,水天一色,天地山川之间,芳草无尽绵延,芳草将诗人的视线引向远方,逗引出诗人的乡思之情。

词的下片写情,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乡魂”“旅思”对举,强调词人的思乡之情。思乡而不能回乡,所以只能期望能有回乡好梦,但除非二字,已点出好梦也不易得。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人有愁,往往登高遣怀,然而明月相照,乡愁更显,喝酒销愁,酒也化作思念故乡的眼泪。

词的下片,传达出词人无法排遣的乡思之情。

范仲淹的词作虽少,但影响极大。他的词总是写出一种宏大的时空背景,与五代以来的狭深词境迥然不同。他词中那种沉挚真切、婉丽动人的风格,也改变了宋人的创作观念,引导着宋词创作风气的转移,对后世词坛产生着深刻影响。

后代杂剧《西厢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但是从此词中来,可见这首词的影响之深远。


谢小楼


范仲淹的《苏幕遮》是一首抒写羁旅相思的词,意境阔大高远,景色秾丽多彩,不同于其它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仅局限于闺阁庭院。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碧云天,黄叶地”起手从大处落笔,展现一幅湛碧长空,澄黄大地的壮阔之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个“寒"字给人秋意浓的感受,金黄的大地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浩淼江水,湛碧的天空,映照的连接秋江之上的寒烟也与天波一色,呈现一幅寥阔的秋色美景图,“秋水共长天一色。”

“山映夕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夕阳外”古人往往将芳草与乡思别情相联系,夕阳映照青山连接着绿水秋波,萋萋芳草无限延伸渐渐隐没在夕阳照不到的天边,由近及远,遥接天涯,使望乡的羁客情难自禁,而它却不管不顾,是以说它"无情″。

词的下片直接写“乡魂”,“旅思”,“黯乡魂,追旅思”,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更助愁绪。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好梦能有几回,长夜难以入睡。“明月高楼休独倚”月明之时正好倚楼凭栏,但独倚高楼更添愁怀,不由得发出感叹“休独倚”!从″斜阳”到“明月”,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思离愁之苦一层层更重。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只能借酒浇愁,可是酒一入愁肠又化作了相思之泪,更增相思之苦,郁积的乡思情羁旅愁在酒的作用下达到高潮!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高远,显示范仲淹广阔的胸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衬了羁旅思乡的可伤!


寻桂子


我曾经在《欲将沉醉换悲凉——北宋词人的命运沉浮》一书中写道:

以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为代表的士林领袖,是宋代最让人敬仰的公知,他们开创了宋代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一代士风。恰如《宋史》评价的那样,“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范仲淹是宋朝最具职业精神的言官,是宋代官场的啄木鸟,是不平则鸣的典范,是一个心怀天下的教育家慈善家,是虽败犹荣的改革家,是边塞词的开创者,是著名军事家,是宋朝第一个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

范仲淹是个英雄,是个刚正不阿的人,是开创了豪放的边塞词派的著名词人,按理说,写那些清新的美丽的词,不是范仲淹的擅长,第一他可能没有时间去写,第二他可能不愿意去写。但是范仲淹写的一首苏幕遮,却成为千古绝唱。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有才的人写什么都有才。比如苏东坡,比如辛弃疾,比如李清照,要豪放就写高耸入云的豪放,要婉约就写清新美丽的婉约。所以说,诗才是上帝给的!范仲淹就是如此!

所以,“多情未必不豪杰”,大英雄范仲淹也有清丽之作。如《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翻译:

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我们说,一首诗词能打动人心,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它所蕴含的情感与读者实现了同频共振,达到了与读者心有戚戚焉的境界,让读者痛快地一拍大腿,说就是这种感觉。这样的诗词肯定是会千古流传的。第二是诗词的造境的能力。诗词中的情感总是要找到一种可以附着的载体,从而让情感奔流而出。这种载体就是意象。可以说,无意象,无诗词。正是意象触发了人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触发了人的移情的能力,让读者的心沉入到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中去。这样的诗词必然是能引起共鸣的诗词。优秀的作品大抵如此。

而范仲淹写的这首词,满足了一首好词的所有条件。

首先是情感的共振。范仲淹常年率兵在边塞守卫边疆,无论是多么坚强的汉子,多么牛逼的英雄,总是要想家的,因为家才是一个人情感的最终归宿,所谓的家,其实就是我们的灵魂栖息的地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此词为羁旅乡思之作,有别于柳永和秦观的小男生的离愁别恨,这首词充分展示了他心中的刚正之气。恰如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所说,“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上片写秋景,所谓春女思秋士悲,秋天在文人的心里本来就透着哀愁。但范仲淹的哀愁不是闺思而是乡思。上阕纯用景色铺垫,为下阕抒情而铺张。蓝的醉人的天空,满地黄叶堆积,一江秋水远接天际,远山含黛,斜阳下芳草萋萋,好一幅塞北秋景图。

芳草在古典文学中是离别和相思的意象。李后主就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断肠之语。下阕写情,“乡魂”与“旅思”萦绕着词人,让他夜不成寐,更何况是做一场回到故园的好梦了。月明之下,倚楼远望,关山茫茫云海苍苍,哪里才是家的方向?睡也睡不着,想也不敢想,怎么办,只有以酒浇愁,但酒一下肚,立刻就化作了相思之泪喷薄而出,足见词人的思乡之苦。所以邹祇谟《远志斋词衷》中说:“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多情未必不丈夫!作为豪杰的范仲淹,写出如此清丽的词作,则更加体现出他的胸怀的伟大!人总有柔软的时刻,特别是他梦里穿越关山,但醒来仍然在远方想家的时候!


好玩的国学


苏幕遮是唐教坊曲名,此词上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中,作者用碧云、黄叶、寒烟等词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秋天景色。当你沉浸在优美的景色之时,作者笔尖突转,用"芳草无情"直接借景抒怀,暗寓自己身在异乡的愁苦之情。

下阙便直入主题,首句“黯乡魂,追旅思"直陈他的怀乡之情,那种羁旅之苦栩栩于纸间。除了在梦中,才可能梦回乡里,只可惜好梦难留,只有"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读罢令人惆怅不已。真个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那游子浪迹天涯之苦融于秋景之中,自然而不留半点痕迹,境界之高意境之深令人百读不厌。

苏幕遮 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细读之,你会发现,词中那:

白云飘 叶黄落

秋色连波寒烟翠

水云间 夕阳下

奈何芳草无情

黯乡魂 愁满楼

孤星寡月梦难留

酒入愁肠愁更愁

相思泪恰似东流水

不休 永不休

纵使你铁石心肠,也不忍哀伤。似乎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就在眼前与你我同喜悲。

水寒雅芙随笔2019年3月30日21:57




水寒雅芙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范仲淹描写羁旅乡愁的名词,吟唸的咬字、气口和节奏要有条不紊的反映出情景相映的感觉。

开始两句在俯仰高远之间,借声腔的传递酝酿悠悠乡愁。“碧”字入声,字头音出即断,触景便有离恨惊心,声断后再行腔以延续感情。“云”、“天”都是平声,缓吟而渐带出天地间寥阔气象。入声“叶”和去声“地”的处理与“碧”字呼应,“地”字归韵稳准且拉音张弛有节。

悠远萧瑟的意境是字中本意,“秋色”皆为尖字,“色”字还是入声尖音短促急收,由于两个尖字发音质感的不同,凸显情景凄然。“连波”绵延拖音,字义带着画面从近景延至水天之间。第一个“波”字缓长,暗示离愁似秋波荡漾之无穷,而到“波上”语速则稍快,暗暗推动愁思。

“黯”、“追”带出迂回曲折、层层递进的情感,要吟得沉缓。“夜夜”两句,语速加快,点出无计可消的乡愁。


“明月”句中,入声字“月”短促,“楼”是上口音,阴平的“高”与入声的“独”,吟得缓慢,借以表达出夜不能寐、独谙离愁的心境。而后“入”字出音短促急断,“酒”、“愁”、“相思”皆是尖音、“泪”字上口归韵,借字音展示出低回不已的情绪。好梦难得,明月皎皎更不忍独赏,惟有借酒消愁,却终归乡泪无尽、离情不断,愁怀难遣。

这首词的感情沉郁悱恻,黯然销魂中却无绮靡之感,颇为雄健。

——————END 点赞很容易,评论显真情,关注《没长书》可欣赏更多精美图文内容~

没长书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作。范仲淹的词作仅存五首流传后世,这首《苏幕遮》名气很大,入选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不仅名句迭出,以秋景写秋心是本词的艺术特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范仲淹文《对床夜话》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必须“化景物为情思”。



这首词是在范仲淹出任陕西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军事的时间段写的。在边关防务前线,将士们难免思念家乡,于是范仲淹才写了这首借秋景抒发怀抱的词作。此词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片写景,下片写情,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言辞婉丽,深情绵邈。



尤其是上片结尾三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带有强烈的的感情色彩,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明月”句写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却不能独自依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惆怅之情。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又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加了相思之苦,相思和旅愁发展到最高潮,词自此黯然而止。这首词对后世文人写诗词甚至写戏剧影响很大。王实甫写《西厢记》里《长亭送别》一折时,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成为千古绝唱。


国学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暗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的北宋名臣,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为著名的《岳阳楼记》,其影响之深远,可以说冠盖古今。显示了一代忠臣忠君爱民的家国情怀,政治抱负。他的诗作留存不多,这首《苏幕遮》,也是我在琼瑶的一部小说看到的,当时年青,理解也不深刻。只是

觉得词句新鲜,别致新颖。今看到诸君妙解,眼前一亮,印象更深刻,真三人行,有我师也。


刘学功620


范仲淹,《苏幕遮》这首诗写蔚蓝的天空飘着白云,枯黄的落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绵延到水波,水波上笼罩着一色翠绿的寒冷雾气。全国斜阳映照山峦,这远水与天空相连接,无情的芳草尤其是在斜阳之外。诗人黯然神伤地思念家乡,并追想旅途中所发生的一切一,每天夜里除非有好梦,才能使我安然入睡,在明月郎照的高楼上千万不要独倚栏杆,否则,美酒流入愁肠中,都会化作相思的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