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推恩令“的背后,是一个半生漂泊,一朝富贵便倒行逆施的可怜人

很多人知道主父偃是因为“推恩令”,那个号称“古今第一阳谋”的计策。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此时的主父偃已经是一个漂泊大半生的暮年老者了。

一、中年“改行”

中年改行,对现代人来说并不少见,但是这其中的难度也只有改行者自己心里才清楚。在自己的行业中纵横捭阖,谁还愿意人到中年,又有几人愿意改行呢?或是所学已无用处,或是行业凋零,或是为人所迫,真正是自己主动改行的寥寥无几,兴趣这东西又不会直到中年才突然出现的。

然而,在主父偃所处的西汉年代,老大不小的他,又为什么会“改行”呢?那个难度怕是比现代人难上许多吧?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齐鲁大地本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学好了不说教化世人,至少可以在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的当时,去诸侯王那里谋个一官半职。可是,年轻时的主父偃偏偏学的是纵横之术,这门在西汉大一统时期早已没有什么市场的学问,所以,他的四处碰壁便可想而知了。

所以,为了生存,主父偃并没有“在一根绳上吊死”,既然纵横之术没有市场,那便找有市场的来学。于是,中年主父偃,随波逐流地跑去学习《易》、《春秋》,顺带还了解一些百家学问。他梦想着这回可以顺利融入主流儒生群体,谋得一份工作了。

”推恩令“的背后,是一个半生漂泊,一朝富贵便倒行逆施的可怜人

二、从四处漂泊到成为“京漂”

然而,他还是想得太多了,现实依旧还是那么残酷。

齐国的主流儒生们依旧是瞧不起这位半路出家的非主流“假儒生”,集体排挤他、鄙视他,他曾经的兄弟、朋友也都离他而去,他突然发现,竟然在齐国已经呆不下去了。


常言道:“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主父偃大概也是被其魅力所吸引,一头扎进了燕赵之地的怀抱。只可惜,志得意满的主父偃,又一次失望透顶了。燕赵之地的诸侯王亦如齐国一般,并不能给他应有的待遇,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困窘了。主父偃把一心一横,莫不如把眼光放得远一些,直接去做个“京漂”,也许还能有一片新天地。


公元前134年,已近暮年的主父偃西入关中,来到了京师长安。

呼吸着京师的甜甜的空气,主父偃的运气似乎也有了好转。他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显赫一时的大将军卫青,并得到了大将军的认可。随后,卫青多次在汉武帝面前提起主父偃,似乎他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然而,结果依旧是令人失望的,汉武帝好像完全没听过一样,对他不闻不问。卫大将军又是从来不养门客的,京师的大小诸侯家,主父偃都快走遍了,到后来,连他们的门客都开始讨厌他、排挤他了。

渐渐地,主父偃的盘缠也都用光了,眼看在京师的求职生涯也要结束了。


”推恩令“的背后,是一个半生漂泊,一朝富贵便倒行逆施的可怜人

三、连升四级

可是,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当主父偃所有的门都被堵死的时候,他又发现了一扇窗。

他决定走最后一条路,直接上书汉武帝,将他所学的精华全部集中在这一份上书之中,功败垂成在此一举。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切都是来得那么戏剧性,他的上书早上刚送到汉武帝手里,下午便得到了召见。

一起被召见的还有徐乐、严安,虽然年纪看起来没有主父偃这么大,倒是也都是年轻了。汉武帝听着他们的高谈阔论,不时插几句话,时而频频点头,时而欣然一笑,最后,汉武帝对他们说道:“公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主父偃当然知道,卫青早已经跟汉武帝提过自己的名字,只不过,他从未在意过罢了,他想要的大概只是自己亲眼所见而已。

就这样,主父偃成为了汉武帝的内侍之臣,随着他的不断上疏言事,他的官职也是越升越高。一年内,他竟然从一个马上在长安呆不下去的垂垂老者,成为郎中、谒者、中郎、中大夫,实现了四个层级的跨越。

”推恩令“的背后,是一个半生漂泊,一朝富贵便倒行逆施的可怜人

四、红极一时

此后,主父偃的几条重要建议又将他推为了汉武帝身边红极一时的人物,但是与此同时,也为他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1、“推恩令”:即“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从此以后,诸侯国再也无力对中央产生足够的威胁;

2、迁天下豪杰至茂陵邑(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所在,茂陵邑即为守陵而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划),目的一为充实茂京师人口,二为消除奸猾之徒,与“推恩令”一样,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干弱枝”之策;

3、上书建议尊卫子夫为皇后。

4、参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罪行。

注:燕王刘定国,为燕敬王刘泽(刘邦远房堂弟,汉文帝初即位时所封)之孙,为人淫乱,不但与父亲刘嘉的姬妾通奸,生下一子,而且强夺弟媳为姬妾,还与三个女儿通奸,后被人举报至朝廷。

”推恩令“的背后,是一个半生漂泊,一朝富贵便倒行逆施的可怜人

五、倒行逆施

跟很多文艺作品中的反派一样,红极一时的主父偃也渐渐黑化了。

他的一张嘴,是他谋生的利器,但也是他黑化的基础,心直口快的另一种说法便是口无遮拦。大臣们久而久之都怕了这位口无遮拦的主父偃,为免惹祸上身,争相贿赂于他,累计贿金竟达万金之多。

也有人劝说主父偃收敛一些,他倒是道出了他的人生理念:“结发游学四十余载,郁郁不得志,父母不拿我当儿子,兄弟远离我,朋友离弃我,这种穷日子我早已经受够了。人生在世,自当得意尽欢。我已日暮途穷,所以才倒行逆施,不按常理出牌。”

看得出来,此时的主父偃想要的便是尽情享受这份荣兴、这份富贵,对他的结局其实是不大在意的。他的一生已经吃了太多的苦,此时此刻,只希望用他有限的生命来弥补,即便时日无多,至少亦死而无憾了。

”推恩令“的背后,是一个半生漂泊,一朝富贵便倒行逆施的可怜人

六、主父偃之死

说到主父偃的死,不得不提到他老家的诸侯王——齐厉王刘次昌了。

齐厉王的母亲纪太后,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给齐厉王安排的妻子是她娘家的表妹。只是,年青的齐厉王还是更向往“自由的爱情”。纪太后见自己的表妹控场能力不够强,便又派了她的长女、齐厉王的亲姐姐进宫,目的是阻止其他女子接近齐厉王。可问题是,齐厉王身边就这两个女人,其中一个还是他不喜欢的表姨,久而久之,齐厉王竟跟自己的亲姐姐勾搭成奸了。


这些事外人自然是不知道的,还有人来主动求亲。

一个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她在嫁给汉景帝之前,曾在民间有个女儿金俗,王太后便是派宦官徐甲来齐国,给金俗的女儿金娥求亲;另一个便是主父偃了,眼见着自己的地位不断提升,他也想再进一步,让自己的女儿嫁给齐王,他倒是不敢跟王太后争,只是求徐甲提亲时,顺便帮自己一把而已。当徐甲到齐国,刚一提及此事,便被怒气冲天的纪太后给拒绝了。徐甲私下一打听,才知此中原委,不过,他更愿意息事宁人,所以,只是跟王太后汇报:”齐王非常愿意娶金娥,只是担心像燕王刘定国那样遭祸。“王太后一听,也就作罢了,改将金娥嫁给了淮南王刘安的太子。

不过,这边主父偃可忍不了了,他直接跑去跟汉武帝汇报齐王宫内存在乱伦行为。于是,汉武帝任命主父偃为齐相,调查此事。主父偃头脑灵活,到了齐国,直接就将知道其罪行的事透露给齐王自己,齐王毕竟还是年轻,一时害怕,竟直接自杀了。


可让主父偃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死期也临近了。

当年主父偃求官主要去的三国即齐、燕、赵,随着燕王刘定国、齐厉王刘次昌接连出事,赵王刘彭祖自然坐不住了。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趁着主父偃不在朝中的机会,给汉武帝上了一道书,揭发主父偃的罪行,说他之所以力主让诸侯王子弟封侯,都是因为收受了他们的贿赂。

恰在此时,齐王自杀的消息也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汉武帝不禁大怒,他认为齐王之死主因就是主父偃所胁迫,急召主父偃回来治罪。虽主父偃再三否认,还是被汉武帝下令族灭了。

辉煌一时的主父偃果然还是死在了他的“倒行逆施”之上。

水言水语

写罢主父偃的故事,水一白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赵本山、宋丹丹的身影。还记得2008年春晚舞台上,他们两人演出的《奥运火炬手》的小品中,宋丹丹问赵本山:”你火了,还不得像我当初欺负你一样欺负我啊。“

主父偃的所作所为,就有些同这个类似。

作为齐相回到齐国时,他便将曾经的那些兄弟朋友都招呼了过来,遍洒赏金之后,又数落了他们一通,”当初你们是如何做朋友、做兄弟的?如今我成为了齐相,你们当中竟有人不远千里跑来接我。我主父偃宣布:从现在开始,跟诸位断交,请不要再踏进我家的大门!“

此时此刻,他将多年心中的苦闷瞬间发泄出去,可是,他却不知道,他早已经变成了曾经他最讨厌的那种人,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多年的悲苦,已经将他的性格铸就成了不再信任任何人,他所谓的享受生活也不过是颐指气使地指挥别人而已,他不再需要朋友,他只需要别人怕他而已。所以,也没有人会拿他当作真正的朋友。在他受宠之时,门客数以千计,可当他被族灭之时,却仅有一人将他收葬。

此人名叫孔车,他应该也未将主父偃当作朋友,只是遵从内心,行善而已。


”推恩令“的背后,是一个半生漂泊,一朝富贵便倒行逆施的可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